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学家在著名的史前巨型聚落遗址——杨官寨遗址旁边,首次发现一处距今6000年的大型公共墓地,其埋葬2000余人的规模堪称史无前例。 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属关中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超大型聚落,其环壕围筑的聚落状态颇有“以沟围城”的感觉,可与西安半坡遗址的聚落建筑相媲美。 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炜林...
12月24日至25日,2016年度“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理事会会议暨会员大会在西安召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罗静、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相关负责人,以及平台理事会单位、会员单位约150名代表出席会议。 作为产需对接、行业管理、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于2015年由国家文物局和工信部联合设立。 罗...
公共文化服务以普遍均等、惠及全民为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明确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的发展思路,指明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通过确立基本制度、形成一系列具体规定,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平添了法律动力。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确立的重要制度之一。法律规定国务院制定并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郧县恐龙蛋遗址博物馆 面积仅千余平方米,投资仅300万元打造的一座小型博物馆——湖北省郧县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火了!日前,英国著名建筑设计网站Dezeen评选并公布了2016年“最好的十座公共建筑”,该馆跻身其中,成为中国唯一上榜作品。这座被作者自嘲为“土得掉渣的小房子”的公共建筑,为何能荣获“世界十佳”?昨天,该馆设计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教授在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及美国博物馆联盟共同举办的“参与·交融——2016中美博物馆公共公共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召开。 此次研讨会邀请了中美两国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博物馆教育专题,以主题发言和学术对话两种方式,就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展开交流。来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旧金...
1937年,日军自踏上中国领土之日起,就轰炸中国文化机关,抢劫中国文物,直至日军战败投降,其以轰炸、焚烧、抢夺为主要手段的破坏中国文物的罪恶活动一刻也未停止过。战时中国公私文物损失十分惊人。 全面抗战爆发前,全国比较有影响的博物馆37家。战事起后,故宫博物馆所藏之文物珍品多迁至四川、贵州各地保藏。国立中央博物馆筹备处也迁四川李庄继续筹备。但各省设立的博物馆则以战事影响,或迁移,或停办。如广西...
馆校合作如何推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11月15日至18日,由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主办的“博物馆公共教育人员队伍建设和教育资源融合”研讨会在天津举办。会议就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原馆长郭俊英,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主任黄琛、原...
去市图书馆还书太远?以后可能在社区就一卡通借书还书了。南京市委8日公布了《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5年内实现主城区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图书馆一卡通借通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内免费提供无线Wifi服务。 该实施意见要求,至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南京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市100%的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100...
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 “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日前在武汉闭幕。包括“现代人类多地区起源”、“江西海昏侯墓谜团”、“石家河文化新出土精美玉器”等公众热切关注的考古问题领域获得学者最新表述。 公共考古在我国起步较晚,诸多考古新材料与新成果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不能被公众所认知。如何面对社会公众日益高涨的考古知识以及考古现状的需求,成为考古学界的课题。 中国社...
“新目标、新愿景:增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国际高端研讨会 10月30至31日,“新目标、新愿景:增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国际高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 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五所高校主办,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承办,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协会予以支持。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上海市文物局,复旦大学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美英两国博物馆专家、全国一级...
10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研究中心 、中国考古网、天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天门市博物馆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在湖北天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考古文博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齐聚天门,共同探讨公共考古领域的热点话题和重大事件。 在公众...
10月11—12日,全国考古工作会在武汉召开。学者提出,考古学界必须向社会阐明考古学的意义和考古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考古遗产保护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表示,国际上开展了许多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考古活动,欧美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公共考古学研究领域。在他看来,公共考古学是推动考古学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机制。我国公共考古学应在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探讨考古学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扩...
随着公众考古活动的开展,公共考古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2016 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郑州共识》认为要“认真坚持考古为人民的理念,大力开展公共考古,努力做好考古成果的宣传和考古知识的普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容忽视的是,考古在走向公众时,首先面对的却是民众的误解与质疑:“考古就是挖墓”“考古就是挖宝”,更为偏激的观点甚至认为“考古就是合法的盗墓”。这些误解与质疑,令考古学者无奈但又...
一处老房,一段时光。历史建筑,是了解杭城历史文化的一个“入口”,更是体会这个文化名城独特韵味的“通道”。 近日,《杭州市历史建筑构造实录(公共篇)》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2013年7月《杭州市历史建筑构造实录(民居篇)》后的又一历史建筑实录。 杭州目前共公布了6批336处历史建筑,《公共篇》选取了其中涉及到的120余处公共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挑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50处进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