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成果汇报会在巴里坤县举办,疆内外近30名专家学者聚集在这里,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初步成果,特别是对石人子沟遗址群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开了新疆乃至全国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先河,从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推进我国和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古代...
从2014年7月开始,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孟津县新庄村的一处烧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共发现烧窑遗址127座。考古人员推测这里是一处大型东汉官窑遗址,邙山陵墓群中的东汉帝陵所用建筑材料或也出自此处。目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经完成了600多平方米的三座烧窑遗址的发掘。
工作人员认真辨别钻探土质 考古工作队正在工作 县政府副县长赵来霞(右一)、文化局长刘子书(左一)在听取马俊才教授(右二)汇报故城考古工作 柘城故城遗址,位于于河南省柘城县城关镇春水路以北古城区内。是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城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文物部门认真做好故城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柘城博物馆今年初申报了《柘城故城遗...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让抗战文物走出“深闺”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抗战遗址保护和利用”专题调研组发现,抗战文物中约有46.7%由文化文物部门主管,有37.3%为其他党政机关主管,而且具体到使用上,除了文物部门和民政部门外,还有医疗单位、工矿企业、乡镇、村集体、旅游公司、风景区管委会等在使用,有些是多部门管理或交叉管理以及私人管理使用等多种情况。如何让抗战文物走出“深闺”,让人们走近历史...
近日,方家洲遗址出土文物整理工作已完成第一阶段分类、装袋装箱及标记工作,即将进入测量和描述阶段。 从今年3月起,工作人员对2千多袋出土石片、石块按石材质地、用途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装袋装箱及标记。基本完成了整理工作的第一阶段。为了更好的对这些遗物进行称重、测量,省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还制作了电子表格。通过对这些分类好的石片称重、重新合并装箱,共计整理出S类石片251箱,SD类石片14箱,SPD类石...
田螺山遗址现场馆于2007年6月建成开放,由文物陈列厅和发掘现场展示区两部分组成。现场馆的发掘现场展示区,采用边发掘边展示的理念,是我国南方水乡地区实行原址保护和展示的第一处。在发掘现场展示区上方,建有3846平方米的网架结构保护棚。随着时间推移,网架结构的腹杆、上弦、下弦无缝钢管和檩条、螺栓球,以及保护棚的屋面围护压型板等都存在大面积的锈蚀和破损形象,对现场游客和文物构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此次...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设计方案今天公布实施。作为周口店遗址核心,猿人洞外将建设一个覆盖面积达3700余平方米的保护棚,从此告别日晒风吹雨淋。该工程是北京人遗址保护的重大进展,设计方案已获世界遗产中心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据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介绍,猿人洞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心脏”,是遗址最具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但是,自上世纪20年代发掘以来,长期遭受日晒、雨淋、风蚀等...
今日上午,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遗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正式启动。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介绍,拟在猿人洞搭建覆盖面积3700余平米的“保护棚”,以隔绝雨、雪、冰雹、阳光等自然因素对遗址的损坏。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主任董翠平表示,由于猿人洞堆积剖面风化而凹凸不平,出现松滑、空洞、裂隙和危石,存在着局部坍塌和落石的隐患。即将修建的保护棚将覆盖整个遗址,可以根据实时监测的遗址采光、温湿...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8月15日,我省在阜新市隆重举行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新馆开馆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死难矿工公祭仪式,诚寄哀思、告慰亡灵,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振兴力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出席仪式并讲话。省长陈求发,省政协主席夏德仁,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庹震出席。 当天,“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内庄严肃穆。...
《古生物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对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地层进行微体古生物、孢粉、Rb/Sr、Ti及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研究,发现唐代早期地层中有海相硅藻、有孔虫、鱼类骨骼化石、水蕨孢子等存在,结合岩性特征,判断其应属与海相通的河流低能或静水沉积环境。孢粉、Rb/Sr、Ti分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表明该区唐代气候整体温和湿润,至宋代逐渐变为温凉。孢粉和磁化率代用指标指示遗址区自唐代以来受人...
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东汉大型烧窑遗址 烧窑之间,考古人员还清理出一个深坑,推测应为一口井 “北邙山上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这句诗说的是分布在洛阳邙山陵墓群内的数十万座历代古墓葬的“盛况”…… 数十万座古墓,有大型封土的近千座。这些大型帝王陵墓中,东汉陵寝制度一直是近年来我市考古工作者关注的项目。这些王陵的主人是谁?这些陵墓又是如何建造的?随着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又一新的考古发掘项目的展开,...
发掘现场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 遗迹现象(庄凯 摄) 日前,为配合张桑高速东互通连接线(桑植县光明路)建设工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张家界市文物局、桑植县文物局等有关单位对桑植县朱家坪官田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官田考古队领队莫林恒介绍,经过发掘,目前已发现唐宋、两汉时期古代遗存、遗迹,类型包括灰沟、灰坑、窑、房址,出土的遗物以陶器、瓷器为主,另有石...
渭桥遗址自2012年被发现后,这座古桥便被称为“万里丝路第一座桥”。昨日考古专家表示,后续研究发现,渭桥遗址上的汉代厨城门一号桥,确实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木构桥。 张骞出西域时曾踏此桥西行 昨日上午,“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的专家们走进考古工地。在渭河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的位置,有很多汉代的木质桥桩,以及一些为稳固木桥而留下的简易水利设施遗存。 渭桥遗址位于西安城北汉...
陕西西安渭桥遗址考古人员12日透露,当地发现中国最早的木板船,且船只保存较好。古船采用的榫卯结构,于罗马时期地中海区域木船上广泛使用,为东亚首次发现。 渭桥遗址位于西安北郊汉长安城北侧,自2012年4月发现以来,考古人员先后对位于厨城门之外的厨城门桥群、洛城门之外的洛城门桥进行抢救性发掘,获得丰富考古学资料。 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北的渭桥是通向京师大道上的最重要建筑。随着渭桥遗址的发...
自2015年8月以来,马家窑遗址田野考古第二期发掘工作正式展开。此次发掘的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已经清理发现一批马家窑时期的灰坑、柱洞等遗迹,并伴有大量陶片、石器、骨骼等出土,基本可以判断为古人的生活区。图为在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一个完整的马家窑时期陶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