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龙山镇南蔗村鱼塘湖遗址采集到的陶片 南靖又发现两处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鱼塘湖遗址(龙山镇南蔗村)和寨仔山遗址(金山镇碧溪村)。至此,南靖境内共发现43处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和溪镇、梅林镇、金山镇和山城镇,出土的文物多为陶器和石器等。 这两处遗址是在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漳州至龙岩段项目工程文物考古勘探中发现的。南靖县博物馆馆长简荣伟说,这两处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南靖商周时代古村落的...
本报榆林讯(记者 杨超)昨日,记者从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子洲县裴家湾镇日前在农田基建中挖出一批商代青铜器。 据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乔建军透露:“初步推断,这几件青铜器是商代晚期器物。” 本报榆林讯(记者 杨超)昨日,记者从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子洲县裴家湾镇日前在农田基建中挖出一批商代青铜器。据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乔建军透露:“初步推断,这几件青铜器是商代晚期器物。”
戎人又称西戎,是先秦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有着广泛的接触。图为铜鼎。 图片来源:陕西考古研究院 记者2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该省黄陵县境内寨头河村的90座战国墓葬、3座方坑已清理完毕,出土随葬品有陶、铜、铁、骨、玉、石、料器等多种,数量逾千件。 寨头河墓地位于洛河支流葫芦河北岸一处舌形坡地上,墓葬均为竖穴土坑,葬式多为仰身直肢,也有少量屈肢葬、二次葬和解体葬。...
明锦衣卫墓碑 出土一个月即被盗 原存放于东北旺一小区外 属于区级在册文物 警方正追查 (记者 蒋桂佳)一块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明代锦衣卫墓碑,在丢失7年后,上个月刚被墓主后人在工地内挖出并安放到小区外一角,近日却再度被盗。 墓碑原被安置于海淀区东北旺中路北侧的一个小区外,但被盗后,原位置只剩下一个水泥底座和散落的砖块。 本报此前报道,该墓碑长2米,宽0.8米,厚0.3米,重近两吨,...
12月21日,登封市东华镇河门村村民从一段土墙中挖掘出一通清代“嵩阳寨碑”。据文物部门考证,该碑刻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7年),碑文记载了清代登封地区民众筑寨墙抗击捻军和土匪的英勇事迹。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松木说,嵩阳寨碑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壮举,是当时嵩山地区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 张朝晖 王银贵 摄
出土物 昨日,记者从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子洲县裴家湾镇日前在农田基建中挖出一批商代青铜器。据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乔建军透露:“初步推断,这几件青铜器是商代晚期器物。” 据了解,商代时期,子洲县隶属于当时的鬼方国。此次出土的青铜器在农田基建中被推土机推出,致使大部分器物遭受严重破损。根据现场勘察,这些青铜器可能为墓葬所出,以饮酒器居多,其中包括约半米高的三羊尊、...
明锦衣卫墓碑 出土一个月即被盗 原存放于东北旺一小区外 属于区级在册文物 警方正追查 一块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明代锦衣卫墓碑,在丢失7年后,上个月刚被墓主后人在工地内挖出并安放到小区外一角,近日却再度被盗。 墓碑原被安置于海淀区东北旺中路北侧的一个小区外,但被盗后,原位置只剩下一个水泥底座和散落的砖块。 本报此前报道,该墓碑长2米,宽0.8米,厚0.3米,重近两吨,顶部有双龙戏珠。...
史前巨兽双门齿袋熊的完整遗骸 根据外媒报导,考古学家于澳洲昆士兰州靠近伯克敦(Burketown)一处,首次发现史前巨兽双门齿袋熊的完整遗骸,专家预估此袋熊体重达3吨,身高可能约4公尺,并大概2万5千年至2百万年前生存于澳洲大陆。 考古专家兴奋地表示,“这是史上第一次发现如此完整的袋熊化石,而且能在同个地点寻获到大部分遗骸真的非常幸运。”更有趣的是,在袋熊肋骨的部位,还...
记者日前从南京市博物馆获悉,针对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的材料检测工作近来有了许多全新发现:出土之初被认为是玻璃材质的一件山花蕉叶杯,经检测为水晶杯;而阿育王塔内出土的大量香料成分也得到了检测认定,其中包括沉香、乳香等名贵香料。 红外光谱检测验明正身 玻璃杯“更名”水晶杯 《圣塔佛光——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特展》展出期间,一件光亮澄澈的蕉叶杯曾经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球。这...
掂量了一下,罐子最重的有五六十斤 “药”是从承天寺大殿外挖出的 据说这样的金汁,当年一共埋了四十罐 踩三轮车的老董,昨天接了一摊活儿,让他觉得挺神奇的。从市区承天寺到中山南路花桥宫,老董跑了两趟,运了14罐神秘的东西。“说是药,从承天寺挖的,埋了几十年了!” 什么药?要埋在地下?还埋了这么多年?昨日,亲历这些“药...
近日,经过数天的探测与挖掘,曲周出土了石牌坊、石人、石马等文物70多件。经专家初步认定,本次出土的文物来源于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王一鄂墓地。文物形象逼真、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曲周县历史文化悠久,为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培育旅游产业,曲周县对“王坟”(王一鄂墓) 及周边300亩土地进行规划,兴建了“玉堂春文化苑”。本次出土的文物将为更好还原“王坟”场景提供有力依据。(丁少义 赵志民)
展览日期:2011年12月15日2012年1月15日 展览地点:杭州历史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 南京和杭州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之缘把这两座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紧密相连。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美誉,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从汤山到六朝文化,明清文化,再到民国文化,当代文化,南京文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发展脉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南京市博物馆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中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墓葬,其中不...
大图:这座墓葬的规模相当大 小图:1500多年前的鹿角保存至今。肖雷 摄 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岱山地区,目前正在兴建南京规模最大保障房项目。去年12月份,南京市博物馆的专业考古队伍便进驻该地,对项目内的古墓、文物进行抢救发掘。最近,一座大型的南朝早期墓葬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虽然该墓葬早年就遭到盗挖,但仍然出土了多件精美的文物,甚至还有一根南朝时期的鹿角。考古人员表示,这个墓葬的年代大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