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20日上午,由广东省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隆重开幕。《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由广东省博物馆策划,曾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该展览依托近年来水下考古发现的重要成果,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尤其是明朝万历时期海洋贸易的繁盛图景。 展览展出文物仅万历时期青花瓷器就有400余件,...
罐高13.5厘米,口微敛,丰肩,圈足,造型古朴。底釉光润,色泽白中泛微灰,釉汁肥腴。器身纹样新颖,构图疏密得体:腹以青花作菱花形四开光,内设五彩飞鸟、花卉、山石图,纹饰布局疏朗,并用瑞果、杂宝作开光的间隔与衬托;肩于矾红锦地纹上绘菱花形青花小开窗,内填飞鸟花果,画面装饰紧凑;胫部边饰,以一周呈单体排列的变体仰莲瓣纹组成,仰莲瓣图形分别用红彩、绿彩与青花绘制,造型怪异,十分罕见。 此器为香港苏...
万历朝历经的时间比较长,官窑器署款也最多,款识多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为主,兼有篆书,“万历年制’’和“大明年制”的四字款少见。大多用青料书写。 前期青花官窑款的色泽与隆庆相似,色调浓艳;中期除部分浓重外,大都出现浅淡或灰暗的色调。款识的布局,继承嘉靖官窑的遗风,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宽松;有的上以覆莲映衬,下以折枝莲托护,好像一块招牌;有的则用花形来表现。字体端庄中寓瘦劲,但写款时往往...
明代的青花瓷发展到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风格变化很大。 因为嘉靖帝崇尚道教,所以瓷器上大量出现了云鹤、八卦等道教图案,纹饰纤细,人物修长,圆器足脊内敛,有的几乎能以手指勾起,器底出现了“松柏草堂’’、“赵府制用”等堂名款。 而隆庆青花瓷器用料精纯,色泽艳丽,纹饰多用奇数三编组,如器内心的三凤三螭与器外壁的三组垂枝花鸟等十分流行。 万历青花瓷纹饰较为粗率,盛行锦地开光图案,官、民窑...
此器高15.2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8.2厘米。中国水墨画有“泼墨”一技,外国油画有“抽象”一艺。谁能料到景德镇窑匠师竟利用1300℃左右高温创作了能经得起风吹雨淋的既“泼墨”又“抽象”的瓷画,而且,这一奇迹,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颈、肩、腹、胫的图案,层次丰富,变幻无穷,各有内涵。虽系人为,却巧夺天工,反映了景德镇窑匠师的高超技艺。
此器高14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9.3厘米。肩部青花锦地开光内分别铭“福”、“寿”、“康”、“宁”文字,主题纹饰绘松竹梅,并于纹饰内暗藏“福”、“禄”、“寿”三字。这种以花枝盘绕成字的装饰方法,嘉靖时已出现,万历、天启年间习见。 嘉靖、万历两朝,涌现出许多种边饰上的新花纹。瓷绘图案也更加多样,不仅有各种龙、凤、孔雀、云鹤、狮子、莲子、莲池、鱼藻、花鸟、花果等图案,还有“八仙过海”、“八仙...
洪武二年,明朝即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烧宫廷用瓷。嘉靖时期,由于派烧任务大,御窑厂的窑位不够,所以,一部分瓷器在御窑厂内成型,然后搭放在民窑内烧成,称为“官搭民烧”。这时候官窑的“官”味还是挺浓的,因为仅仅是借用民窑的窑位,作品仍保持了原汁原味。到万历时期,因“钦限”瓷器的数量大增,御窑厂来不及完成,又巧借“官搭民烧”之名,把部分的瓷器强行摊派给民窑完成,若民窑交不够数量,就得出高价向御窑厂购买器物...
罐高10.8厘米,口径4.3厘米,足径6.1厘米;釉底,圈足。白釉泛黄,青花发黑。制作规整,器外不见横拼痕,器内横接缝微露。 关于元明罐上的横拼痕,目前仿制品总体上还是没能模仿到位。有些仿品,其他方面已摹仿得八九不离十,就是内壁上的横向拼接痕,让人一眼就识破了真相,不是接胎缝不自然、生硬,就是露过头,显得做作。其实,古人从未有意要露出接胎缝,更无意把拼接痕留待后人当作断代标记,而是在器物入窑...
明万历青花团花罐 罐高7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7厘米;罐呈肥矮型,造型浑厚,纹样新颖典雅。肩部青花锦地四开光内分别铭“福”、“寿”、“康”、“宁”。有关其用途,另有“文房”一说,盖因形制与装饰非常适宜作水盂。 锦地纹,在元青花上曾广泛应用,如罐、盘、炉、出戟花觚、葫芦瓶等。明代早期和中期,以锦地纹为装饰的主要有炉与碗。罐之类上的锦地纹,则十分少见。宣德时,锦地纹往往用以作碗口的...
罐高13.2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7.8厘米;嘉万锦地纹的主要变化:锦地图案大多由长、短线或纵横交错的几何线条构成,纹样按器物需要作有机组合,可以规则的,亦可以是不规则的;同一画面上的锦地纹,不再重复单一的图形,大多由两组或两组以上不同类型的锦地花纹组成;锦地纹间多数设有开光,内中图案(包括文字)所具有的内涵,往往反映了主题思想,有的则是主题图案的升华与延续,使锦地纹演绎成与主题纹同等重要的图...
罐高17.3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10.9厘米;器型为万历制式,肩腹间的折角分明。棱花形四开光内分别绘“吹箫引凤”、“举案齐眉”、“指日高升”、“状元折桂”等民间传说,人物画得古拙雅致。施彩突出红、绿两色,使整器充满红艳浓翠之感,为嘉万时期五彩瓷的最大特点。 此罐底釉清爽光洁,呈白中略闪微灰色调,符合明代嘉万时期白地五彩瓷釉面当有的色泽特征(嘉万时期五彩瓷的白釉地,除乳白外,另有一种色调...
8月5日,“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在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开幕。这是该展在今年3月份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结束后开启的全国巡展的第二站。 该展曾荣获2015年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以“南澳I号”“万历号”两艘沉船的发现及研究为基础,探索这一时期中西方海洋贸易的发展,共展出近600件文物,分为“序篇:中国海洋贸易黄金时代的到来”“碧海沉舟:东西洋沉船的发现”“货通万国:海洋贸易物品”...
明代万历年间两艘重要沉船出水的600余件文物近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这些来自古沉船上的“出水”文物勾勒出繁荣的明代海外贸易以及明代东西方海洋贸易的全景。 明代万历年间,装载着大批中国青花瓷器的商船在航行到南澳岛附近海域时,不幸沉没。数百年来,沉船历经浪击沙掩,委身海底。在水下考古队员的探索与发掘 下,古船得以重见天日。本次展览是明代万历早期和晚期的两艘重要沉船——“南澳1号”和“万历号”的最新水...
4月25日,辽宁省博物馆举行了“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文物开箱仪式。500余件来自明朝万历时期两艘沉船——“南澳1号”和“万历号”的珍贵文物将于4月29日开展。图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开箱仪式上介绍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