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魏琅琊康王(司马金龙)墓表 1500年后,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终于“回”南京。近日,在南京博物院开幕的《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该展览将持续到今年4月。作为东晋皇室后代的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终身却没有来过东晋故都建康(南京)。他一直生活在北方,位居公卿,为帝师,娶公主。他可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墓中的随葬文物会回到故乡展出。 其实,司马金龙的封号“琅琊”二字与南...
台北故宫博物院元旦开始同时推出“看画·读画:历代名迹选萃”、“笔墨见真章:历代书法选萃”、“来禽图:翎毛与花果的和谐奏鸣”、“受赠名品展:广东绘画选萃”四展。 记者获悉其中“看画·读画:历代名迹选萃”展与“笔墨见真章:历代书法选萃”展甄选了唐宋元明清的绘画珍本25件(套)、书法名迹16件(套)。从难得一见的宋哲宗肖像等代表宋、明两代皇家威严的帝王肖像画到描绘唐宋以来民间生活的渔家耕织写照;从...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展在厦门展出。杨伏山摄 史前1600万年古生物,29日在厦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举办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展中展出。 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这些展品,包括铲齿象化石、库班猪化石、斯氏弓颌猪化石、和政羊化石、河南兽化石、祖鹿头骨化石等37件,将在为期一年的展期中,让厦门民众市民重回1600万年前,一睹古代动物的雄姿。 民众观展。杨伏山 摄 ...
汉代执矛铜骑士、十六国时期万石木仓印、魏晋时期扬场壁画砖(复制品)、唐代三彩骆驼、胡商牵驼画像……28日,中国26家文博单位以车尘马迹——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为主题,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300件(套)精选文物,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由道路、绿洲和商业城邦组成的交通网络。 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分为古道、商贸、交融三个单元,以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交通工具—马、骆驼、车辆等为主题,采用“移步换景”展示...
12月28日,由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和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福建船政——清末自强运动的先驱”展览在南湖革命纪念馆东副楼一楼展厅正式展出。 19世纪中后叶, 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有识之士莫不为之痛心疾首,积极谋求富国强兵之道。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独开风气先。洋务运动随之兴起。清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择址福州马尾创建船...
参观者欣赏展品 12月28日,“金辉玉蕴——南京出土宋明金银玉器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透过交相辉映的金银玉器,参观者可近距离感受宋明经济之发达、文化之繁荣、手工业之兴盛。 明代嵌宝石金镯 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之所在,南京一度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少开国功臣、皇亲贵胄和文人士子在这里终老。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许多宋代名门望族...
▲清代累丝凤冠,河北唐山清东陵被盗系列案追缴。 ▲宋代白釉带温碗酒注,陕西凤翔“1·16”系列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追缴。 ▲11-12世纪铜金刚亥母坛城,西藏山南“8·18”系列文物盗窃案追缴。 明崇祯十六年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四川眉山5·1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 ▲唐·吐蕃人身鱼尾形金饰片,青海...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9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巨大的蛇颈龙骨架,在圣克鲁斯省埃尔卡拉法特附近的白垩纪岩石中被发现。
12月20日,由绍兴博物馆、韩美林艺术馆联合举办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韩美林艺术综合展”在绍兴博物馆书画一厅、书画二厅开展。 韩美林是一位勤奋、多产且有较高国际声誉的当代艺术家,在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诸多艺术领域造诣颇深,艺术风格独到,个性特征鲜明,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他长期致力于推动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发挥艺术的公众服务意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艺术家”称号,国际...
12月20日,“不朽之旅——埃及木乃伊,永恒的生命”展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100件组精美古埃及文物首次到陕西多角度展现古埃及人的生活状态。 展览展品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珍藏的古埃及文物精品,分为“魂兮归来——永生的宗教观”“肉身不腐——木乃伊制作与尸体防腐术”“寄居其间——石棺的作用”“法器之用——特殊的陪葬品”“生活之用——日常的陪葬品”五个单元,全方位呈现了古埃及人的丧...
一百余件清末至民国时期内画鼻烟壶今起在琉璃厂虹光阁展出,这些鼻烟壶来自“京派内画四大家”及其他名家之手。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2月28日,每天9:30-16:30在虹光阁免费开放。 由北京市文物公司策划的“凝烟撷萃——北京市文物公司藏内画鼻烟壶”今天(12月19日)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一百余件清末至民国时期内画鼻烟壶名家大师的作品。其中尤以“京派内画四大家”最具特色,如周乐元的高雅隽逸、叶仲...
兵马俑坑(资料图)张远摄 记者19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自1976年开始,秦兵马俑独立或参与展览,已在美国、法国、英国等4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城市展出。 兵马俑。(资料图) 张远 摄 1979年以来,从代表陕西乃至全国的文化名片,到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秦俑以及秦陵埋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气韵,在对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
12月18日,“港彩流金:20世纪香港彩瓷”展览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开幕式。展览共展出二百多组由香港本地画师绘画和本地瓷厂生产的彩瓷,介绍香港彩瓷于20世纪鼎盛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特色,重现香港彩瓷业的流金岁月。香港彩瓷仔继承中国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了英国等西方瓷艺,也是中国彩瓷艺术流传世界的文化载体。图为黑地彩花描金太平有象。 图为1988年制作的仿伊万里图案大碟 ...
图为本次展出的“宽把带流黑陶盖杯”。张颖绿荞摄 “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藏历代茶具精品展”18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涵盖130件套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与茶相关的陶器、瓷器以及银器等展品,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茶文化。 据介绍,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当时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汉代至两晋时期,饮茶已较为普遍。唐宋时期,茶道风靡,茶肆、茶馆、茶坊...
中国首都博物馆与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将于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3月24日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A展厅展出。 基于2017年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展览互换协议,两馆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策划了《晚明时期的中国人生活》展和《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展,为两国观众带去独具特色的中波历史文化和文物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