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定窑是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是我国宋、金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的主要产地在河北曲阳涧磁村一带。定窑盛行于北宋中后期,因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定窑瓷器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这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金王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碗心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宋,高6.8cm,口径19.2cm,足径5.7cm。 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 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
墙砖上的数字。 记者昨日从温州市文保所获悉,市区华盖山南侧发现一段宋代古城墙遗址。据悉,这是温州首次在山上发现府城遗址,对于温州城建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该段残墙为府城外侧包砖墙体(原城墙结构为两面包砖,当中填土),位于华盖山南坡广望亭东南,呈西北-东南走向,墙面在东北侧。残长14.8米,南段损毁严重,墙面无存,南端消失;中段有明显的向外倾圮迹象;北段保存相对较好,砖墙厚0.7-0.8米,残深...
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五大名窑;还有一个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我们先从宋代的官窑系统,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窑讲起。 我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作为老大,有"汝窑为魁"之称。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只有官窑和哥窑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官窑"是一个特定的称谓,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至于...
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陕西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隋代白瓷已较普遍,河南内邱邢窑曾发现隋代窑址。唐代达到极盛时期,已查实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窑址有河北内邱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一些以州命名的瓷窑体系特点明显,令后人一目了然。比如有代表性的汝窑、定官窑"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再如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时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至此,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到来了。此时官窑...
鸡腿瓶传入北宋后,北方汉族地区也开始烧造这种长腹小口瓷瓶,最终使梅瓶造型固定下来,在宋代南、北方民窑中多有生产,而少见于宋代的官、汝等官办瓷窑,说明梅瓶作为盛装实用具主要为民间生活所使用。在造型上,北方梅瓶较多保留了契丹鸡腿瓶的痕迹,形体修长而秀丽,瓶口为蘑菇形或梯形,便于使用绳索捆扎。而南宋景德镇生产的影青梅瓶和江西吉州窑等地烧造梅瓶,其高度明显低于北方梅瓶,容积缩小,腹径较大,显得矮而胖,造型...
我国瓷器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国的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备受欢迎。汝窑瓷器釉色光润,古朴典雅,因产于汝州而得名,位于五大名瓷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瓷器产于汝州,由于汝州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丰富的陶土资源,为汝窑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
河南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作为一个诞生了六朝五都的城市,自古便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而北宋作为我国瓷器业繁荣的鼎盛时期,恰巧又定都在开封。当时河南各地瓷艺荟萃,官窑林立,民窑四起。占据了天时地利,使得河南开封的北宋官窑瓷、汝州的汝瓷、禹州的钧瓷攀上“官家”,成为宋徽宗的“御瓷”,因而得以名垂千古、受人追捧。也就在这个时期,河南的陶瓷产业和技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闻名中外的“...
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从唐末(公园906年)到宋末元初(公元1279年)这300多年间,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著名的五代柴窑瓷,宋代汝官哥定钧窑瓷和龙泉窑瓷影青瓷等,辽白瓷和黑白瓷,金代红绿彩瓷,元代青花瓷等,这些稀少而珍贵的中国瓷器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它们究竟起源于何时?后来又怎样发展或消亡?哪一类瓷器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或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这些问题,至今争议颇多迷雾重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之间有着2000多年的科技文化交流史。日本在其物质文明与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曾深受中国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影响。日本民族自古酷爱陶艺,对陶瓷艺术有着特别的爱好,是目前世界上陶瓷器消费量较多的国家之一。由于磁州窑产品携带有一种素朴的美感,加之丰富的器型与优美的纹饰,而深受日本士大夫、茶人乃至普通庶民的欢迎。 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日本九州福岗地铁修建时曾出土很多中国陶...
酱釉瓷器与青瓷、黑瓷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酱釉瓷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窑场所烧造的酱釉瓷器也各不相同,自成体系。东汉晚期,酱釉瓷器出现在南方江浙地区,两晋时期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以北贾壁窑为代表的北方瓷窑也开始烧造酱釉瓷,隋、唐时期有所发展。宋、辽、金时期,酱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元、明、清时期,随着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江...
磁州窑龙凤纹梅瓶 一座北方的著名窑厂,自宋至明,竟然有近四百年不为当朝文人所赏识,文献中也罕有记载,甚至还有“杂器窑”的蔑称。也许有的读者已经猜到,它就是位于河北磁县一带的“磁州窑”。 通过传世品和历年的发掘资料,人们已经熟知磁州窑的产品风格。枕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地黑彩马戏枕,一人身着紧身衣裤倒立在驰骋的马背上,马四蹄腾空,似乎要将马戏者甩下马背,惊险刺激,扣人...
瓯窑地处浙江南部,窑址主要分布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永嘉、乐清一带。这里东临东海,南邻福建,西北面为括苍山区,瓯江、飞云江由西向东直入东海。 瓯窑瓷胎色泽浅灰白,釉色清淡,有玻璃质感。晋人潘岳在《笙赋》中说道:“披黄苞以受甘,倾缥瓷以酌酃。”这个“缥瓷”很可能就是瓯窑青瓷。 早期 瓯窑是不是越窑的前身? 其规模和瓷器质量似乎不及越窑 考古资料表明,商周晚期温州瑞安一带的墓葬中就有原始瓷出现。东...
1977年,时在故宫工作的叶喆民先生在对窑址进行调查时,在堆积如山的瓷片堆中偶然寻得一块天青釉汝瓷片。正是其父叶麟趾先生发现定窑址的经历及思维方式,使他对此发现颇为敏感,于是将瓷片交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做成份分析,结果与故宫传世汝瓷的成份基本相同。1986年10月,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2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窑一模一样。当这两件器物出现在1986年古陶瓷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