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省考古人员近期在榆林石峁遗址发现了一块目前最大的史前壁画残块,这说明壁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在石峁遗址一些重要和高等级的建筑物上是普遍存在的,暗示着这个区域很可能就是中国壁画的发源地。这块最大的壁画残块发现于外城东门遗址内,是今年刚刚新发现的一处地点,壁画面积将近40平方厘米。从一部分正面朝下、背后有草拌泥的情况判断,应该是城墙墙体倒塌后,壁画被土层埋在地下。与以前在外城洞门口和皇城台发现的整体风格...
阿联酋表示,保护中东的历史与遗产,重视该地区对人类进步的宝贵贡献是一项全球责任。 Board of Trustees副董事长兼迪拜未来博物馆基金会(Dubai Museum of the Future Foundation)董事总经理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加尔贾维(Mohammed Abdullah Al Gergawi)表示考古遗址不仅仅是石头结构,他认为该地区的文物古迹还是人类成就伟大遗产的关...
10月25至26日,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考古网和和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承办。 在本次论坛中,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金手铲”公众考古系列活动荣获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公共考古活动一等奖,并在会上作了“打造公众真正需要的公众考古...
考古人员在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外考古发掘清理出的倒置梯形夯土台(9月9日摄)。 匈奴人的祭祀礼仪什么样?考古专家在匈奴故都统万城的最新考古表明,匈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竟在统万城遗址的南北方向各建立一组大型夯土台,其天圆地方的形制或为匈奴学习过汉文化的祭祀礼仪提供了佐证。新华社记者 冯国 摄 考古人员在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外考古发掘出的巨型夯土台的围墙一角(9月9日摄)。 ...
10月27日上午,中国博物馆协会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在市迎宾馆举行,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郭宪曾、萍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亓丕华出席了开幕大会,年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曹玮主持。 此次年会活动自10月26日开始,持续到10月29日,活动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来自全国范围内的40余家博物馆及科研院所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年会围...
10月24日,反映大冶铜绿山近2年来的考古成果的专题记录片《2015考古进行时之铜都探秘》在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凤凰视频、央视网视频同步播出。截至10月28日,该记录片在凤凰视频、央视网播放总量达到数十万次。 该片报道了铜绿山考古队自2012年第二轮考古发掘以来的丰硕成果,此次持续3年多的考古,不仅发现了东周时期的洗选矿场、冶炼堆积,还首次发现了35枚2700多年前的脚印遗存...
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图标 初闻岁月行渐冉,不负韶光二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自1995年成立,至今已经历了二十载的光辉历程。值此深秋瑞景,为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考古研究所长期以来对科技考古中心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外科技考古领域学界同仁们的亲切关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将举行“科技人 考古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大会”,以回顾...
主讲人:袁靖 时间:2015年11月6日(周五)14:00 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学楼402 主讲人简介: 袁靖,1952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93年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研究生院自然科学研究科,获学术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日,太平湖水下考古调查取得新进展,经水下探摸,沉没于太平湖水下的广阳城址已基本确认。 自10月15日开始,考古队对第一阶段的水面物理探测中发现的城址进行水下探摸。通过对东、西及西南三处缺口的水下考古调查,确认了东门、西门和西南门;城墙基本轮廓尚存,部分墙砖印有纪年文字;城内建筑破坏尤为严重,多数仅存基础,保存状况一般。道路、街道清晰可辨。西门城外保存有二处较大规模的建筑遗址;南门外舒溪河上大桥...
考古人员在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外考古发掘清理出的倒置梯形夯土台。匈奴人的祭祀礼仪什么样?考古专家在匈奴故都统万城的最新考古表明,匈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竟在统万城遗址的南北方向各建立一组大型夯土台,其天圆地方的形制或为匈奴学习过汉文化的祭祀礼仪提供了佐证。
日前,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余杭博物馆承办的“考古余杭系列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展在余杭博物馆开展。 在经历了四百余年秦汉的统一之后,中国进入了三百年的南北分裂时期。本次展览就汇集了余杭在三国、两晋到南北朝这个分裂时期的青铜器、陶器和瓷器等数百件文物,让观众在欣赏那些千年文物的同时,感受这一时期余杭的开放融合、思想活跃和文化多元的繁荣景象...
匈奴人的祭祀礼仪什么样?考古专家在匈奴故都统万城的最新考古表明,匈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竟在统万城遗址的南北方向各建立一组大型夯土台,其天圆地方的形制或为匈奴学习过汉文化的祭祀礼仪提供了佐证。 主持统万城考古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邢福来说,2015年统万城考古主要就是把城南边和北边的两组夯土台搞清楚,它们一南一北分布在统万城之外两三千米处,有方形,有圆形,或许体现了汉文化中“天圆地方”观念,...
1996年发现的锡兰世氏墓碑 “古锡兰国有个奇特的民俗,在给下一代取名时,是把父亲的名字作为儿子的姓,然后再取个名字,由此作为儿子的姓名。”昨日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向外界公布最新发现:明代奉旨出使中国的锡兰(今斯里兰卡)王子,其姓名并非坊间所熟知的“昔利把交刺惹”(又作“世利巴交喇惹”)。“这是锡兰王子的姓氏,他的名字其实是亚烈葛佛阴。” 《明史》记载,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锡兰国王派王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