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12日,叶家山西周曾侯墓葬群中最大规模的M111号墓的二层台上的文物,全部对媒体开放。记者看到,除了与其他大墓中共有的青铜鼎、青铜簋、鬲、斛、爵,独有的西周时期的编钟外,最吸引人的要数分布四周的上百件冷兵器,金戈、铜盾、箭镞、车马等十分齐全,令在场的记者和参观嘉宾大开眼界。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说,在叶家山很多古墓发掘中,都能看到数量不等的古代冷兵器,比如M126号...
7月11日下午5时许,叶家山曾国墓考古发掘又有大的进展,M107、 M126号墓的二层平台中,接连出现青铜鼎、爵、簋、鬲等随葬品。 除了这些新发现的青铜器、瓷器、漆器等,记者在M107号墓的左上方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墓室底部,还看到一具完整的尸骨架子,这个墓埋藏很浅,年代肯定比曾国贵族的时间要近得多。 除了已经运走的文物外,大批青铜器被挖出后,全部存放在原地,用土和黑色塑料布遮盖着,防止被损坏和...
昨日,广州市文广新局官网发布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信息说,近日,地铁六号线萝岗车辆段来峰岗考古工地清理的12号墓中出土一石玦(见上图,文广新局供),直径为4.3厘米,石玦磨制精美,石质纹理清晰可见,温润似玉。 与石玦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夹砂陶罐。该所表示,依据出土文物判断,该墓的年代为商代晚期。 该所介绍,在2706号探方内第二层出土一块砺石,在该砺石的表面有多道横竖相交的浅槽,从这些浅槽的形...
日前,昌平区城南街道旧县村北京湾小区旁,农民工李连平与两名工友在挖电缆沟时在地下两米深处意外发现半个陶罐。几个人当即联系了昌平区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挖掘清理出两件完整的陶器。 两件陶器中一件为陶豆,高15.5厘米,腹径13.2厘米,底足有残。另一件为陶罐,高10.4厘米,腹径16厘米。 据了解,“豆”是古代一种盛放食物的食器,流行在商周以后,商周时期为青铜豆,汉代以后,...
工作人员展示汉代陶豆 摄/徐娜 近日,昌平区城南街道北京湾小区外,几名农民工在挖电缆沟时挖出两个陶器,今天上午,经昌平区博物馆工作人员鉴定,文物属于汉代。 记者今天在昌平区博物馆看到这两件陶器,其中一件为陶豆,高15.5厘米,腹径13.2厘米,底足有残。另一件为陶罐,高10.4厘米,腹径16厘米。两件文物保存都相当完好。 据介绍,前几天,农民工李连平与两名工友在北京湾小区挖电缆沟,在地下...
7月5日晚,宝鸡市凤翔县彪角镇李家堡村一户姓李的村民在自家宅基地建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墓葬。他和附近村民立即采取了保护措施并上报文物管理部门,文物部门通过对墓葬的清理,共出土15件陶器和14枚古钱币。据文物部门初步判断,这座墓葬为西汉时期古墓。 昨天,凤翔县人民政府拿出了3000元钱,对在古墓出土现场文物保护有功的3名群众进行了奖励。 记者在李家堡发掘现场看到,古墓地处雍水河北岸二级台的李...
6月18日,武进区邹区镇刘巷村委进行道路施工时,挖出一座墓葬,女尸保存较完好。不料,第二天,墓葬里的棺材板、陪葬品和女尸全不见了。26日记者查访时得知,有的陪葬品被村民拿回了家,女尸被埋回土里。区文物部门表示,暂时无法确定该墓葬的年代。 村民王先生说,施工队大概是月初时候来修路的。16日下午,挖机从田里挖出了一口棺材,有村民就去看,很快村里都传遍了。结果当晚挖机手就把棺材又埋回了土里,说是害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