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们在楼兰地区南部发现的这枚铜制官印是百余年楼兰科考历史中首次发现的印章实物,进一步完善了西域长史职官制度体系,为学术界研究魏晋时期西域职官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在刚刚举行的新疆考古与历史文化宣传研讨会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 据田小红介绍,这是他们2015年在做古楼兰交通与古代人类村落遗址调查时的意外发现,当时这枚官印就静静地摆放在楼兰古城南部的一个台地的地表,周围没...
昨日,辽宁省考古所在2015年度辽宁省考古业务汇报会上,公布了2015年度的考古新发现。 “丹东一号”基本确定为“致远”舰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开始于2013年。2015年8月至10月,相关部门发掘发现120多件文物,同时,沉船舰体两侧均有发现“致远舰”采用过的方形舷窗,左舷3个,右舷1个,并在左舷前部发现两个带“致远”篆书的瓷盘。据此,“丹东一号”基本确定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 康平...
近日,由美国和洪都拉斯考古专家组成的一个考古小组在洪都拉斯中部一处考古遗址挖掘文物,这处遗址据信可能是传说中的神秘的“白色之城”。 这里距离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东北322公里,属于莫斯基蒂亚,在当地茂密的丛林里,或许隐藏着考古学家一直以来寻找的“白色之城”。 据了解,“白色之城”最早在16世纪,由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揭露。这座神秘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000年到公元1200年。见证了玛雅文...
13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2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中,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两市交界处的蒋庄遗址,与我省余杭良渚文化遗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蒋庄遗址出土遗物700余件,是目前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埋葬最为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作为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它的发现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为深入研究良渚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南京博物院13日对外公布,该院考古研究所承担考古发掘的江苏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项目入选2015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13日向记者介绍,蒋庄遗址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两市交界处,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而蒋庄良渚文化墓地,是在长江以北首次发现随葬琮、璧等玉质礼器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是迄今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墓葬最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 该发现突...
1 月12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5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论坛上公布了2015年“六大考古新发现”: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苏兴化、东台市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江西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和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傅宪国介绍,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日公布了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苏兴化、东台市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河南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入选。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傅国宪介绍,经过3年多在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英墩、莲子湾和桥山3处全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构建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史前考...
中国社科院12日在北京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我省兴化、东台蒋庄良渚文化遗址入选。 据考古领队林留根介绍,蒋庄遗址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遗址地发现了随葬琮、璧等高级玉质礼器,是迄今发现墓葬数量最多、最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 到目前为止,蒋庄遗址共清理良渚时期墓葬280座、房址8座、灰坑110余座以及水井、灰沟等其它重要遗迹,出土的玉、石、陶、骨器等不同材质遗...
“丹东一号”考古人员在水下工作(2015年10月5日摄) 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布了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为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苏兴化市、东台市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江西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和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宪国介绍,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
东堂遗址全貌(资料图片)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办。论坛开幕式宣布了2015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成功入选。 其余五项分别是: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 一年一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认可度...
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中被编为凤雏三号的建筑基址是迄今发掘的最大西周建筑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建筑形制发展演变提供了实例。遗址内水网系统的发现与确认,与丰镐遗址的“昆明池”等池渠一起填补了周代都邑性遗址给水(池苑)系统的空白。图为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 辽宁“丹东一号” 清代沉船遗址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位于辽宁丹东市西南50多公里海域中,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结合各种...
(1)左上图: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2015年11月24日摄);右上图:海昏侯墓主棺出土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和金板(2015年12月24日摄);左下图:海昏侯墓出土的玉佩(2015年11月18日摄);右下图:海昏侯墓出土的龟形玉印(2015年12月13日摄)(拼版照片)。 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公布了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海...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在对富平桑园窑址进行的又一次考古发掘中,新发现了两组东西向分布的窑炉组,共发掘窑炉 48座,同时还发现了窑场两次使用的证据。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小蒙介绍,此次新发现的两组窑炉位于整个窑场的中心部位,呈东西向分布,通过钻探,得知这一区域共分布窑炉48座。新发现的两组窑炉大部分是全部由生土掏挖而成,窑顶也是生土掏成,不用人工砌筑窑顶。通过发掘,考...
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称蒙山大佛及佛阁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大佛高度是世界第二大佛,雕造年代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蒙山开化寺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的蒙山,始建于551年(北齐天保二年),与龙山童子寺同时为北齐文宣帝所创建。开化寺分前(下寺)、后(上寺)两院,后院在开化沟内蒙山之阳的山崖旁,建筑高大宏伟,依山势镌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