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辽代贵妃墓经过连续两年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瓷器,这些瓷器的最大特点是口、足部加金、银包饰。据了解,这是辽代釦器最为集中的一次出土。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辽代贵妃墓出土的这些瓷器以定窑和越窑瓷器为主。这些瓷器在口、足部包镶金、银,且多加银盖,纹饰也多仿金、银器,似乎有象征金、银器的作用。 据了解,辽代贵妃墓的出...
资料图 12月17日至18日,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暨纪念苏家垄出土曾国青铜器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京山县举行。来自全国各研究机构、高校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中外学者百余人参会。与会学者考察了苏家垄墓地发掘现场,围绕曾国考古发现、曾国历史与文献、曾国科技考古三个主题进行分组研讨。 1966年,京山苏家垄挖水渠时意外发现97件两周之际高等级的曾国青铜器群,震惊中外考古界,拉开...
辽上京皇城内塔基遗址 新华网 资料图 1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围绕“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的保护管理及研究利用”与党政有关部门进行对口协商。 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调研情况和调研成果报告,自治区政协委员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政府办公厅、发改委、财政厅等10个部门以及赤峰市和有关旗县的负责同志,围绕...
位于多伦县境内的辽代贵妃墓葬外景 10月21日,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级人民法院消息称,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辽代大型贵妃墓葬被盗案于近日在多伦县法院公开宣判。主犯王某、薛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和十二年,其他九名被告分别被判处二年零六个月至五年零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5年,内蒙古文物考古部门对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辽代大...
金宝屯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东南5 公里,西距县政府所在地开鲁镇约30 公里,处于七家子辽代古墓群的西北部。墓地地处西辽河和新开河冲积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 近年来,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辽代古墓葬多次遭盗掘,墓葬破坏严重,墓地地表可见数个盗坑及辽代砖块、铁片等遗物。2016 年6 月末至9 月初,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委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开鲁县博物馆联合对金宝...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消息称,考古人员在通辽市开鲁县发现一座用琉璃砖砌成的辽代贵族墓。这是继辽代耶律羽之墓之后,中国目前发现的第二座用琉璃砖砌成的墓葬。 据了解,这座琉璃砖多室墓位于一处千年前的辽代墓地。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发现了壁画,但壁画保存较差,大部分脱落,仅见几幅保存较好的壁画,其内容为墓主人生活场景图、牵马图等。 这座多室墓由主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组成,其中...
“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发现一处距今千年的辽代墓地,目前已清理完毕两座墓葬,其中一座为石室墓,另一座为用琉璃砖多室墓。在琉璃砖墓中发现了壁画,但壁画保存较差,大部分脱落,仅见几幅保存较好的壁画,其内容为墓主人生活场景图、牵马图等。墓葬没有发现墓志,但从墓葬形制特点、出土壁画以及陶瓷残片等遗物,初步确定为辽代贵族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此次考古发掘领队连吉林8月31日表示。 据悉...
记者9月1日从通辽市开鲁县有关部门获悉,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通辽市开鲁县发现一处距今千年的辽代贵族墓地,此墓的发现为继辽代耶律羽之墓之后,国内第二座用琉璃砖砌成的墓葬。 据了解,这个墓地属于通辽市开鲁县七家子辽代墓群,墓葬被盗扰严重,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已清理完毕2座墓葬,其中一座为石室墓,另一座为琉璃砖多室墓。考古人员在琉璃砖墓中发现了壁画,但壁画保存较差...
近期,考古人员在开鲁县新发现一处距今千年的辽代琉璃砖贵族墓地。 该贵族墓地是目前发现的国内第二座用琉璃砖砌成的墓葬,目前已清理完毕两座墓葬,其中一座为石室墓,另一座为用琉璃砖砌成的多室墓,多室墓由主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组成。 据了解,该墓地属于开鲁县七家子辽代墓群,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在该琉璃砖墓中发现了壁画,但壁画保存较差,大部分脱落。在该贵族墓葬中还...
淡蓝色带把玻璃瓶 金花银镂空凤纹高翅冠 2015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铁公泡子村村民在村子附近的小王力沟发现盗洞并报警。随之考古队的进驻和抢救性发掘,使一处沉睡千年的辽代贵族墓葬重见天日。因墓葬规格之高,出土文物之集中、精美,墓葬主人身份之显贵,这处辽代贵族墓葬入选了2015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高规格辽代贵族墓葬 去年5月,在接到铁公泡子村村民发现盗洞的报警后...
近日,记者采访到叶茂台古墓挖掘的亲历者,著名考古学家冯永谦先生。40多年过去了,这位当年参加叶茂台辽墓发掘的考古专家给记者讲述了许多有趣的事。 叶茂台位于法库西南45公里的101国道上。1974年4月,叶茂台村村民无意间发现一处古墓。很快辽宁省博物馆立即派出以徐秉琨、冯永谦、曹汛等组成的专家组于5月2日赶往现场…… 七号墓发掘初始及墓室外观(由北向南摄) 无法...
2015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铁公泡子村村民在村子附近的小王力沟发现盗洞并报警。随之考古队的进驻和抢救性发掘,使一处沉睡千年的辽代贵族墓葬重见天日。因墓葬规格之高,出土文物之集中、精美,墓葬主人身份之显贵,这处辽代贵族墓葬入选了2015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高规格辽代贵族墓葬 去年5月,在接到铁公泡子村村民发现盗洞的报警后,多伦县文物局和公安局工作人员立刻赶到现场勘察。 ...
8月9日,此次考古项目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志庸披露称,内蒙古2016年辽代贵妃墓葬考古勘探有重大考古发现,考古人员通过勘探,在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萧氏家族墓附近,发现了多处辽代砖石、灰土等痕迹,并将于近日开始考古发掘。 盖志庸介绍,此次考古勘探发现的这些辽代砖石、灰土等痕迹,距离此前发掘的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萧氏家族墓只有几百米远。极有可能是辽代贵妃萧氏家族墓的祭祀的享...
【摘要】本文介绍了朝阳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辽代腰带饰的分类、腰带饰的使用及舆服制度,介绍了朝阳在辽代时期州县的设立、发掘的众多的名人墓葬及汉族官员和契丹族官员腰带饰的区别。 【关键词】朝阳 辽代 带饰 来源:《辽金历史与考古》2014年 作者:赵海杰
【摘要】据目前已发表材料,辽宁地区辽代墓葬及个别辽塔(塔宫)出土了不少青白瓷器,器物品种以碗、碟(盘)数量最多,其他还有执壶与温碗、盏与盏托、托盘、钵、罐、梅瓶、净瓶、杯、盒、钟等。这些青白瓷器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第一期数量较少,品种不多,有的器物五代遗风尚存。第二期数量陡然增多,器物品种与形制多种多样,装饰手法有所增加,纹样更加丰富多彩。辽宁地区出土的辽代青白瓷器是我国饮誉世界的陶瓷历史文化遗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