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6年6月11日第11个文化遗产日,由南京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办,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江苏瀚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南京文创展”在六朝博物馆开幕,这是继5月19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彩亮相后回南京的汇报展。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市委宣传部部长徐宁,副市长胡万进和市文广新局局长刁仁昌等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广大市民参观了展览。展览汇聚了以南京文博衍生...
据统计,我国古籍藏量总数达5000余万册(件),20余万种,但其中已完成数字化的尚不足一半—— 与时间赛跑,古籍数字化如何加速 古籍为何要数字化 今年1月在听到某邻国宣布研制成功氢弹的消息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担心的是保存在辽宁省图书馆内的清代皇家藏书“天禄琳琅”的安全。辽图所藏的“天禄琳琅”古籍共35部,其中一半是宋...
第二届“中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及文化创意产业学课程高级教师培训班”是在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三家单位联合举办第一届“中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课程高级教师培训班”大获成功的基础上举办的。主办方教育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凯里学院决定通过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及文化创意产业课程高级教师培训班”,解决全国各高等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以及文化创意专业教学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 ...
6月10日,在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唤醒沉睡的水下记忆——回眸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30年”在北大红楼橱窗开展,献给公众一份文化遗产日礼物。 长期以来,在我国辽阔海疆和内水不断发现以沉船等遗存为代表的各类文物。这些水下文化遗产数量多、类型广、价值大,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自古以来的中外文化交流、科技进步、文明传播,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对经济文化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
6月12日,在陕西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行的庆祝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现场,陕西省文物局为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两个陕西文物扶贫示范项目授牌。 近年来,陕西不断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生活发展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与实践,不仅有效改变了城市环境,更让置身其中的百姓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拓展文物扶贫,让文化...
日前,“西安市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将承担“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项目中西安5处文物点的监控任务。这是全国首个同时管理多达5处世界文化遗产点的监管机构。 西安市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成立后将对辖区5处世界遗产点的古建筑沉降问题、古遗址保护现状、气候变化和人为建设等因素引起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每年编写监测报告,为保护文化遗产做好数据记录和日常管理。此前在国...
6月20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会晤的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专程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乌尔根奇市,视察中国援助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前文化部长、奥林匹克荣誉博物馆馆长库尔班诺夫、希瓦市市长雅库巴夫等陪同。 中乌合作希瓦古城保护修复项目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乌成果。2014年,中乌双方共同决定将希瓦古城内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
11日,第11个“文化遗产日”,响应本届遗产日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与金沙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身边的文化遗产。 6月11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都市分公司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羊区分公司承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首发式当天上午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发行的“文化遗产日”纪念邮...
修缮中的普陀宗乘之庙慈航普渡殿 6月11日,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的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经过3年保护维修后举行修缮工程竣工仪式,标志着为期6年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经进入尾声。 中央财政投资修缮 普陀宗乘之庙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时4年,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这座庙宇是清乾隆皇帝为庆祝...
6月5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沿海地区“水下考古工作方法与成果座谈会”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召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等领导,以及来自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文物机构代表30余人与会。 本次会议旨在交流2011-2015年水下考古优秀成果与成功经验,探讨水下考古操作规范...
6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面对新一轮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也不断凸显,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同时,商业开发如何更加有度? 日前,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引发关注,古城城墙建设控制地带内违建高达42米的摩天轮,多处民房擅自拆除、改建,这座历史名城的保护令文物专家们感到忧心。 “不是往上...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作为国内唯一的文化遗产传播剧,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这天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完成了沿中国大运河的巡演,并宣告以“互联网+”的方式,联合新锐媒体“二更”开启世界巡演之旅。 在演出前的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介绍,在过去的两年里,《遇见大运河》剧组沿着中国大运河沿线六省两市,全国巡演、采风96场。明年,该剧将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出。同时,该剧...
6月11日,在集宁区中心广场,乌兰察布市文新广局组织举行了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宣传贯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6月17日,第三届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和平区北市场皇寺文化广场开幕。市领导韩东太、冯守权、徐璐、姜军参加开幕活动。 本届博览会为期3天。博览会共设220个展位,分10大类别,来自我市的120多个非遗项目参展,包括传统美术、技艺、医药、游艺等。100多位传承人现场表演,展演、展示、交易面积达3000平方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