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5日下午,由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宁夏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授牌仪式暨花儿的灵动与时尚演唱会”,在宁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 活动现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传人赵福朝,撒丽娜、唐祥、马学军、马希尔等著名花儿歌手,献唱了多首极具浓郁西北风情的花儿曲目,让宁夏大学师生...
旦增曲扎 拉萨市政协委员 “据我了解,目前市场上有20多种藏香打着尼木藏香的牌子,欺骗消费者。”旦增曲扎委员昨日告诉记者,他向拉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递交的提案是关于保护尼木藏香品牌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旦增曲扎介绍,尼木县被称为藏香之乡,以生产藏香出名。目前,除了两家尼木藏香厂生产藏香外,许多村民也在生产藏香,并且手工工艺占很大的比例。尼木县吞巴手工藏...
直孔(贡)藏香储藏室。 2008年6月,直孔(贡)藏香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藏香是藏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也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因为其含有多种天然香料和藏药成分,具有清心健脾、杀菌消毒的功效,多年来受人青睐。
老古舞乐队 角色众多、场面宏大是老古舞的特点 老古舞中的捕鱼者 老古舞,黎语“闯坎”之意,古籍称“告祖先”。源于黎族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因为它古老,因而得名老古舞。解放前,老古舞在白沙的细水乡、元门乡、白沙镇、牙叉镇和相邻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乡村,都可见到,而到现在,仅在细水乡有遗存。今年五月,老古舞获评国家级非物...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显示着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体现着当代广大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生活中的文化,是生态文化、民众文化,貌似寻常,实则珍奇。它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口头与非物质文化蔚为壮观,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
近日,五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莲割花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获得铜奖,这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能获得的最高奖项。 10月15日——18日,五莲县组团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出了五莲割花、五莲剪纸、五莲刺绣、五莲茂腔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播放光盘、实物展示和现场演示等方式,系统介绍了五莲县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历程、制作流程...
从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的售票员,到创立自己的少数民族服饰民间博物馆,外表文弱的杨建红为了收藏更多更好的藏品,不仅走遍了黔东南,还常到西南地区的民族村落收集民族服饰,对服饰艺术的衷情始终不改。 三棵树镇在中国西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并不是繁华地段,但这里的一栋四层楼房却总有海内外游客登门,这里是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 馆长杨建红尤爱苗族服饰和苗绣,馆藏的珍品不少,随意指一件便可...
(来源:新京报记者:王荟)文化部昨日发布数据称,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项之多。未来,有关部门将组织专家为非遗发展建立科学的保护规划,并促进建立以展示、销售为主要内容的非遗设施。
(来源:中国文化部网站)11月2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培训班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班。培训班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湖南省文化厅承办,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协办。来自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的文化部门及基层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近百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为期4天,多位非遗保护专家从我国非遗申报工作概况及要求、国家级非遗...
(来源:中新海南网 特约记者:黄青文)白沙县黎族双面绣传承人符秀英(左二)应邀教授黎族双面绣技艺 黄青文 摄黎族传统树皮布国家级传承人陈运英(左一)教授树皮布制作技艺 黄青文 摄黎族妇女交流织锦技艺 黄青文 摄为提高代表性传承技艺的传授能力和工作管理水平,12月1日至3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首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来自全县各乡镇的5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欢聚一堂,交...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宋文)宣恩县摘要: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有一个县被文化部整体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就是宣恩县。自2007年6月起,该县打响了拯救民族民间文化战役。如今,宣恩县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6项、州级21项,同时公布为县级的有46项;有5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人物,4人成为州级民间艺术大师,20人被确定...
(来源:新华网记者:尕玛多吉)新华网拉萨12月7日电(记者 尕玛多吉)来自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农民艺术家表演的《飞弦踏春》,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震撼了全国观众。从此,“堆谐”这一传承千年的藏民族歌舞开始进入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的视野。“民间的、原生态的歌舞艺术资源被挖掘和创新,搬上了大舞台并走向世界,标志着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得到全面保护。&rdqu...
2010年11月11日至16日,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十三届(2010)西湖艺术博览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和平会展中心隆重开展,我省非遗保护中心带领寿山石雕、软木画、武夷岩茶、畲族银器和坦洋工夫茶等五个项目的传承人前往参展,各有斩获奖项。其中,寿山石雕作品《十二生肖》获得金奖,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和畲族银器作品《世博八宝盘》获得银奖,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和软木画《寒梅》获得优秀奖。本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