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0日从四川省眉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经过5天的勘探试掘,三苏祠旁的宋代遗址已出土文物上千件,其中不乏邛窑省油灯等精品。 记者从勘探现场了解到,该处宋代遗址紧挨三苏祠,已被当地文物部门关注超过5年。眉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刚告诉记者,古时三苏祠历来是繁华之地,文物遗址很有“大隐隐于市”的可能。这一带准备进行城市改造后,文管所于3月5日正式启动考古勘探试掘...
2011年2月—3月,为配合沪昆客运专线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沪昆客运沿线各文物点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过程中,原调查报告中提到的新邵县窑里陈家窑址得到初步确认,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勘探,并对铁路红线范围内进行发掘,最终明确该地为一处宋元时期窑址群。下面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窑里陈家窑址群位于湖南省新邵县坪上乡筱溪村北,跨越新邵与冷水江两县市,距新邵县城约60公里,南距筱溪电站约1公里,西侧紧挨...
此文章出自《看艺术》(原名《NO ART》) 第15期 主笔_ 颜明(著名收藏家,书画鉴定专家) 农历兔年春节前夕,中国艺博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最令人振奋的消息莫过于1 月16 日确认的“元四家”之首黄公望(1269-1354)传世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在清顺治年间因兵燹而析为《剩山图》(现藏浙江博物馆)和《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两段的《富春山居图》将于今年6 月在台北合璧展出。消息传来,举世...
中新社眉山3月10日电(徐杨祎 刘刚)记者10日从四川省眉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经过5天的勘探试掘,三苏祠旁的宋代遗址已出土文物上千件,其中不乏邛窑省油灯等精品。 记者从勘探现场了解到,该处宋代遗址紧挨三苏祠,已被当地文物部门关注超过5年。眉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刚告诉记者,古时三苏祠历来是繁华之地,文物遗址很有“大隐隐于市”的可能。这一带准备进行城市改造后,...
日前,本报曾刊登了舜井街工地出土宋代柱础和大型建筑基址的报道。记者昨天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悉,3月4日上午,济南市文物局给施工方下达了立即停工并配合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公函,但此后舜井街工地仍然继续施工,且3月1日发现的较大型建筑的夯土台基也遭到破坏。工地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他们现在清理的是原有楼房的地基,清理完后会立即和文物部门协商进行考古发掘。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天,他们不...
这是3月7日在一座宋代壁画墓中拍摄的一幅反映墓主人日常生活场景的壁画 考古人员近日在焦桐高速公路河南省登封市唐庄段发现一座满室彩绘的宋代壁画墓,为研究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民俗、音乐与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生动的图像资料。专家认为,这一墓葬结构完整、满室彩绘,壁画内容丰富,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其描绘、设色、施彩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墨迹清晰、栩栩如生,是中原地区壁画艺术中的精品,具有重要...
2007年2月份,开封网友“五黄”在网上发布“倾城计划”:开封市民都穿上宋装,让外地游客一到开封,就如回到了宋代。这年3月7日,本报独家进行报道引发国内外关注。让“五黄”惊喜的是,今年2月,开封市旅游局发出邀请,凡身着宋装参加3月26日和4月5日在开封举行的两次清明文化节大巡游活动,可免费游览开封所有景区。由民间推动到政府实施...
宋代陶虎头的正面和侧面 3月9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眉山市三苏祠旁的苏词翰林建设工地,在一片开阔土地上,考古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用小铲等特制工具轻轻揭去表层泥土,一些灰色陶片不时从泥土里现身。“这是一个宋代遗址,从上周六到现在,一共出土了瓶、罐、盏、香炉、琉璃瓦等各类陶瓷器标本数百件。”眉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刚说。张志刚表示,出土的各类陶瓷器有很明显的宋代风格,很多器物都是仿...
“申报成功,很荣幸也感到压力。”8日,河南省政府对外发布了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荣膺为国家级示范园区的消息,这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一家国家级示范园区。对此,开封市委书记刘长春如是说。 2月28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第3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实验园区授牌会议,开封宋都古城在全国32个申报园区中脱颖而出。 在刘长春看来,宋都古城荣膺国字号并非偶...
河南省政府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已通过国家文化部审核,正式晋升为国家级示范园区。据悉,这是中部六省唯一的一家国家级示范园区。 开封作为七朝古都,历史底蕴深厚,特别是北宋时期的东京城,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一千年来,开封宋都古城风貌留存至今,宋代历史文化遗存多达837处。 开封市委书记刘长春介绍说,“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
两宋院体绘画结合了科学的观察与严谨的训练,并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画创新的根本基础之一——昨天,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水法在“两会”间隙接受本报专访,在谈到复兴两宋院体画传统时表示,希望在浙江与河南有关领导、部门的扶持下,邀请两宋绘画创研领域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成立两宋院体花鸟绘画合作中心,在复兴两宋院体画传统的同时,逐步推动两宋院体绘画申遗工作。 关于提案 复兴两宋院体画传统 全...
全国政协委员、画家何水法。本报记者胡雪柏摄何水法绘画作品。两宋院体绘画结合了科学的观察与严谨的训练,并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画创新的根本基础之一——昨天,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水法在“两会”间隙接受本报专访,在谈到复兴两宋院体画传统时表示,希望在浙江与河南有关领导、部门的扶持下,邀请两宋绘画创研领域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成立两宋院体花鸟绘画合...
记者8日从广东阳江有关方面获悉,“南海一号”水下考古挖掘与保护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第二次试掘,将于3月底前启动。安置着古船“南海一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南海一号”进入博物馆内的“水晶宫”后,2009年的8月至9月,广东省文物考古...
北宋名相韩琦墓整体搬迁始末 韩琦,北宋三朝名相。韩琦后人,海内外达80多万人。韩琦墓,在河南安阳殷都区皇甫屯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恰经韩琦墓。多方协调下,投资100多万元,韩琦墓最终被发掘、整体搬迁并于2010年底完成复建。 然而,新的韩琦墓园因缺乏资金,无人看守,园内遍地荒草、栅栏被偷,与相距不远的高规格在建的“曹操墓”形成了明显反差。当地政府三次更改韩琦墓园效果图,...
考古人员近日在焦桐高速公路河南省登封市唐庄段发现一座满室彩绘的宋代壁画墓。专家认为,这一墓葬壁画内容丰富,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其描绘、设色、施彩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是中原地区壁画艺术中的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图为一幅反映墓主人日常生活场景的壁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