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中国当代杰出画家、现代白描连环画的奠基人之一刘继卣绘制的《鸡毛信》连环画英文版近150帧手稿,将在建国60周年之际,现身画家故乡天津鼎天09秋拍精品预展中。 鸡毛信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抗日小英雄海娃的形象感染了几代中国人。连环画《鸡毛信》是1950年9月由中央文化部艺术局新组建的大众图画出版社(1951年改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儿童题材连环画,也是著名画家刘继卣解放后从事连环画创作的...
窃贼光顾了俄罗斯利佩茨克地区的蒲宁博物馆,偷走了多达74件藏品。 伊凡·蒲宁乃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十月革命后流亡法国。 据信窃贼在警报器失效的情况下破窗而入,拿走多份手稿,还有作家用过的剃须刀、夹鼻眼镜、手提箱和烛台。 馆方估计损失高达5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0.7万元)。
张爱玲的手稿 墨团也婉约 第二十届香港书展将曝光张爱玲与梁羽生两位文学大家手稿真迹的消息披露后,引起华人世界极大的关注。昨日,本报记者独家拿到了此次参展的张爱玲、梁羽生手稿的影印本,让人意外的是,引起轰动的《小团圆》手稿也在展览之列,从中可以看到张爱玲创作《小团圆》的修改经过和心路历程。 张爱玲手稿有墨团也悦目 张爱玲与梁羽生两位文学大家手稿真迹同时曝光成为第二十届香港书展的一大热点,虽然主...
1933年2月7、8日,28.4×21 cm,毛边绿格稿纸,15页,国家一级,1956年许广平捐赠给国家,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 1933年2月,在柔石等五位烈士殉难两周年之际,鲁迅怀着沉痛的心情和对国民党暴行的强烈仇恨,不顾个人安危,提起战斗的笔,将悲愤和怀念全部倾泻到笔端。本篇最早发表于1933年4月1日《现代》第二卷第六期。
1904年—1906年,21.2×16.3 cm,英国制造的蓝横条笔记本纸,共六册,国家一级,现藏北京鲁迅博物馆。 1904年9月13日鲁迅开始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这是他上课时的课堂笔记,1906年2月弃医从文,学医历时一年多。六册课堂笔记的内容分别为《解剖学》、《血管学》、《组织学》、《有机化学》、《五官学》和《病变学》,前三册中均有藤野先生的修改笔迹。 鲁迅曾在《藤野先生...
世界上最古老的《圣经》手稿 2009年7月6日,800多页用希腊文书写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圣经》已经扫描到互联网上供人们阅览。这次公布是时隔一个多世纪首次把遗散在各国的手稿集中起来供大家观看。 这些手稿发现于1844年,之后便遗散在英国,德国,埃及,俄国等国。这部手稿最原始的版本共有1460页,每一页长40厘米,宽34厘米。 大不列颠图书馆的一位负责人称,这些来自于1600多年前的手稿是...
香港中央图书馆7月1日至9月30日举行“难得团圆: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展览,最受关注的展品是张爱玲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小团圆》手稿影印本。 《小团圆》手稿影印本由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赠予香港中央图书馆。张爱玲于1954年在北角英皇道兰心照相馆拍摄的相片,以及她与终生挚友宋淇和邝文美夫妇的札记及邮简,都将一同展出。 展品中,由宋以朗提供的文章《张爱玲看小团圆》引用了很多张...
香港中央图书馆八楼香港文学资料室明日(7月1日)至9月30日,举行「难得团圆: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展览。 张爱玲极具争议性的作品《小团圆》,原稿收藏34年后于今年出版,引起文学界不少的讨论。《小团圆》是否张爱玲的自传?张爱玲自己又怎样看《小团圆》?「难得团圆」展览将助读者探秘。该展览展出由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博士赠予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小团圆》手稿影印本,以及宋氏借出其它与张爱玲作品相关的重要物...
昨天,中国当代著名漫画家孙晓纲的长篇连环漫画手稿《郎雀》入藏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博收藏的首部连环画。去年,孙晓纲的父亲、漫画家方成也将159件经典单幅漫画作品捐赠给国博。昨天,父子两代漫画家在国博观看捐赠的作品。 此次捐赠手稿包括“奇男孩”、“规矩人生”、“背板人”三部,共计158页。
珍贵的已故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国务院批示手稿,24日以48万元高价成交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长江2009春季艺术品、古董拍卖会24日首次在香港展开,近400件珍品成功售出,总成交额高达1.3亿元。拍卖品中包括珍贵的已故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手批核的国务院批示手稿,24日以48万元高价成交。 成交价最高的,则为画坛大师张孝友的《上林春汛图》,在经过近20口激烈承价后,最终以310万元成交。 ...
老知青捐赠的部分物品 4月25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了“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京知青物品捐赠仪式”。据首都博物馆副馆长王武钰介绍,此次活动的所有物品均由曾经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插队的20位老知青捐赠,包括老照片、日记、手稿、书信、插队时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102件,为今后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据老知青苏红征介绍,这些陈旧的物品,记录下了他们走过的那段岁月。...
在2月28日这样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位于上海M50的香格纳画廊H空间,将根据画廊创始人劳伦斯的创意,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香格纳艺术家手稿展》。展览囊括了香格纳旗下所有40多位艺术家的200余张手稿作品,包括绘画草图、方案手稿、纸上素描、雕塑样稿、概念模型、剧本文稿、插画原件以及笔记原稿等。 这是从近千张艺术家保存多年的珍贵手稿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并且大都是首次公开展出。这些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之...
意大利RAI电视台科学节目的记者皮耶罗·安杰拉近日称,在达·芬奇《飞鸟手稿》里发现了隐藏的疑似年轻时期达·芬奇的自画像。在这张手稿中,最初只有一个鼻子若隐若现,在电视台图解专家的帮助下,成功显现了一个长发蓄须年轻男子的画像。安杰拉表示他请了一位擅长面部重建的外科整形专家对比这幅疑似画像和已经发现的达·芬奇年老时期自画像,专家表示画像中有相似点。这张2月28日...
在巴金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批珍贵资料中,有一部他保存了近50年的翻译手稿,那是友人罗淑20世纪30年代翻译的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何为》的手稿。 罗淑,1903年12月生,比巴金大一岁。原名叫罗世弥,四川简阳一个盐商的女儿。 巴金是先认识罗淑的丈夫翻译家马宗融的。1929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巴金在索非家第一次见到心中久仰的“马大哥”,两个人一见如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