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年11月初开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厦门大学、靖安县博物馆,对靖安县老虎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一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和文化遗物。12月3日,考古人员发掘出一长4米、宽90厘米的用卵石铺成的路段,被考古专家考证认定为距今约5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修建的道路。据悉,这是江西史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第一条路,堪称“江西第一路”。
昨天(5日)下午,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经堂头村西侧的古墓葬遗址发掘出一个汉代铜盆,令现场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兴奋不已。 “像这么保存完好的铜盆还真少。”考古人员说,铜盆口径37厘米,高17厘米,盆身有3条弦文带,“还比较珍贵。” 此前一天,考古已经陆续挖掘出汉代陶壶3个、汉代陶坛1个,这也是今年10月份下旬发现该古墓葬遗址以来的首次实物发现。...
连日来,广东省广州市考古所会同我市文物局,对鲁山县杨南文化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勘探与考古发掘,目前共发掘面积4500余平方米,出土陶、瓷、铁、铜、石等完整器物700余件以及上万件有待复原的残碎瓷器、陶器。 据专家推断,从出土的上万件陶制文物来看,该遗址不是一处普通的村落遗址,而是一处作坊遗址。 12月2日下午,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4500余平方米的杨南文化遗址已初见端倪,共发掘遗迹400余处...
二里头遗址是东亚地区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邑遗址,以其为典型遗址的二里头文化则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史无前例的都邑的庞大化与大范围的文化辐射构成其最重要的特征①。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东亚地区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玉质礼器在华夏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史上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以青铜器为首的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二里头文化的分期尤其是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的分期起着重要的标尺性作用。关于这一问题,尚有深入...
在过去的二十年来,锶同位素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国际考古学界用于探索人和动物迁移活动的主要方法,在这一方法中,确立当地的锶同位素比值标准是这一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根据何种动物确立当地的锶同位素比值标准无疑是当前考古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众所周知,人和动物的生存方式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动物骨骼的分析与研究应与人一样重要。通过研究人对动物的来源、分配、消费的过程和方式,可以有助于我们...
(记者 杨硕 通讯员 小明 春雷 圆方) 记者从大屯水库地下文物考古现场获悉,经过考古队员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考古工作日前已接近尾声并取得可喜成果。共清理唐宋时期古墓葬20座,发掘清理墓葬出土了三彩炉、陶罐、青瓷碗、铁鼎等各类文物30余件。 为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德州大屯水库建设工程,更好地做好地下文物保护,按照山东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工作办公室要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州市文物处、武城县文化局,组成...
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山东省金乡县唐代光善寺塔最近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银质《大般涅槃经》封底上有“大唐贞观”阴刻年款,此类刻有明确年代的藏经在宗教史上意义深远,也属目前中国首次发现。 记者是从今天于此间举行的光善寺塔出土文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这一消息的。据济宁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介绍,金乡县唐代光善寺塔在维修时,意外发现22件珍贵银质文物及...
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消息,该所在贵州省天柱县清水江畔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北宋土坑墓,墓内出土青瓷魂瓶一对、北宋钱币20余枚,这是清水江流域首次发现宋代墓葬,对研究黔东地区的古代民族及其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价值。 据介绍,出土的两件魂瓶造形庄重、构思精巧,于青瓷瓶体上部堆塑飞檐、龙虎、女官等形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一件魂瓶内贮钱币14枚,可辨识者有“治平元宝”,属北宋钱币。墓葬的...
山东省菏泽市近日发掘了一条元代木质沉船,出土了110多件文物。专家认为,古沉船及出土文物对研究当时的木船形制、地形地貌和社会习俗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11月23日上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菏泽市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这艘古船的年代最终被确定为元代,成为该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代沉船。 山东省文物专家了解到线索之后迅速组成考古队,联合对菏泽市古沉船进行发掘。经鉴定,这是一艘沉没于元代的内河航运...
砖椁墓葬 清瓷碗 16日,武城大屯水库地下文物考古工地又传喜讯,考古队员抢救清理出一座保存较好的古代砖椁墓葬。据悉,这是开展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以来首次发现、清理整体结构完整的砖椁墓葬。 据介绍,这座古墓葬位于武城大屯水库库区西北部,墓葬开口在距地表约2.3米以下的土层中,墓椁南北方向,券顶、呈长条状,由青砖砌成。墓椁南北长约2米,高约1米,南端宽约0.75米,北端宽约0.4米。...
广西桂林永福县窑田岭宋代窑址考古工地近日传出重大发现:继1975年首次对窑址进行发掘,清理出4座窑床后,广西考古界文物工作队今年在窑田岭窑址方家寨窑场和塔脚窑场展开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连片开挖清理出9座保存较好的宋代龙窑,4个明清时期的葫芦形窑。其中,首次发现一处窑场作坊遗迹,并出土大量瓷器产品,总重量接近60吨。截至11月11日,本次历发掘工作经10个月,发掘面积约8000平方米,实为广西历...
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化厅考古所及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部门的考古专家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近日完成了对中国北方渔猎文化典型代表——昂昂溪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9座,出土100余件珍贵文物。 昂昂溪遗址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末,由22处遗址与17处遗物点组成,共计39处。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首次在昂昂溪五福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清理墓葬一座,出...
记者从武城大屯古墓地考古现场获悉,大屯水库考古工作日前获得重大突破。11月14日,考古队员在抢救清理墓葬过程中,清理出土一件较为罕见的三彩陶炉。据悉,这是在近期清理工程中,首次出土的一件整体完整、工艺精美的器物。 11月14日,考古队员在抢救清理一座自然塌陷的砖室墓葬时,在墓室底部清理出土一件较为罕见的三彩炉。据悉,三彩炉为红陶胎质,做工精细,器型厚重圆润,卷唇鼓腹,最大腹径0.21米,外施红、黄...
西汉古墓群出土的铜勺。 古墓群挖掘现场。 刘玉幸 摄 记者3日从重庆市北碚区文管所获悉,该区东阳街道黄桷老街还建房施工现场发现的古墓群,已被专家证实是西汉古墓。考古人员已从墓中挖掘出青铜古剑、陶器等30余文物。 10月13日下午,在东阳街道黄桷老街还建房施工现场,工人在地基井下作业时发现地下有铜制器物残片,还挖出棺材,铁剑,青铜矛,陶罐碎片。 北碚文管所得知消息后,立即赶赴...
11月26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光善寺塔出土文物新闻发布会召开,向国内外公开发布光善寺塔出土的22件国家一级文物。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王永波,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殷允岭,市政府副市长王次忠,市政协副主席李良品,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出席发布会。会上,孙美荣首先发布金乡光善寺塔文物出土新闻稿,随后,省文物局副局长王永波代表省文物局对光善寺塔出土国家一级文物表示祝贺,市政府副市长王次忠作了重要讲话。金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