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湖北随州大洪山大慈恩寺幽济院(亦称“地宫”)10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唐宋时期古莲花池原貌再现,柱础、门蹬、牌匾、碑刻等唐、宋、元、明、清各朝部分佛教代表文物,尘封千年后与世人见面。 湖北随州大洪山大慈恩寺幽济院(亦称“地宫”)10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唐宋时期古莲花池原貌再现,柱础、门蹬、牌匾、碑刻等唐、宋、元、明、清各朝部分佛教代表文物,尘封千年后与世人见面。 湖北...
湖北随州大洪山大慈恩寺幽济院(亦称“地宫”)28日正式对外开放,唐宋时期古莲花池原貌再现,一大批尘封千年的佛教文化瑰宝与世人见面。 大洪山是中国佛教禅宗派的重点丛林,是佛教曹洞宗中兴地。公元826年,唐代高僧慈忍祖师在此开坛建寺,自唐宋起为佛教圣地,历代帝王多有赐名,其佛法远播日本、东南亚。近10年来,日本佛教专家代表团多次来大洪山访祖。 大洪山寺院数度废兴,经历五毁六建。2012年,大洪山寺...
明十三陵早已入列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都热门景点。明代的帝王陵墓,遗留至今的还有广西桂林靖江王陵,考古界流传“北有明十三陵,南有靖江王陵”,可11座藩王陵中的绝大多数长年隐没于荒草灌木从中,难睹真容。国家文物局日前通报,经过近3年的清理发掘,七座藩王的墓园得以重见天日,并认为,这一组陵墓就是大明王朝的微缩兴衰史。7月28日,羊城晚报记者赶往桂林,探访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华南最大考古遗址公园。 A 这...
在武侠小说中,快被“瓮中捉鳖”的英雄,总能在好心人帮助下,通过一条暗道逃离,暗道入口通常是非常隐蔽的,出口则是敌人无法追上的另一端。而现实中,这样的暗道或许就在身边——乐清市清江镇江沿村村民发现疑似古代暗道的洞口。这条暗道通向哪里?有多长?作何用处? 驿道旁,谜一样的暗道 清江镇江沿村的走马楼是个自然村,有古驿道通往虹桥镇东馆村,驿道旁有一窝水流,顺山往下流,就在其中一段水流下,掩盖着洞口,内...
这几天,远安花林寺宝华村一组有点热闹,不少人慕名前来看这挖出的石龟。 原来,宝华村搞建设开发,村民在平地时,意外挖出石龟。施工就此停止,经上报,宜昌市文物部门到现场勘察后,发现此处系一明代遗址。 而昨天,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了解到,此处系宝华庵遗址,据现场资料看,地下有地宫,其中埋葬物含“舍利子”,但碑文上的记载却充满谜团…… 7日,宜昌市文物部门对远安县宝华村的宝华庵遗址进行抢救性清理发...
记者从省文物部门获悉,蒲城县修建了首座唐帝陵博物馆—唐惠陵博物馆,展示皇家神秘地宫。目前博物馆正在布展之中,预计国庆节前对外开放。 关中唐十八陵中蒲城有四座,分别是桥陵、泰陵、景陵、光陵,而惠陵是桥陵的陪葬墓,是唐让帝李宪与其恭皇后之合葬墓,李宪因让位于其弟玄宗李隆基,史称“让皇帝”。让帝惠陵位于蒲城县西北七公里处,2000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唐让帝惠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860余...
记者从省文物部门获悉,蒲城县修建了首座唐帝陵博物馆——唐惠陵博物馆,展示皇家神秘地宫。目前博物馆正在布展之中,预计国庆节前对外开放。 关中唐十八陵中蒲城有四座,分别是桥陵、泰陵、景陵、光陵,而惠陵是桥陵的陪葬墓,是唐让帝李宪与其恭皇后之合葬墓,李宪因让位于其弟玄宗李隆基,史称“让皇帝”。让帝惠陵位于蒲城县西北七公里处,2000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唐让帝惠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860...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化成教授说:“保护是第一的,保护好了才能研究。两害相权取其轻,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利弊。文物中有许多有机物的保护比较困难,虽然有了很多办法,但还没有找到完美无缺的手段。帝陵不发掘,这是考古界的共识。” 神秘诱人的秦始皇陵地宫,一直令世人关注。不久前,张五常先生为打开秦陵地宫算起了一笔经济账,他说;“如果打开秦始皇陵,每年仅门票收入就可达25亿元人民币。”这是好大的增长点。...
据《燕赵晚报》报道,22日,河北省公安厅正式对外发布,8名文物贩子,组团来到正定县租下一家闲置的羊汤馆,然后关起门来,挖地道直通街对面的广惠寺华塔,准备盗挖地宫里的文物,所幸该团伙还没有得逞,就被警方打掉。 经审讯得知,该团伙头目是张某,此人多年来一直捣腾文物,另外几人也具有一定的盗挖文物经验。他们认为正定县广惠寺华塔是宋代文物,塔下一定埋藏着文物,于是选择在广惠寺对面,租下一家停业的羊汤...
日前,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K9801陪葬坑,一个面积1.3万多平米的陪葬坑正在试发掘,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陪葬坑很可能是秦始皇帝陵的一座大型“军备库”。 K9801陪葬坑是迄今为止秦始皇帝陵园城垣以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秦陵考古队对该坑进行试掘,发掘面积为145平方米。在试掘中出土有大量密集叠压的、用扁铜丝联缀的石质铠甲和石胄,其中石质铠甲约87领,石胄...
法门寺因供奉着现存国内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1981年8月24日上午10时,突然一声巨响,法门寺真身宝塔在度过400多个年头后,无力支撑,西半边轰然坍塌。1986年秋,拆除重建工程开始。此前人们一直怀疑法门寺地宫可能是明代的,当看到第一道石门门楣上刻着两只唐代朱雀图案,才恍觉这竟然是唐代的地宫,且从未被开启。 2014年9月3日,电影《法门寺》的研讨筹拍会召开,著...
公元977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僧俗沿用唐代地宫,下葬舍利;几乎同时,千里之外的吴越国王钱俶奉安“佛螺髻发”的雷峰塔在浙江杭州建成。今年11月27日,两地再一次结缘,打造最大规模佛塔地宫文物展览,来自定州静志、净众两塔和杭州雷峰塔的近400件国宝级佛塔地宫文物首次亮相杭州,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 展出的文物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00余件,隋、唐、北宋时期的金棺、银塔便有9件。时代最早的舍利容器...
北宋定窑白釉龙首净瓶 近日,定州市博物馆与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联合举办“心放俗外——定州静志、净众地宫文物展”,受到广大专家学者、国内外媒体记者以及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面对浙江省博物馆开设的最大规模的佛塔地宫文物展,定州高度重视,遴选了静志寺、净众院佛塔地宫出土的北魏时期的舍利容器石函,隋、唐、北宋时期的金棺银塔,唐五代的金铜造像,北宋时期的金漆木雕阿育王塔,北宋早期的“官”字款定窑...
公元977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僧俗沿用唐代地宫,下葬舍利;几乎同时,千里之外的吴越国王钱俶奉安“佛螺髻发”的雷峰塔在浙江杭州建成。2014年11月27日,两地再一次结缘,打造最大规模佛塔地宫文物展览,来自定州静志、净众两塔和杭州雷峰塔的近400件“国宝级”佛塔地宫文物首次亮相杭州,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 定州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既是工艺精巧、佛法昌盛的城邑,又是中原与北方交往,中西文化汇聚之...
沧海桑田,多少风流人物不再,只有当年被深埋地下的宝物,又顽强地回到现代——今天,“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与“心放俗外——定州静志、净众佛塔地宫文物展”分别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武林馆区同日开展。 说起中国古代佛塔地宫,1987年、2001年发现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杭州雷峰塔五代地宫可谓家喻户晓,而定州两塔的名气没有那么大。其实,早在1969年,河北定州发掘的静志寺、净众院两塔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