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代王朝:黄金帝国》的展品 唐寅画作的局部 《明代王朝:黄金帝国》的展品 2014年6月27日,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将举行中国古代文物展《明代王朝:黄金帝国》。展品来自南京博物院,包括多件国家一级文物。除了最具代表性的明代青花之外,黄金,玉器,景泰蓝,丝绸以及书法等珍品也将亮相,展现着明王朝的权力财富、优雅的生活品味。 此次在爱丁堡举办的“明代王朝:黄金帝国”力图呈现中国...
刚刚荣登全球人气最旺博物馆前20名榜单的国家博物馆,昨日首次发布“绿色账单”:去年的年参观人数同比增加了3成多,博物馆的能耗反而下降了3成,全年能源消耗总量降低了3000多吨标准煤。这项成绩得归功于国博从去年开始采取的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新措施。 国博副馆长李六三说:“文物对于温湿度的要求很高。按照常理,观众多了,需要更多的能耗去平衡他们带来的热能,化解他们排放的二氧化碳。但此次的数据打破了常规,秘...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共10个展厅,以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系统展示中国从远古时期到清末的漫长历史进程。其中,很多造型呆萌的国宝深抓游客的眼球,由此可见,呆萌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做得淋漓精致了。 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PS:粗壮的鹰腿显得格外孔武有力,与神雕侠侣里的雕兄有几分神似。 PS:马背上的帅哥,你的坐骑这么爱你,你知道吗? ...
日前从国家博物馆获悉,为满足观众需求,国博将于6月10日至15日设“送法国名画回家”晚间专场(共6天)。期间,“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开放时间将延长至20∶00,19∶00停止售票。 该展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博物馆联合会联合承办的重要国际交流展,汇集了法国5家著名博物馆和8位名家的10幅精品力作,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弗朗...
近200件钧瓷演绎窑变魅力 “钧瓷艺术展·中国钧瓷四海行”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300余件近现代汝窑钧瓷瓷器,其中近200件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钧瓷新工艺作品。 钧瓷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大名瓷之一,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美誉。特别是它独有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让古今中外无数陶瓷爱好者如痴如...
“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中国梦·少年梦——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暨师生美术作品展”5月2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为小学生举办美术展。 展览新闻发布会由人大附小学生主持,600位学生代表以现场同时表演书法形式,拉开展览帷幕。 展出的3160件作品分4个板块:“梦之源”,通过儿童画、黑白线描画、版画、水彩画、丙烯画、剪纸、泥塑等艺术形式,展现了多彩、独特的校园...
汉 通高16.8厘米,口径12.5厘米 鼎敛口、圆底、蹄足,附耳外曲,鼎盖、鼎身外壁均施黄釉。鼎盖中部有两周弦线,内饰一展体蛙纹,外有龙虎纹环绕其周,两者之间等距分布三乳钉,其中一乳钉与树纹一起间隔于相向的龙虎之间。盖饰之龙张口吐舌,角后耸,近头近尾出有鳍,背翼乍起,尾卷曲。
汉 1953年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 通高48.5厘米,口径18.8厘米,足径18.1厘米 壶直口,长颈束腰,溜肩鼓腹,口上有扁圆,圈足,肩两侧有模制铺首。以数种色绘出不同纹饰,主题纹绘青龙、白虎各一,朱雀二,作宾士状,均以墨勾绘,涂朱、白和青彩。为西汉晚期风格。 此陶壶扁圆形盖,盘形口,细颈圆腹,肩腹间有对称模制铺首,圈足。壶身及壶盖彩绘各种不同的纹样,其中盖上彩绘...
南北朝 高6.5厘米 龙首前伸,长吻翘鼻,后脑部有两并列小圆坑。原应插有双角。背生双翼,四足收缩作俯卧状,尾部断缺。
明 江苏南京市出土 高40厘米,口径39.5厘米 庙宇供器。圆口微侈,两侧有长方形竖耳,圆腹,圆底,下有三兽首形足。腹部一侧中央镂雕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并以绿叶相衬,两龙戏珠穿于花叶之间,龙前绿框黄地方匾,阴刻“景泰四年正月”年款;另一侧中央饰一朵盛开的葵花,两凤相背立于花丛之中,两耳分别阴刻“□人张敬”、“匠人乔贵”。该器釉色以黄绿为主,色彩绚丽,镂空技巧高超。
5-6世纪 1928年新疆焉耆七个星明屋发现 高43.5厘米,宽18厘米 此尊佛像发髻为大波浪纹,面颊丰颐,曲眉秀目,高鼻、纤口, 双耳长垂。身穿通肩大衣,衣纹简洁流畅,衣质轻薄,有丝绸般质感。佛像身体轮廓清晰,姿态优雅。
6-7世纪 1928年新疆焉耆七个星明屋发现 高20厘米,宽12厘米 菩萨头束发, 发髻正面饰花。面部略显丰满, 长眉、细眼, 高鼻,小口,五官集中于面部中央,面带微笑。
隋 (581-618年) 塑像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郊周家大湾241号墓出土 高99厘米
唐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 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高33-35厘米,长29.5-32厘米 马面贴金,额顶处有一缨饰,马颈部、胸部与腹部披甲连缀。马上骑士头戴盔,披膊、胸甲俱全,足踏高筒靴,左手牵缰,右手握拳前曲,生动传神。 《唐六典》记唐甲十三种,马甲是其中之一,而且,马甲中被称为明光、光要、细麟、山文、乌锥、锁子之类的都是铁甲,皮甲以犀兕为主,其余以...
唐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 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 高54.6厘米,首尾长54.5厘米 马头向左侧视,通身白色,鬃上剪三花,马鞍上披着深绿色绒毯状鞍袱,胸前和鞍后均络绿色革带。胸前的带上饰有黄色小铃(金铃),金铃间饰有黄点的蓝色流苏;鞍后皮带两侧各饰杏叶形垂饰5枚,革带交结尻上,交结处饰有杏叶形垂饰4枚。头上辔饰俱全,嘴角两侧带有角形镳,口衔勒,笼头上的装饰与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