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主场活动城市河北承德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在长城沿线设有3000多名长城保护员守护长城,实现了长城沿线15个省份全覆盖。 中国长城总长度超过21000公里,资源总数超过43000处,分布在全国15个省份的404个县、区。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长城破坏严重。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表示,保护力度不足是困扰当前长...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近年来,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已成为促进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记者从浙江省文化厅了解到,全省文化部门近来加大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保护传承老手艺 海宁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二男从12岁开始学习皮影戏,...
由国家文物局、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今日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讲话中表示,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希望借助城市活动的举办,让这一理念得到更广泛传播和认同,让文化遗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 刘玉珠指出,2016年,是我国文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文物工作作出...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昨天是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习近平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从河北正定到首都北京,他用自己独特的执政智...
由国家文物局、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11日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丹青记忆、守望家园”——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古建筑保护摄影展同时在承德避暑山庄开展,分别展出了54幅书画作品和55幅组照片,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国文物保护取得的成绩。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主场活动城市河北承德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是当前突破口之一。“社会力量有参与保护文物保护的强烈愿望,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和条件参与到文物保护和利用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今天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实际需要。 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珍贵的财富,是前辈留下来特定的、有历史积淀的宝藏。如何让文化遗产真正走进现代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档...
建于上世纪50年代、已成为西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原西安市委礼堂,被列入新近公布的西安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这对家住南院门的周琦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今年86岁的周琦老人一直为西安的一些老旧建筑的保护奔走。5年前,老人就向相关部门建议,将原西安市委礼堂等一些标志性建筑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起来。他表示,随着西安城市建设改造加速,一大批代表着西安各个年代特征的建筑被拆除,这会导致一个城市...
6月11日,正值中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湖南桃源刺绣收藏者张忠在家办起了小型博物馆,展示出他二十多年来收集的600多件桃源刺绣。据悉,桃源刺绣构图夸张,用色大胆,地域特征极强,被誉为“湘绣之魂”,现为湖南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忠表示,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收集这些绣品,就是想引起社会关注,来抢救、保护、传承这一古老的湖湘刺绣文化。
今天,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浙江省文物局在今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上,首次公布18项浙江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比如杭州富义仓、宁波海曙督学行署、温州夏鼐故居等等。这些在城市发展中慢慢落伍的老建筑,如何保留时代印记又激活它们的使用价值,在新时代里活出新生命? 我们要说的主角就是这样的例子,它是省级文保单位,名为“清泰第二旅馆”,是杭州最早建...
为了迎接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7日南浔区举办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果展示活动。本次围绕主题精选文字与图片,制作一批文化遗产宣传板。另组织市级优秀文博志愿者参加此次活动,面向大众进行讲解,并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册。 本次展览主要是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浔区共21处,包含了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和其他5大类。截至目前,南浔区共有各级文物...
6月7日,新乡市博物馆与商丘市博物馆进行了第二批已完成保护修复的文物交接工作。 今年年初,新乡市博物馆文保中心对商丘市博物馆第二批馆藏青铜器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技术人员按照保护修复相关技术标准,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况”等原则,根据每件器物的不同情况,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方法相结合,进行去锈、整形、焊接、雕刻、补配等工序,使文物恢复原貌,目前已圆满完成第二批15件青铜器的修复任务...
6月8日上午,由淄博市文广新局、淄博市文物局主办,淄博市群众艺术馆、淄博市博物馆、张店区文化出版局承办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暨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幕式在市博物馆举行。琉璃灯、烙葫芦、淄博烙画、鲁派内画、民间剪纸、核雕等14个非遗项目的优秀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展示,让市民们了解和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只要拿的动剪刀 就要让这门艺术传承 “剪纸的手法很多,但是...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自此,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保护有了立法规范。元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草原,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元上都是世界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为数不多的几座都城之一,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首次以地方法规的方式明确了元上都遗址的具体...
日前,有着“中国原始第一村”之称的蒙城县尉迟寺遗址保护规划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目前,蒙城县正积极申请遗址保护建设资金,开展国家级遗址考古公园申报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 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150米,是5000年前人类文化遗址。因遗址地上曾建有一寺,相传是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称“尉迟寺”。 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