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
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新品种尽出不穷,多达百种以上,为前所未有。在器超过一米,浑厚奇伟;小器玲珑透剔,巧夺开工。除官窑器处,民窑日用器数量也相当可观,青花和五彩广泛流传,贸易瓷外销增多,兴旺的民窑给景德镇瓷业带来空前的繁荣。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技术迅速提高,品种不断创新。独步当朝的青花,绚丽多姿的五彩,刻意追步的仿古瓷,以及崭露头角的粉彩和琺琅彩等等,为雍正、乾隆时期生产的盛世奠定了...
洪武时期瓷器的鉴定方法主要有: 1、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装或大片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斑,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沿续到清代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洪武时期瓷器以青花瓷最为出色。 3、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叶纹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则明显缩小。 4、陶瓷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
牛腿、梁垫、琴枋、门窗、花板……1月23日,这些最具代表的明清时期东阳古木雕作品,在西湖博物馆一层展厅集体亮相。 这次西湖博物馆的展览,叫“匠心筑梦——中国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东阳明清木雕展”。对于展览的名称,西湖博物馆馆长潘沧桑解释道,这些木雕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门窗上,可以看到家规家训,还可以看到“忠、孝、节、义”等题材的年画。 据了解,...
资料图 近日,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考古队在张家口市沽源县九连城城址考古勘探过程中,在城址南侧发现一处古代窑址。经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分析,认为该窑址为半地六式窑炉,历史年代为金元时期,是一处新发现未登记在册的古代文物遗址,也是该县首次发现的古代窑址,填补了不可移动文物的空白。 九连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沽源县九连城镇政府所在地北行一公里处,建于金代,初称昌州,曾经是集政治、军事、贸易、手工...
1月17日,记者从湖南省桂东县获悉,桂东县文物事业管理所工作人员近日在桂东县县城区一项目施工现场,发现3座砖式古墓葬。 据介绍,发现情况后,桂东县文物事业管理所立即报告了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同时对现场进行了警戒保护,并对项目施工方下达了停工通知书。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派出考古发掘专家到现场勘察,并指导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 文物工作人员发掘整理后发现,3座墓葬均采用楔形砖圈顶,...
烟台市博物馆展出国瑰宝匠心特展迎新春 摄影 李健 烟台市博物馆展出国瑰宝匠心特展迎新春 摄影 李健 烟台市博物馆展出国瑰宝匠心特展迎新春 摄影 李健 烟博展出国瑰宝匠心特展迎新春 ——烟台市博物馆《匠心——清乾隆时期工艺美术品集萃》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烟台市博物馆在一层特展厅推出《匠心——清乾隆时期工艺美术品集萃》展,为市民奉上了一...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考古队日前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九连城城址考古勘探过程中,在城址南侧发现一处古代窑址。经初步判断分析,这是一处并排两座烧制陶器的古代窑址,历史年代为金元时期,是一处新发现未登记在册的古代文物遗址。 经发掘清理发现,窑除窑体上部坍塌外,地表以下部分保存完好,分别由操作间、火门、火膛、窑床、烟道组成,窑址中出土了部分泥质灰陶片和烧制的等腰叠压三角形陶支堑等。考古人员对窑址四...
考古人员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嘎托镇巴拉村石刻前进行考古工作 新华社发(卢素文 摄) 经对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境内文物展开普查挖掘工作一段时间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文物局称,考古学者近期在芒康县境内确认的8处吐蕃时期石刻,成为西藏地域范围内较为密集和成体系的吐蕃佛教考古与艺术遗存。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吐蕃石刻,均是佛教造型,造像风格多为高浮雕或阴线刻,造像装束多高发髻、戴宝冠,身着三角翻领长袍,...
1月6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获悉,在全区古籍收藏单位普查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首次发现吐蕃赞普曾使用过的“御经”(古籍经书)。该中心负责人边巴次仁表示,这是普查登记工作开展以来,发现距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籍经书。 西藏自治区古籍普查保护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边巴次仁介绍,西藏古籍收藏单位数量约千余家,覆盖全区两地五市、74个县以及1600多座寺庙。截至目前,西藏已完成...
1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披露,考古人员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石口子遗址发现5座东周时期墓葬。 考古人员在石口子遗址实际发掘总面积为800平方米。官方消息称,该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大路新区附近,坐落于黄河两岸二级台地的沙梁上。遗址地表为20世纪90年代人工播种的防风固沙的沙棘类灌木丛覆盖。 此次考古发掘出的这5座东周时期墓葬,分布零散。均为长方形竖穴土...
“巍率善氐佰长”印(见图)是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周原上的南庄村一古墓。印为铜质,正方形,驼钮。边长2.2厘米,通钮高2.5厘米。驼呈蹲卧状,腹下有穿孔,孔内套以梯形活动钮环,环高3.3厘米,上宽2.2厘米,下宽1.5厘米,当为便于佩带之用。印面阴刻篆书“巍率善氐佰长”六字。从该印形制及印文篆刻风格看,可断为三国曹魏时期,由魏国皇帝赐给归附于他的氐人下级头目(佰长)的官印。 “巍”指曹魏。...
近期,麻江县文物部门在该县高枧村团坡寨发现国民革命军陆军通讯兵学校电报班旧址,该旧址为一栋两层楼木房,至今仍可居住。 据麻江县文物工作人员介绍,国民革命军陆军通信兵学校始建于1936年9月1日。抗战爆发后,北方迅速沦陷,大批军校南迁。1938年冬,通讯兵学校迁至贵州麻江,校总部设在县城北武庙,即现在的麻江二中旁。目前,校总部仅存地基遗址。 此次发现的学校旧址属学兵大队的电报队驻扎地,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