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一本可以读、可以“扫”、可以转发的新书——《文物古迹揽胜——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在西城区正式发布。作为西城区探索文物数字化的新成果,该书受到了众多文博单位和文物爱好者的关注。 该书以西城区辖区内181处文物保护单位为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各文保单位的历史沿革、建筑格局及保护利用情况,帮助公众深入地解读文物古迹。为了方便检索,书中的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按照字母表顺序排列,...
有着“中国茶叶第一街”美誉的马连道,将升级为以茶为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原有的茶叶批发、仓储物流和粗加工的功能将疏解至河北或天津。 6月24日,为期4天的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黄山茶文化节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在展会上,西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十三五”期间要着力将马连道打造成以茶为特色多元发展的文化创意街区。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马连道国际茶产业园计划选址河北或天...
23日,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公布研究课题《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城区:中轴线西侧——北京西城区“四名”体系的功能和演变》,围绕着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四名”工作体系,进行政策执行效果及未来发展路径的探讨,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途径。 课题指出,西城区是分析中国当代“人的聚落”发展的典型样本。据介绍,针对在数量和领域各方面都不断扩充、不断交融的保护局面,西城区...
西城楼也称迎恩门城楼位于莞城区市中心,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东莞的标志性建筑,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当时东莞城东南西北四个城楼城门中西部的一个,故俗称西城楼至今。曾有城墙连接道家山、南城、钵孟山、东门、北门,全长1299丈,环护东莞城,坚固高大,雄伟壮观。如今,迎恩门城楼依然屹立,红墙碧瓦,飞檐斗拱,蔚然壮观,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为珍贵。迎恩西门,历来是东莞古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
简易楼腾退2020年前完成。CFP/供图 “‘十三五’期间,文保单位中居民有意愿腾退的,政府出钱给居民找房子。”日前,西城区“十三五”首场居民聊天会在新街口街道启动,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表示,文保单位腾退、修缮后,将向市民开放,“十三五”期间,西城区每个街区都要建一所博物馆。 住房 简易楼腾退2020年前完成 作为中心城区,西城区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但现状是很多文保单位都被占用。针对此情况,王...
西城区将在每个街道建立一个街区历史文化博物馆或展陈室,努力保护好城市古迹和历史记忆,让百姓记得住乡愁。这是记者从昨天的西城区“两会”上了解到的。 在西城,眼下不少街道已开始了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在久负盛名的牛街,输入胡同北侧的一处地下室内,面积600平方米的牛街历史文化展陈室刚刚对外展出。一幅长16米,宽1.5米的牛街历史长卷将牛街千余年的历史巧妙地融入其中。长卷由专业画师创作,描述了自唐代伊...
杨椒山祠现状。 刘辰摄 古都中轴线西侧,由北至南散落着什刹海、地安门、大栅栏、天桥等18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今后它们将连缀成一条“文道”,迤逦而行,作为北京旧城传统风貌的精华区,统一进行保护。这是昨天记者从正在召开的西城区“两会”上了解到的。“文道”内,初步统计有十余处文物古迹会在“十三五”期间逐一修缮、开放。 修缮“公车上书”古迹 此次划定的“文道”,将西城区现有的18片历史文化街区全部覆盖...
文物腾退之后如何利用?出资腾退它的开发商想搞商业收回成本,大众希望它公益化开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日前,记者从西城区2015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年会上了解到,该区正试点一种新模式:文物完成腾退后,政府出资付给开发商腾退成本,将文物古建回购,以此确保其今后的公益化用途。明年起,这一模式将率先从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这五处古建开始试点。 五处古建试点政府回购 大剧院西、...
大栅栏粮食店街,每天来这里逛的游客上万,可很少有人把目光停留在79号——这座破败的二层小楼上。如今揭开铁皮围挡的“面纱”,青砖灰瓦庄重典雅,红绿窗棂古色古香……人们这才注意到它——“通新客栈”,已有百年历史,属于市级文物。其实,在游客如织的大栅栏,像这样因不为人知而门庭冷落的文物旧迹还有很多。眼下,西城区正逐个修缮,让它们重现昔日光彩。 格局不变修旧如旧 顺粮食店街自北向南走,穿过熙熙攘攘的人...
日前,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探访抗战遗迹 聆听抗战故事”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北校区(原辅仁大学旧址)举行。活动中,主办方发布了辅仁大学旧址、梅兰芳故居等9处抗战遗迹。 “民国知名学府辅仁大学与抗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城区党史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九一八事变”震惊了北平,1931年9月24日,北平60余所大、中学成立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在学联的领导下,位于什刹海地区的辅仁大学等开展集会游行、街头...
昨天,什刹海地区再添一家老字号。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0年)、曾是京城第一家鲁菜饭庄的庆云楼,被北京老字号协会正式授予“北京老字号”称号。和什刹海地区鳞次栉比的现代酒吧相比,有着200年历史、全楼大部分采用纯实木榫卯结构的庆云楼尽显古朴的沧桑之感,成为该地区为数不多原址恢复的老字号。 庆云楼位于湖光掩映的什刹海风景区,距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仅一步之遥,其建筑本身就称得上是一件精美的文物。...
北京市西城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26人,非遗项目162个,占全市非遗资源的近三分之一份额。但是,目前全区非遗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有些项目已被列为“濒危非遗项目”,有失传之危。据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杨飞介绍,为了保存区内濒危非遗项目,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影像与记忆,西城区推出了黑匣子保护体系,为濒危非遗项目拍摄纪录片。
民间瑰宝,记忆西城。由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支持的“民间瑰宝 记忆西城”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新闻发布会于2015年6月3日在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 此次活动是2014年首届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的延续和发展。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非遗项目传承的志愿者,旨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
6月3日,由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承办的“民间瑰宝、记忆西城”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启动。 此次活动是2014年首届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此次公开招募传承志愿者的5个非遗项目分别是北京内画鼻烟壶、曹氏风筝、传统灯彩、护国寺清真小吃制作技艺(寒食十三绝)和天桥穆派戏法。招募工作结束后,将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