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4日,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工作站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并举行成都工作站挂牌仪式。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罗静,陆寿麟、黄克忠、周保中、马家郁等专家,以及出土木漆器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各工作站代表参加。 罗静扼要回顾了10年来国家重点科研基地的发展。2004年,为了解决行业科研力量薄弱、分散,创新能力不强等系列问题,国家文物局尝试创新体制机制,开始设立重点科研基...
12月15日,由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余杭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在余杭博物馆正式开展。浙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许玲娣,余杭区政协副主席陈云水,以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省市文博单位领导,还有余杭区人大...
坐落在西安市西北郊的汉长安城遗址,是中国保存完整、遗迹丰富、文化含量较高的都城遗址。但因为“被动保护、限制发展”,遗址内5万多居民曾经只能从事传统、低效的农业生产。经年累月,“围城”内、外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近三年来,西安市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列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截至目前,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已成为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城市建设、产业培育、民生改善为一体的综合工程:平稳完成...
记者12月16日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获悉,该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到位项目资金1501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公开招标阶段。 目前,地震纪念馆已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文物、资料11万余件,目前都在自然环境下保存。为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资料造成的破坏,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邀请上海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编制了《“5·12”...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自息的精神追求和精神财富。我们中华儿女要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近平特别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所以...
刚刚制定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对保护传承民族民间历史文化遗产作了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宗教、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或手工艺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突出价值并广为流传,它们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中华文化乃至于世界文化的精萃。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来源于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民族性与大众性的特点,与先进文化建...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涵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内在历史记忆和文化肌理,从而建立起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化自信。然而,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呢?笔者访问过多个国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实行“活化”保护,即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使人们能够在与历史文化的对话中增长知识、增添智慧、丰富心灵。纵观一些国家加强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实践,不难发现,保持历史的活态,城市文化就有无尽的生命力,而“活化”保护的渠道拓展得...
12月19日,古村落与“一带一路”——2015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暨“第六届中国景观村落”授牌颁证大会在古城西安举行。 “为留乡愁多寻古,万语千言总是村”。近年来,从国家各部委多次联合印发有关古村落保护及乡村发展的文件精神,到各学术研究机构、社团组织乃至广大民众,已愈来愈从“留住乡愁”的感召下,将目光聚集到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上来,在全国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热潮。 那么,如何才能“激活古村,留...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报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消息一出,部分中国网民立即开启“战斗模式”,有的愤慨于韩国又“抢了”我们的文化,有的指责为什么我国政府不将“拔河”申遗,还有的酸溜溜地感叹“丢沙包”“荡秋千”“踢毽子”不久也将成为别国的文化遗产了。 我们能够理解这些网友的心情。前有中国传统节日...
记者12月18日从省林业厅获悉, 在川港卧龙自然保护区持续合作督导委员会的推动下,卧龙镇于今年正式启动了乡土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项目的整编和录制将在本月底前完成。 卧龙乡土文化遗产包括藏(羌)绣、原生态山歌、卧龙本地锅庄、民俗文化等。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加之缺少规范、系统的传承培训体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传。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卧龙将来的文化旅游发展,卧龙通过申报川港卧龙自然保护...
今年十二月初,一封名为《商洛市博物馆为保全大云寺保护区致凯华公司的公开信》被公布在网上。这封公开信称开发商在没有取得合法手续的情况下,动用挖掘机在大云寺西南院墙外开挖基坑,博物馆希望开发商能停止这种行为。那么,这封公开信到底是不是商洛市博物馆发出?公开信里面所说的内容又是不是真的呢?我们的记者赶赴商洛市进行了采访。 网曝商洛大云寺遭“蚕食” 博物馆负责人讲述文物保护困境 12月17号中午,记者...
昨日上午,博物馆舍建研讨会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召开,来自北京市、重庆市等地34家文博机构的60余位代表出席。据悉,重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将在明年开建。 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14日上午,由工信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南岸区。重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作为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约14.3亩,建筑总规模15000㎡,总投资1.3亿元,将在明年6月开...
记者昨天从市文广新局获悉,西山遗址、太湖溇港等43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列为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对之前公布的其中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出了调整。 本次公布的43处文保单位,其中古遗址5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古建筑1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8处,其他1处。至此,我市共有国保单位14处,省保单位52处,市保单位363处。 调整的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路村四桥和太湖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