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正在挖掘中的大毛滩新石器时代遗址。 5月14日中午,雨过天晴,永善县团结乡大毛滩村顺河一社的几名村民扛起锄头向河边走去,文物专家早在地里等着他们。 4月11日,省市考古专家齐聚大毛滩村,发掘抢救地下文物。发掘点位于向家坝电站库区淹没区,此前,这里已被确定为新石器晚期古遗址。 发现 地里捡到一个“雷楔子” 时光回溯到1982年,依河而居的永善县团结乡大毛滩村的村民们...
近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河北省普查第一站邯郸地区文物普查田野工作已顺利完成。5月8日,普查队将移师承德,预计国庆节前完成承德地区文物普查工作。 经初步整理,此次普查在邯郸地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共计3465处,其中古遗址989处,其中包括15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石器加工场,证明了自旧石器时代早期以来古人类就一直在河北省的该地区繁衍、生息。 发现15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在邯郸地区的文物普查中,...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河北省考古工作者新发现2处大型石器加工场、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们分别是白沙坡石器加工场、迂城水库石器加工场、磁山砖场遗址和黑龙滃水库遗址。 据介绍,白沙坡石器加工场位于武安市大同镇西马项西南的白沙坡,面积5万多平方米,发现的石制品包括石斧和石凿等。专家推测该遗址为石器的初级加工场,史前先民在该地取料打制加工成毛坯,然后把毛坯带回居住地做进一步的修理、磨制,加工成成型的工...
笔者今天从省文物局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省文物工作者在武安市新发现2处大型石器加工场、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们分别是白沙坡石器加工场、迂城水库石器加工场、磁山砖场遗址和黑龙滃水库遗址。 白沙坡石器加工场,位于武安市大同镇西马项西南的白沙坡,面积5万多平方米,发现的石制品包括石斧和石凿等。专家推测该遗址为石器的初级加工场,史前先民在该地取料打制加工成毛坯,然后把毛坯带回居住地做进一步的修...
近日,一处距今5000年的遗址,在尚志市帽儿山附近被发现。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队对遗址进行了考察,在地表发现了大量的石斧、石刀等石器以及陶器碎片。通过对所采集的遗物初步推断,该遗址可能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据了解,此次新发现的遗址位于尚志市帽儿山镇东北约2.5公里处,阿什河上源东侧的山前空地之上。遗址东西长150余米,南北长200余米。最初发现该遗址的是尚志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邓树平。3月2日,邓树平在...
历时10多年,先后组织5次大规模文物调查,向家坝库区考古工作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昨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成果会获悉,该院在12月联合宜宾市博物馆、屏山县文管所对向家坝库区文物进行的第五次复查中,获得重大考古成果,其中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尤为重要,考古专家表示,沿着这些与早期三星堆文化类似的遗存探寻,说不定就能解开古蜀文明去向、蜀人南迁等历史疑问。 填补川南史前文化空白 据介绍,此次...
昨日,记者从扶风县文物部门获悉,日前,扶风县城关镇案板村附近发现一处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文物遗址,根据遗址规模和出土文物判断,这一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 据了解,扶风县一工程队在案板村天然气施工时,发现了古文化遗存,现场工作人员立即报告了当地文物部门。西北大学考古人员牵头组织考古队,对这一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队现场挖掘,已出土完整的马骨4架,人骨2副。保存下来的堆...
怀宁孙家城遗址发掘研究又有重大发现,原本被认为是先秦时期的古城墙,经过考古专家的一致认定,确定其是新石器时代的古城址,距今约有4500年历史。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朔知介绍说,此次发掘出土了200余件鼎、豆、斛、杯、釜等陶器以及锛等石器,至少涵盖了距今6000年前到4000年前的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备受世人瞩目的薛家岗文化时期。 与此同时,孙家城遗址还出土了一批小型陶器,其形似人、猪及一种...
昨日,新都区斑竹园镇忠义社区内,十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几个长方形的土坑中小心地刨着。据新都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一块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正在被发掘,在这里生活过的“新都人”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昨日上午9时,两个并排的小土坑已经被发掘出来。据新都区文物管理所文物部主任王波介绍,这是两个墓穴,其中的人体骨架构造物就是当年埋葬在墓穴中的尸体。从去年12月中旬到目前,抢救...
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首次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考古调查,近日获得重大发现,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巴丹吉林沙漠就有大量人类活动。 据了解,考古人员所收集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标本比较接近甘肃、宁夏地区马家窑文化中、晚期特征。这批文物的发现为研究甘、宁地区史前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力度,提供了一批崭新的实物和科研资料。 这次调查发现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宋元时期的遗址20处,遗址点大...
2007年12月,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宾市博物馆、屏山县文管所对向家坝库区进行了第五次文物复查。在复查过程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叫化岩遗址。从出土遗物来看,该遗址的年代在距今4000~5000年之间。 遗址分布在一狭长条形梯级庄稼地上,面积约1500平方米。遗址堆积可分为四层,其中在第④层包含有夹砂陶罐口沿等夹砂陶片,厚40~50厘米,距地表深145~220厘米。夹砂陶...
12月4日,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何安益在崇左市冲塘贝丘遗址发掘现场清理墓葬人骨 2007年10月以来,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崇左市文物局,对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冲塘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人员掘进地表约1.6米,发现十多座史前墓葬。同时出土的还有石器、骨器、蚌器、装饰品、碳化植物果核及大量的水生、陆生动物碎骨。据考古人员分析,冲塘遗址的文化应来自于邕江流域顶蛳山,但地域文...
近日,安吉县文物普查组在递铺镇吉庆桥村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王母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面积达数万平方米。 该遗存位于递铺镇北吉庆桥村西的王母山,东连王母山岭脚自然村、南与11省道相近、西邻丰食溪、东接农田。坡度15~20度,海拔高度18~37米。遗存上有民居、竹林、茶园及近现代墓葬。 从遗存剖面得知,文化层堆积在1.5~2.2米左右,且都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包含物丰富,有石器、泥质...
静宁县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在展示从窑址周围找到的彩陶碎片 日前,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杨湾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彩陶窑址,在这个遗址文化断层遗留处发现有白灰面居址和彩陶残片。据专家初步推断,该窑址占地面积约300亩,为新石器时代中期。 静宁县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在介绍彩陶窑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