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12日对外披露,该所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卓资县一处山间梯田上,发现一处遗址,初步判断为元代丰州城附近一座兼具驿站功能的集镇遗址。 消息指,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发掘了600平方米的面积,主要清理残存的灰坑、房址等遗迹,采集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建筑构件等100多件遗物。其中,陶器主要有盆、罐、甑等器类,瓷器有黑釉瓷、白釉瓷、白釉黑花瓷、钧釉瓷等,石器有石杵、石臼、石狮等。在...
2月11日,记者获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日前公布了“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现有43个考古项目成功入围初评,其中,我省赣州七里镇宋元窑址榜上有名。 七里镇窑址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现有窑包堆积16处,遗址总面积2平方公里。七里镇窑晚唐创烧,宋元鼎盛一时,明中期停烧。产品曾外销到东亚,是江西宋元四大名窑之一。
埃及导游常常自诩,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出土文物来自埃及。的确,埃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千年古迹得以保存。尼罗河两岸巨大的神庙、法老陵墓,甚至是整座古城都被埋藏在厚厚的沙层中,形成天然的地下博物馆,等待后人探寻这封存了千年的历史。 埃及文物部1月15日表示,由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家共同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阿拜多斯遗址发现了一座距今有3600多年的法老陵墓。经鉴定,这座陵墓...
为了让甲骨文走出殷墟,走向全世界,甲骨文从被发现,到最后出土,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发掘。 从1928年第一次发掘甲骨文到如今,人们发现了大约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殷墟考古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 董作宾拉开发掘序幕 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之初,师从甲骨文大师王国维的河南人董作宾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之命前往河南。董作宾到达安阳的第二天,便前往小屯进行...
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收录了1926年至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的次子梁思永的信。几封信里都谈到那个时期的中国考古学,其中两封述及1926年李济发掘山西西阴村遗址。 1926年12月10日信中说:“李济之(李济,字济之)现在山西(原注:非陕西)乡下正采掘的兴高采烈,我已写信给他告诉你的志愿及条件……我想他们没有不愿意的。”当时在美国念书的梁思永想要回国...
日前,由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已经进入初评阶段。评选活动办公室从主动申报参评项目、《中国文物报·文物考古周刊》考古发现投稿项目、国家文物局2014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项目中进行遴选,推荐43个发掘项目参加初评,将通过投票产生25项进入终评。初评候选项目名单如下: 1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2广西田东高岭坡旧石器遗址 3辽宁沈阳农大后山旧石器遗址...
记者昨天从省文物局获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进入初选阶段。全国共有43个项目入围,河南有包括郑州东赵遗址在内的5个考古项目入围,是入围项目最多的省份。 河南入围的这5个项目分别为濮阳戚城龙山时代城址,郑州东赵遗址,三门峡大唐火电厂墓地,洛阳运河一号、二号古沉船发掘与汉唐漕运水系调查,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 据悉,进入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选的43个项目将通过专...
备受关注的“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2月10日公布,在进入初评的43个项目中,我市沁水下川旧石器遗址入围。包括下川遗址在内,我省入围的考古项目共有4个。 下川遗址位于我市沁水县中村镇境内,距离沁水县城70公里,上世纪70年代,考古专家曾在此进行过两次局部试发掘,初步界定为一处距今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2014年7月份,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杜水生担任领队,考古人员对...
战国至南宋延续1700年 遗存丰富蜀冈古城址候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初评候选项目将产生25项进入终评 本报讯(记者 陶敏)扬州城遗址为目前国内沿革历史较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昨天,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公布,本报曾报道的“江苏扬州蜀冈古城址的木构及其他遗存(战国至南宋)”名列其中,参与角逐。据悉,初评候选项目将通过投票产生25项进入...
2月初,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街道养马庄村村民孙成扩向临沂市东夷文化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朝阳街道辖区“青峰岭”遗址发现的22件石器时代遗存下来的石器。据悉,自1988年开始,游历临沂各大山川的孙成扩开始收集各类石器,43岁的他业余考古26年,先后向市博物馆、汉墓竹简博物馆等捐赠了60件石器历史遗物。 位于临沂经济开发区的青峰岭遗址,占地约57.5万平方米,属于典型的以石器文化为主要的史前居址。“我家...
记者2月9日从兰州大学了解到,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兰州大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8月-2015年1月组成联合工作队,在我省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遗址文物保护研究所院内对该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再获大量文化遗存。 据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张东菊介绍,此次发掘地点位于大地湾遗址文物保护研究所院内、2006年试掘区Dadiwan06探方的东侧,发掘面积为42平方米...
为了让甲骨文走出殷墟,走向全世界,甲骨文从被发现,到最后出土,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发掘。 从1928年第一次发掘甲骨文到如今,人们发现了大约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殷墟考古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 董作宾拉开发掘序幕 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之初,师从甲骨文大师王国维的河南人董作宾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之命前往河南。董作宾到达安阳的第二天,便...
据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和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朱墓村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介绍,2014年度朱墓村遗址考古收获很多,成绩喜人。 朱墓村遗址考古发掘自2014年3月1日开始,至年底基本完成,共计发掘2300平方米左右,其中西部地点1500余平方米、东北地点800余平方米,两处均有重要发现,取得较多成果。发现的遗迹有:土台2处、居住址5处、灰坑75个、水井55个、古水田10处、墓葬30座等。其中大部分遗迹为新石器...
2月4日,台湾复兴航空班机坠河,40人罹难。2月8日,中新网消息,台湾“中央研究院”水下考古队带着金属探测仪加入搜救行列,协助河底搜寻。看此消息不禁发问:考古队员还能做水警?那么,水下考古又是怎么回事?哪些人可以成为水下考古队成员?水下考古如何作业?为此,澎湃新闻采访了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队队长林国聪。 台湾“中央研究院”水下考古队带着金属探测仪加入复兴空难搜救行列,协助河底搜寻。...
经多年持续的田野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去年年底在闻名遐迩的陕西周原遗址的核心区域发掘出一处殷商遗民的墓葬区。专家发现,其中一座保存完整且享受一椁两棺的墓主,不仅曾经作为周王后的“外交代表”远赴山东等地办事,而且成为迄今为止周原考古发现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商周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座命名为m11的墓葬享有一椁两棺,清理发现其不仅拥有众多陶器、玉器、贝币等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