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江南大学与江苏省文化厅共同签署了《共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协议书》,并接受了江苏省文化厅颁发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牌匾,标志着江南大学正式成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的一员。 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是全国唯一以汉族民间服饰为收藏研究对象,抢救和保护我国汉族服饰类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汉族民间服饰文化的馆所。传习馆自2008年成立以来,经研究团队的共同努...
“来到官渡,我长了不少见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单纯的保护还是不行的,要一定让它迸发活力,使它能进入我们日常生活,让大家觉得这是一种审美,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11月11日下午,天津作协文学院院长,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肖克凡在参观了昆明官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后说。 11月11日,由中国作协原党组副书记、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肖复兴,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舫等10余...
2014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下称“亚太中心”)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会”在国家博物馆召开。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黄振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对外文化联络局、北京市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相关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
近日,笔者从凌云县文化部门获悉:凌云县手工造火纸入选第四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此,该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个、广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个、百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个、凌云(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6个。 手工造火纸是凌云县逻楼镇林塘村六瑶屯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它仅流传在林塘村六瑶屯的40多户汉族人家。据屯里的老人介绍,造火纸手工技艺...
馈赠给21个经济体领导人的最高外交礼品中,还有一把长达21厘米,重约400克的“金钥匙”,名为“京华风韵”。当中融入了天坛、长城、故宫等北京市的7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钥匙的底座为汉白玉石,包装是浓郁中国特色的大红门。当中还有一卷以中轴线为版本的丝绸画卷。是一位画家历经6年创作,截取了当中的一段。 据记者了解,徽章和金钥匙都是普通的合金材质,主在体现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和寓意。 今天...
香火龙的点火仪式 香火龙表演吸引众多游客与当地民众观看 香火龙在夜空中舞动 11月8日晚,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香火龙表演在湖南省汝城县爱莲广场上演,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和当地群众前来观看。 汝城香火龙最早起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其形象主要来源于当地寺庙中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是一种造型威武、结构精美、技艺精湛、场景壮观、气氛热烈、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综合艺术活动,按照习俗在...
11月8日,由省文化厅举办的“辽宁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师 名家传承工程”正式启动。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大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传承,从现在起到明年6月份,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心将邀请传统戏剧、曲艺、美术等方面的 名师 名家、代表性 传承人 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联手推出一系列亲民、惠民的展示展演活动。活动期间,除了京剧专场之外,鞍山评书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人 刘兰芳...
“金钥匙” 首次曝光 馈赠给21个经济体领导人的最高外交礼品中,还有一把长达21厘米,重约400克的“金钥匙”,名为“京华风韵”。当中融入了天坛、长城、故宫等北京市的7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钥匙的底座为汉白玉石,包装是浓郁中国特色的大红门。当中还有一卷以中轴线为版本的丝绸画卷。是一位画家历经6年创作,截取了当中的一段。 据记者了解,徽章和金钥匙都是普通的合金材质,主在体现...
甘孜州非遗博物馆外景。记者衡昌辉摄 甘孜州康定县向阳街36号,跑马山景区客运索道起点附近,坐落着一座气势宏伟的三层藏式建筑——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2009年建成以来,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首个非遗博物馆,这里以10个展厅的容量,展示着藏族服饰、藏传佛教、藏族民居生活、藏族手工技艺、唐卡艺术等丰厚的藏族文化。 近日,本报“行走‘藏羌彝’大型体验式专题报道”记者来到甘孜州非遗博物...
11月4日,大渡口茄子溪,王黎阳在自己的工作坊制作大漆工艺屏风《竹林七贤图》。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王黎阳一直从事大漆制作技艺研究,并创办大漆制作技艺漆器厂,开拓大漆工艺品市场,以艺养艺。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大漆工艺品得到市场肯定,年产值达500余万元,并登上《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落户台儿庄古城,丰富台儿庄古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枣庄在全国、全省文化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 台儿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综合古城在宏观尺度上突出“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博览园在微观层面上突出多民族技艺瑰宝的各自特点,融入以运河文化、大战文化、鲁南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非遗元素,做好“园”、“城”结合文章,使之风貌协调,功能互补,相得益彰。 希望这...
11月1日,在广西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获得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际节庆协会、中国民族节庆峰会组委会颁发的“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奖”。 据了解,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正在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24日至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在法国巴黎举行,届时将对其进行审议。
竹麻号子 所属地区:四川·成都·邛崃市 文化遗产名称:竹麻号子 遗产编号:Ⅱ-7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遗产级别:省[1] 竹麻号子是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主要流行于成都所辖邛崃境内平乐镇的金华村金鸡沟、金河村杨湾、同乐村的芦沟以及花楸村等地。竹麻号子唱腔原始...
宁强核桃馍,是将核桃仁去皮后与椒盐、芝麻等一起制成馅泥,再将油面经过三次发酵后,抹上核桃泥,放入烤炉里烘烤后制得的糕点。本品口感酥脆,味道香甜,特别适合老年人及儿童食用。 王家核桃馍历史悠久。据王家核桃馍传人口碑相传,天津的一个都督周玉姬兵败领罪后,他的儿子带厨师逃来宁强,在王家做了上门女婿,他的厨师在王家做厨艺,主要制作海味酱菜、糕点等。时间一长,厨师熟悉了宁强的情况,就将宁强盛产的核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