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瓷仕女俑 青瓷武士俑 浙江萧山博物馆珍藏的精品中有两组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一组是一对西晋越窑青瓷人物俑,当地都把它视为镇馆之宝。这对西晋越窑青瓷人物俑,胡人形状,分别为武士俑和仕女俑,于1994年6月在萧山(市)城南(乡)联华村西山南麓墓葬中出土,后为萧山博物馆收藏。 武士俑,高28.9厘米。头戴尖顶翻盖帽,帽檐外突,后有系带,此帽子形状与萧绍平原一带的乌毡帽酷似。身着斜...
山西晋阳古城遗址考古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确定新发现的2号建筑遗址群为晚唐时期大型基址。 2012年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晋阳古城遗址西北部,南距明太原县城北城墙350米、西距晋阳古城西城墙830米处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发掘出东、西两组大型建筑基址。 西组建筑基址整体布局保存基本完整,始建于晚唐,毁弃于五代之末。整组建筑由左右两侧房屋组成一个封...
山西晋阳古城遗址考古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确定新发现的2号建筑遗址群为晚唐时期大型基址。晋阳城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史料记载,晋阳古城从建成到废弃连续使用1500余年。2001年,晋阳古城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晋阳古城遗址西北部,南距明太原县城北城墙350米、西距晋阳古城西城墙8...
遗址中发现的残碑 山西2016年隋唐宋金重要考古专家会于11月13日在太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中心等的20多位专家在参观晋阳古城二号建筑遗址群、观看出土文物后,一致认为晋阳古城发掘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确定二号建筑遗址群为晚唐时期大型基址,根据发现的“隋之晋阳宫”残碑资料,推断发掘区应是隋代晋阳宫所在区域。 晋阳古城二号建筑遗址群...
山西晋中猫儿岭墓葬群出土的铜印玺。晋中市考古研究所供图 日前从山西省晋中市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两个月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在该市榆次区猫儿岭墓葬群新发现了战国至西汉初及明清古墓葬27座,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和土洞室墓3种。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玉石器、骨器、料器等各类器物,共计240余件(套)。 据介绍,猫儿岭墓葬群位于晋中市东北部的丘陵地带,时间跨度从战国到清代,长...
近日,在济源龙潭湖南老化肥厂龙湖壹号施工工地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三座古代砖室墓葬。济源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经鉴定为西晋时期墓葬,距今1700多年。这是我市首次发现的西晋墓葬。 据了解,这三座墓葬位于建筑基地所挖的基槽内,下挖深度已达2.5米,三座墓葬顶部均遭到破坏。为保护文物安全,文物部门已勒令施工单位停工,并对工地周围采取保护措施。
技术人员在进行数字信息采集。 谜一样的碑文逐渐揭开面纱。5月1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研究者们依托浙大研发的三维数字技术,在电脑上逐字识读山西忻州居士山摩崖碑碑文,最终辨识出碑额中“晋”字以及碑文中“奋 字玄威”等内容,后经与《晋书》等史料相印证,确认该碑为西晋“使持节监并州诸军事”胡奋,在平定并州战乱后的登高纪功碑。这是山西省迄今为止确认的首块西晋碑。 “胡奋平定并州战乱的西晋时...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忠阵斩夏侯渊,汉中尽入蜀汉囊中。曹军撤退之时,强制五万余氐人迁出故土,北上关中。 在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中,有一支五百多人的巴氐部落,首领名叫李虎。 这支部落一路向北,最后定居在关中的略阳郡。 李虎与儿子李慕、孙子李特,祖孙三代任职于略阳郡,如果不出变故,他们将一直在略阳郡生活下去。 但是变故发生了。 西晋元康年间...
定襄居士山摩崖碑 日前,忻州市文物管理处传来消息:5月10日,该处联合相关专家,借助浙大三维数字技术,对定襄居士山摩崖碑逐字识读与辨认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辨识出一些内容,确认该碑为西晋将领胡奋平定并州胡乱获胜后的纪功碑,由此揭开定襄摩崖碑千古面纱。这是我省迄今为止确认的首块西晋碑。 定襄居士山摩崖碑高近2.8米、宽约1.3米,位于县城东南十五里居士山山脊,海拔1429米。历经自然侵蚀,字...
凤凰山早期越窑遗址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大善村北的凤凰山东南麓,北边距禁山窑址直线距离不足800 米。这里是北部宁绍平原向南部会稽、四明山脉过渡的低山缓丘地带,曹娥江纵贯南北。凤凰山窑址周边的上虞曹娥江中下游地区,不仅是成熟青瓷的起源地,同时也是汉六朝成熟青瓷窑址的最重要分布区,凤凰山窑址群是三国-西晋时期的典型代表,规模大、产量高、质量优,是成熟青瓷发展上的第一个高峰。凤凰山窑址是凤凰山窑址群中...
辽阳苗圃墓地发掘现场 昨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至2015年11月,辽阳苗圃墓地共发掘墓葬300余座。 辽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300多年。最早名为“襄平”,战国时燕国在此设辽东郡,公元189年,汉宫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此后公孙氏政权偏安辽东,曹魏景初二年(238年)为司马懿所讨灭。 如此大规模的汉魏墓葬群发掘,在辽宁也很少见。墓群中的几座珍贵的壁画墓,均属于西晋时期,对公孙氏割据...
记者从山西省晋祠博物馆了解到,从2015年7月起,山西对晋祠博物馆金人台铁人、大铁钟、铁狮、铁质香炉等24件珍贵的铁质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这次修缮工程包括4尊铁人、5座大铁钟、10尊铁狮子、5座香炉,铸造年代涵盖宋、明、清和民国。目前,铁质文物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清洗、除锈、脱盐、缓蚀、翻模、补配、粘接、封护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瓯海的中岙山山脚有一家养殖场,不久前,该养殖场在修理山脚的护坡时,两座古墓暴露出来。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瓯海文博馆派遣考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抢救性清理。 昨天,记者了解到,发掘已近尾声,按照墓上的线索,这应该是公元303年西晋时期的墓。同时,考古人员还在墓中发现了砚台、兵器等物品,可见,古墓主人生前非富即贵。 中岙山下有两座西晋古墓 这两座墓是一个多月前中岙山山脚的一家养殖场修整护坡时发现的,...
温州市瓯海区的中岙山山脚有一家养殖场,一个多月前,该养殖场在修理山脚的护坡时挖出了两座古墓。一座古墓封门完好(下文简称“M1”),长6米,宽2.3米,封门高1.6米;一座封门已损毁(下文简称“M2”),整体规模略小于前者。考古部门接到消息后,立即组织人员赶往现场展开抢救性清理。 据了解,发掘已近尾声,按照墓上的线索,这应该是公元303年西晋时期的墓。同时,考古人员还在墓中发现了砚台、兵器等物品,...
正在新疆进行的安西大都护府考古发现,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的通古斯巴什古城始建年代有可能在西晋时期。 8月中旬,由北京大学考古专家陈凌带队的研究人员正在通古斯巴什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陈凌介绍,在古城北门瓮城遗址出土的贴金墙皮、雕塑城块具有较高文物价值。他依据瓮城土层的堆积和新出土的五铢钱、小五铢钱等文物推测,通古斯巴什古城的始建年代很可能早于唐代,大约在西晋前后。 陈凌带队进行的考古发掘是国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