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黄骅市在对日前发现的一处唐代煮盐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一口古代盐井重见天日。 记者在遗址挖掘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古井进行清理。该井井口直径约2.5米,井壁由勾纹砖砌成,井壁砖被草木灰染成了黑色。井底还发现部分残缺木架、草织物品等。 据考证,新发现的古井为唐代盐井,在近海卤水丰富处掘成,主要集取地下卤水,为制盐作坊提供必需的生产原料。以盐井为源头,现场卤水沟、淋卤摊场、淋卤...
昨日上午,德宝·方顶博物馆群启动仪式在上街区举行,河南省收藏家协会、河南德宝集团以及20家私人博物馆代表现场签约,这标志着中国北方最大民办博物馆群落户上街区。 据了解,方顶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目前郑州市周边区域发现的规模最大、面积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明清建筑群,现存古民居43个院落、房间279间,较为完整的院落有13个,古建筑群面积1万多平方米,包括街道、祠堂...
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办博物馆群落户郑州市上街区方顶村。昨天,记者获悉,方顶古村落将引进20个私人博物馆,其中涵盖民俗、青铜器、书画、陶瓷、古钱币等20余个品类,藏品在20000件左右。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和有关公司在经过了数月的考察、选址、探讨与论证,最终决定将博物馆群设在方顶古村落中。 记者了解到,方顶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是...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玉文化的国家,草原文化的骨器时代也是世界上仅有的,新石器中晚期草原先民用原始砣机制作骨器,为中华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后期产生巫玉和王玉的前提。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经过十多年的收藏、整理、研究,现对远古的骨器与玉器之间存在的关系作粗浅的分析。望能解开一些远古玉器的千古之迷。 1、人面器 人类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期后,进入新石器时期,随着草原各个聚落...
2016年7月23日,格物致知·琉璃厂精品收藏瓷器专场拍卖会将以线上线下同步拍卖方式进行。此次拍卖会共收入各个时期精品瓷器46件,其中,北方窑口中的耀州窑、磁州窑等多件精美瓷器也将在本次拍卖中亮相。 线上拍卖手机端专场链接如下(请用阿里拍卖APP打开):点击这里
近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项目主体封顶。该项目由国家文物局与青岛市合作共建,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建筑工务局负责组织建设,将建成集调查、勘探、发掘、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该项目位于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东路以东、岛湾一路以西、问海路以北、科技四路以南地块,占地33.7亩,地块西北角主要建设1栋呈“L”型分布的水下考古科研训练楼,地块南部预留后期建设用...
儿童在家长陪同下观展。杨毅摄 7月16日,由浙江自然博物馆和大连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恐龙蛋·诞恐龙》展览在辽宁大连开展,共展出化石标本138件,涵盖了大批量中国境内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旨在为观众呈现中国恐龙蛋化石研究的丰硕成果。 恐龙自发现以来,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恐龙繁殖的关键证据——恐龙蛋化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次展览将从“认识岩石与化石...
冰灯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因为独特的地域优势,黑龙江可以说是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传说在很早以前,每到冬季的夜晚,在松嫩平原上,人们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夫和渔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马和捕鱼,他们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灯笼。这便是最早的冰灯。当时制作冰灯的工艺也很简单,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凿出空心,放个油灯在里面,用以照明,冰罩挡住了凛冽的寒风,黑夜里便有了不灭的灯盏,冰灯成...
入夜后的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河北曹妃甸蚕沙口村的妈祖庙前热闹异常。 每年一到阴历三月,杨士革就开始忙碌起来,这几年,他没有过过一天清闲日子,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与他家相邻的那个硕大的院子里。 杨士革的家住在渤海湾畔一个叫蚕沙口的小渔村,自小,他就伴随着海涛声入眠,吃着渤海湾盛产的牡蛎、大对虾和海螃蟹长大。 小时候的杨士革吃饱喝足后,经常在村子里的一个破旧的老戏台上跑来跑去,那时,他不知道,这就...
据陕西省文物局通报,通过高科技手段测定后最新确认,陕西富平县的银沟遗址(本报去年12月3日曾作报道)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这里出土的瓷片标本也具有唐末至北宋早期的文化特点。专家说,通过科学考古研究探讨文献记载中的唐代“鼎州窑”、五代“柴窑”与银沟遗址的关系,有望破解“鼎州窑”和“柴窑”之谜。倘若能够破解的话,那么,现有的中国陶瓷史或将重写。 据了解,破解“鼎州窑”和...
陕西省文物局23日披露,经考古确认,陕西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目前当地已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富平县银沟村,遗存有大量古窑炉、古井、灰坑等遗迹,考古人员在该处发现厚0.7米的文化堆积层。目前已探明遗址范围东西1600米、南北1800米,共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古井145眼、墓葬112座。地表和地下有大量唐...
鹤壁窑月白釉钧瓷大罐 鹤壁市也有着悠久的陶瓷烧造历史。鹤壁市的制瓷业,始于初唐,五代至北宋达到巅峰,并逐渐成为北方一个重要的民间陶瓷生产基地。据清代《重修柏灵桥碑记》记载:“宋时‘邑西之人,借以烧瓷养生者不啻数万家’,素有‘四十五里烧造坡’之称。”4月16日,记者来到鹤山区鹤壁集镇,探寻这一段尘封千年的辉煌历史。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鹤壁集地下就是一座陶瓷博物馆 “1955年,国家...
兽形觥 鸮卣 云雷地乳钉纹瓿 人首笄形器 民族青铜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它覆盖地域辽阔,文化内涵丰富,纹饰造型独特,是闪烁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北方民族青铜文化大约发展于商代至汉代时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原及欧亚地区的优秀文化。北方民族青铜器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礼器、车马器等。 商代的山西中西部吕梁山和沿黄河一线存在着与...
青铜时代是考古学上继红铜时代之后的一个时代。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较红铜的熔点低、硬度高,便于铸造。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我国在商代(公元前16到前11世纪)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至西周、东周,青铜器的铸造更为普及,其类型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装饰品等,形制多样,纹饰精丽,其铭文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资料。学术界将沿...
【摘要】岩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它形象而生动地将古代游牧人的经济生活、战争、宗教、文化艺术等活动展现了出来,为现代人提供了文献记载和文物所不可比拟的珍贵资料。岩画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数量多且分布广泛的要属人面岩画。文章通过艺术学、人类学的视角对北方地区人面岩画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探讨并揭示其中蕴含着的文化意涵。 【关键词】人面岩画;造型;文化 【来源】《民族艺林》2015年04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