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武强年画等五个项目亮相成都国际非遗节博览会 6月1日,作为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重头戏之一的非遗节博览会在成都非遗公园隆重开幕,此次博览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贝宁、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亚伊等出席开幕式。 此次博览会汇集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0项,国家级、...
近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利用近30年的时间苦心钻研传统技艺,成为天津唯一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他将自己的家庭手工年画作坊改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何香凝山水画作品 如何实现“晚年变法”? 何香凝晚年画作首度披露 “何香凝是一位有政治影响的‘岁寒挺如故’的长寿女画家。”这是王伯敏所著的《中国绘画史》中对何香凝的总结。20世纪中国美术史里,她是身份最为独特的女画家。近日,“画高人寿——何香凝晚年作品暨手稿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
昨日,在北京工美大厦中钞国鼎产品专柜发行现场,一款兼具文化、收藏、投资功能的端午节金银条与市民见面。端午节金银条,采用了四川绵竹年画“端午节”为主体图案,将赛龙舟等代表性民俗元素反映在纯金纯银之上。端午节金银条采用了小规格产品结构,金条最大规格为50克,银条最大规格为150克。
2009年4月1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活动在洛阳民俗馆内静静的上演,十几位工艺大师进行钧瓷、汝瓷、官瓷、唐三彩、黄河古陶、泥泥狗、木版年画、泥咕咕、剪纸、汴绣、石猴、社火脸谱、泥塑、面塑、泥砚、凤眼石、布艺的现场制作,这些传承人中多数是奥运期间入选在奥运村向世界体育健儿展演我国传统技艺的顶级大师。 郭太运向记者展示年画作品 “年画泰斗”,我国首批国家非...
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齐名的绵竹年画在牛年新春迎来了震后的第一个年画节。关爱、温暖、感恩、奋进成为年画节的主题词。而在大年初一开始,在绵竹的公园里开始绵竹年画产品展,五颜六色的年画异常夺目。来自地震重灾区绵竹五福镇的女孩李明凤的摊前围满了人,她自己设计生产的绵竹年画靠枕成为年画节上的抢手货。 生意重新红火天天加班 在李明凤的年画摊点,与其他摊点炫目的横幅相比,李明凤的横幅上只简单写...
农历年底,年关将至。5·12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在这个年画最热销的季节里,绵竹年画老艺人陈兴才一家也将迎来年关。地震后,绵竹年画以及年画艺人的命运引人关注,年画世家陈氏家族祖孙三代不同的销售理念折射着年画的命运。 老爷子:不要公司偏要卖现货 1月12日下午,四川盆地难得的冬日阳光,暖暖地照着绵竹年画村“陈家画坊”。一张硕大的工作台边,站着一个面色红润的老爷子,...
“狮头衔剑”、“日日进财”、“天仙送子”、“老鼠嫁女”……一套精美的《漳州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于十八日在福建漳州首发。 《漳州木版年画》特种邮票是中国从二00三年开始发行木版年画系列邮票以来的第七套邮票。此套邮票共有四枚和一张小全张,内容分别寓意着避邪、发财、送子和世俗生活等方...
千百年来,中国的年画都是老百姓用来增添节日喜庆之物,由于创作者多为民间艺人,因此年画一直不被文人雅士重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代表了最原生态的中国民间文化的年画,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一直吸引着海外的收藏目光。 “现在工坊里的年画很少出门销售,全都是一些收藏机构和藏家在购买。少的时候一年能卖几千张,多的时候可以卖到上万张,”绵竹年画北派传人李芳福告诉记者,由于制作年画的人手有...
《老鼠嫁女》、《三猴烫猪》、《迎春图》这些耳熟能详的年画均来自中国年画之乡———绵竹。自去年汶川大地震之后,绵竹年画这个传统文化瑰宝的命运也引起了世人关注。近日,记者了解到从废墟中走出的绵竹年画在市场上红红火火,走精品路线打入收藏市场,成为了一些藏家的佳选。 两幅年画卖了1.6万 半个月前,当绵竹书画院院长江绪奎还在吃午饭时,4个陌生人的到来打破了画院的平静。这几位江苏客商都是参加四川震后援建...
龙袍原件已化成碎片。 “克隆”成功的新龙袍。 1956年至1958年,新中国第一个挖掘的帝王墓——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开启,从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棺木中出土了一批罗纱织锦。其中一件“织锦金寿字龙云肩通袖龙襕妆花缎衬褶袍”,可谓是当时皇帝为了追求“天衣无缝”,而令天下能工巧匠打造的绝世精品。遗憾的是,这件国宝...
中国艺术品市场对画家的“关注”正呈现“少年化”倾向。一些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甚至还在读的学生作品,已经在拍卖会上拍出了“天价”。不少画廊纷纷与“80后”“90后”的小画家们签约;一些“收藏家”迫不及待地到校园里寻找“潜力股”;那些刚出道...
西南地区的民间木版画,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始于明末清初,盛于清光绪年间,其形式主要有门画,斗方、画条等。其制作多先以木刻版印墨线,再敷以彩绘。制作程式和特色全在于手工施彩和勾线,按民间艺匠通称有以下几种: (一)明展明挂:为绘工精细富丽的一种。 (二)勾金:笔蘸金粉或银粉勾出图案。 (三)花金:是彩绘后的再加工,用木制花型戳子,拓上金或银色花纹,现所见花戳子约三十几种,分服饰花、帽花、衣...
历史悠久。据传在明代中期,关中凤翔就已开始刻印木版年画,后长安、蒲城和陕南的汉中、洋县、安康等地亦都相继刻印。经世代相沿,不断加工,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关中木版年画以凤翔为代表,具有简洁、明快、朴实、豪放的格调。陕南木版年画以汉中为代表,具有浑厚,古朴、粗犷的特点。内容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浓烈,寓意喜庆欢乐,热烈红火,既适合农村春节美化环境,又能表达农民的期望和理想。产量大,销路广。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画。因产于江苏苏州桃花坞而得名。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盛期,称为“姑苏版”。当时与天津杨柳青,成为全国木版年画的南北中心。初时生产中心主要在虎丘、山塘和冯桥一带,后迁入桃花坞。制作过程分画稿、刻版、印刷三个顺序。印制方法,主要彩色套版,亦兼用着色。风格上受传统木版插图影响,清代中叶部分作品,也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