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备受关注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下月动工!9月19日,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遗址公园总体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规划评审,南昌将以“一年打基础(规划年)、两年有变化(建设年)、三年保开园(开放年)”的计划,全力以赴推进遗址公园立项及海昏大道、遗址博物馆、展示服务中心、刘贺墓园展示区等配套设施开工建设,确保2019年遗址公园如期面世。 保护范围52.75平方公里 据了解,南昌...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现以来,聚焦以“海昏侯国”为中心的历史、考古和文化研究炽热不断。其中对“海昏侯”本身含义的讨论,即是对“海昏”其名源寓意和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近期的报刊看,2016 年王子今先生在《中国史研究动态》第2 期发表的《“海昏”名义考》和《中国文物报》2017 年8月25 日第6 版周运中先生《从古代文学的“海气昏”看“海昏”含义》,即是有代表性的两篇。本文针对以上述二文...
8月31日,记者从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处获悉,海昏侯夫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将于9月启动。这座墓中还会像海昏侯墓一样出土“大金饼”吗?本次考古将耗时多久、预期成效又将如何呢? 自2015年,官方公布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之时,这座汉代大墓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完整西汉列侯墓园”、“出土整套乐器”、“10余吨铜钱”、“青铜火锅”、“最早的孔子像”、“大金饼”这样的...
记者近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9月,江西三大考古发掘项目将有新进展,涉及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夫人墓考古发掘、南城洪门水库开展水下考古发掘及龙虎山大上清宫考古发掘项目。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夫人墓考古发掘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批复,发掘工作将于9月正式启动。此次考古发掘工作有利于对墓中还未遭受破坏的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汉代列侯及其...
8月25日,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成果展”全景展示馆正式上线,今后游客足不出户就能观赏海昏侯国出土的文物。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全景展示馆采用全景展示的形式,将“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成果展”搬上网络。 据介绍,游客登录海昏侯官方微信趣味海昏栏目中的海昏展览、海昏侯官方微博、南昌汉代海昏侯国...
24日,记者获悉,“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成果展”720°全景展示馆正式上线,采用全景展示的形式将“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成果展”搬上网络,使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体验海昏侯国出土的丰富文物。 即日起,大家可登录海昏侯官方微信趣味海昏栏目中的海昏展览、海昏侯官方微博、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官方网站、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网站或登录腾讯街景地图便可身临其境的720...
江西三大考古发掘项目9月份将有新进展,其中包括:海昏侯刘贺夫人墓启动考古发掘工作,抚州洪门水库开展水下考古发掘工作,以及龙虎山大上清宫考古发掘项目进入新阶段。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随著去年10月份刘贺墓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海昏侯夫人墓的考古发掘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目前已确定这一项目将于9月份启动。 据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墓园共有两座主墓,西为刘贺墓,东为夫人墓。...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震惊海内外,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于汉代历史的大讨论。墓中出土了一万余件文物,这些财富究竟从何而来,其中出土的《齐论·知道》的价值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日,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辛德勇结合历史资料与文物考古成果,得出了全新的看法。 墓中巨大财富或来自昌邑国 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套)珍贵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门类丰富。那么,如此巨大的财富从何而来?辛德勇认为,由...
6月13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夫人墓考古发掘工作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并得到国家文物局资金支持。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日前,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夫人墓考古发掘方案已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审定,审定后,由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制定具体发掘方案。考古发掘工作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由于夫人墓的体量与海昏侯刘贺墓相当,整个发掘工作至少需要2到...
西汉海昏侯墓发掘现场。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主墓发掘、棺板已开,位于江西南昌远郊的海昏侯墓考古工地,如今已回归了沉寂。但在白色的文物保护用房内,工作人员仍在忙碌,考古发掘、保护与研究并未停止。 6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江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了对海昏侯夫人墓的发掘,目前他们正在对发掘方案进行完善,发掘工作最快8月开始。 发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考古领队杨军称,...
资料图 主墓发掘、棺板已开,位于江西南昌远郊的海昏侯墓考古工地,如今已回归了沉寂。但在白色的文物保护用房内,工作人员仍在忙碌,考古发掘、保护与研究并未停止。 6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江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了对海昏侯夫人墓的发掘,目前他们正在对发掘方案进行完善,发掘工作最快8月开始。 发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考古领队杨军称,夫人墓的发掘最快将在八九月开始,由于夫...
5月25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百余件青铜器已修复完成,出土竹简加固完成,正在等待文字释读。 记者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青铜器修复实验室看到,一批已修复完成的青铜器正在等待移送文物库房。青铜器整形修复专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仲陶说,文保工作者主要通过整形、焊接、着色等工序,使青铜器文物达到展陈效果。目前,已完全修复的青铜器为80多件,仍有2...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400多件金器闪亮夺目,惊艳世界。近日,书法理论家郭志鸿提出全新观点,认为马蹄金上的“上”、“中”、“下”等铭文,可以证明楷书至少产生于西汉时期,这也意味着中国书法史将要重构。 郭志鸿认为,从书体的角度来看,马蹄金上的“上”、“中”、“下”等文字应属楷书,这说明楷书至少产生于西汉时期。马蹄金上的楷书,字形结构和风格与今人的审美趣味十分相似,这一现象在书法史上尚未见记载。...
23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器、漆器和竹简的相关修复和研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目前已有100多件青铜器修复完成,这些青铜器包括编钟、博山炉、连枝灯、铜鼎、铜壶等,在完成修复工作以后,这些青铜器将补充进省博物馆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中,与广大市民见面。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漆木器当中,竹简是最为核心的文物之一。记者在...
昨日记者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多枚奏牍,均为海昏侯国向朝廷上奏的公文。现已公布三块,均为墨写隶书,文字端正工整。北京联合大学史学专家张予正经过分析和释读,认为海昏侯墓出土奏牍或为我国现存最早汉代高级公文原本,对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出土简牍为奏章 据介绍,目前公布的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三块奏牍中,有两块较为完整,虽有文字残损,但整体形制保存较好;还有一块残损较重,但保留了准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