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接受校友捐赠,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其总数约为2500枚。经专家鉴定,清华简的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意义特别重大。 2013年1月4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批整理成果问世。清华简第三辑整理报告一共收入了六种八篇清华简文献,分别是《傅说之命》三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以及《赤鹄之集汤之屋》。这批...
如今的尚书府李氏祠堂破败不堪,村民希望能有人帮忙修缮。 道光皇帝赐给李九龄的匾,"奉天诰命"依稀可见 曾被老鼠拖进洞的绣花鞋,如今陈列在玻璃柜子里 。 旧时大衣橱还有上面的锁挂都十分精美。 在莱山的西解甲庄,有一个曾给村子带来辉煌的清代尚书府。9月12日 ,快报记者来到西解甲庄,发现如今的尚书府已经荒草丛生,只剩下一个大的房屋框架。而展示村史的博物馆如今也是难以扩大规模。西解甲...
近日,在河北任丘市西关张村发现了一块明万历37年的神道碑。 据了解,该碑为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汶墓碑。该碑系汉白玉质地,高495厘米,宽141厘米。碑座残长315厘米、宽155厘米、高120厘米。史料记载,李汶,字宗齐,号次溪,任丘陈王庄人,生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自幼聪明好学,十多岁时即以经书自律,到十六岁时已精通经典,参加童试中了秀才第一名。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
日前,漳州一位文史爱好者在路过芗城巷口街道办事处市美村虎尾宫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被当地百姓长期当憩息或搁置杂物之用的石桌,竟是赫赫有名的清朝兵部尚书金世荣德政碑。 有关文史专家介绍说,该石碑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地方志的一个欠缺,而且对漳州进一步研究当时清代国内形势和漳州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可惜的是,石碑只剩半截了,专家呼吁,希望断碑能早日“破境重圆”,从而揭开...
对于一些媒体和读者将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混淆,从而误认为整部《尚书》都是伪书,刘国忠对记者澄清说,从没有发表过整部《尚书》都是伪书的观点;他辨伪的对象是今传古文《尚书》。 1月初,一条学术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刘国忠以清华简中《说命》(共3篇)、《尹诰》4篇《尚书》文献与今传古文《尚书》的对应篇目相对照,从而认定后者为伪书。此一论断令今传古文《尚书》真伪...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激动地看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事实证明,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真正的古文《尚书》命运多舛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
图为考古现场和出土文物 “我们历时4个月,用小手铲对海曙区尚书街地块考古进行了细致的发掘,收获非常大,尤其是出土的大量汉晋、唐宋时期的文物,是宁波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昨日,宁波市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今年8月至11月,他们对尚书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遗址平均深度约2.5米,遗址中出土有汉晋到明清时期可以复原的文物标本57...
出土文物 “我们历时4个月,用小手铲对海曙区尚书街地块考古进行了细致的发掘,收获非常大,尤其是出土的大量汉晋、唐宋时期的文物,是宁波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昨日,宁波市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今年8月至11月,他们对尚书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遗址平均深度约2.5米,遗址中出土有汉晋到明清时期可以复原的文物标本570余件。 佐证汉唐时期宁波历史研...
清华大学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郭海军/摄 经过近两年努力,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今日在京发布。此次发布的成果中,不仅包括载有失传了2000多年的战国《尚书》,还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同时将有助于解决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 据了解,本次问世的清华简共60余篇文献,计划出版15辑整理报告,首批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
清华大学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郭海军摄本报北京1月5日电经过近两年努力,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今日在京发布。此次发布的成果中,不仅包括载有失传了2000多年的战国《尚书》,还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同时将有助于解决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据了解,本次问世的清华简共60余篇文献,计划出版15辑整理报告,首批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
尚书第建筑群 尚书第 8日,记者从福建泰宁县博物馆获悉,截至目前该县已投入106.4万元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宁尚书第建筑群的灾后抢险修复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010年6月至7月期间,泰宁县连续遭受两次特大洪灾袭击。尚书第进水最深处达2.6米,整个建筑群在水中浸泡长达10多个小时,建筑本体和基础设施损伤、损毁严重。 据县博物馆馆长连小琴介绍,尚书第建筑群经过前期现场清理、安全整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