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5日,西安市文物局举办“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深化巩固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座谈研讨会,当地文博界专家及从业者畅谈、建言文博“大学校”。 目前,西安市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已达113座。近年来,当地博物馆丰厚馆藏优势得以发挥,公众的认知度和需求日趋增长。 据了解,从2013年起,西安把提升博物馆公众教育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作为巩固深化“博物馆城”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组织召开了学术理论研讨会、现场...
图注:南宋刻本《仪礼经传通解》 在拥有近一百四十年历史的东京大学里,东京大学总合图书馆(东京大学本乡校区的中心图书馆)、文学部和东洋文化研究所是藏有汉籍最丰富的三个地方。 该书最早刻本是南宋嘉定十年间刻本。此书半叶7行,行15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下记刻工姓名,是一代大儒朱熹之作。南宋刻本流传至今尤其珍贵,然而原书三十七卷。续编二十九卷。 本书台北“中研院”亦藏有南宋刻本,然较多为...
王锋钧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来西安博物院考察时的情况。肖翔 摄 15日下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提升西安市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深化巩固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座谈研讨会在西安博物院召开。 去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博物院考察调研,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锋钧担任讲解。据王锋钧介绍,总书记当时提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并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
2月2日,陕西省文物局与浙江大学在西安召开战略合作座谈会,双方主要班子成员、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共同围绕近期战略合作项目推进方案草稿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内容、合作步骤和相关保障措施。 根据2014年4月11日“陕西省文物局、浙江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相关精神,双方在西安经过共同座谈交流后明确,争取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文物局与浙江大学共同推进“数字艺术图像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记者1月14日获悉,文化部公布57所入选2016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首批参与高校名单,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藏大学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文化部、教育部共同实施的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教育活动,分为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次。此计划将传承人的概念拓展至传承人群,意在让非遗传承成为人群的传承,而不仅是单个传承人的传...
展出的部分学生作品 Q版的宋代人物表情包萌萌哒,荷花石刻变身精致竹雕,就连日常对联中严肃的武士画也一改画风,可爱到不行……这些,都是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设计、创作的,创意来源全部来自于泸州宋墓的雕刻纹饰、人物等。 昨日起至2月22日,泸州市博物馆首届文化创意设计赛暨作品展将在泸州市博物馆拉开帷幕,展出作品共分为15个版块,涉及上百件作品,每件作品中都含有“宋”元素,市民可前往,免费参观学生们自...
12月29日,在省普查办的积极协助下,浙江师范大学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根据2014年省普查办专家组文物认定的结果,浙江师范大学共有242件/套藏品被认定登记为文物,类别包括玉石器、陶瓷器、铜器、砖瓦、钱币等,年代上以汉唐文物居多。 目前,浙江省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正处于最后的攻坚阶段。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今年我省需要基本完成文物的信息采集...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浸会大学新创激光鉴定技术,利用激光诱导不同原子发光,可断定古董及遗嘱真伪,或可用于医疗及钻石鉴定。研究团队介绍,新技术 比传统技术精准度高100至1000倍,对古董的损坏为全球最低。团队初创的公司即将与法国罗浮宫博物馆合作,未来或应用于香港的博物馆及私人收藏。 新技术由浸大物理系张乃豪教授及蔡钺博士新创,研究历时十年,去年三月在美国获得专利。与传统激光技术相比,其灵敏度...
在温州市普查办及省普查办的协助下,温州医科大学日前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共登录古籍图书类文物414件/套。 目前,我省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正处于最后的攻坚阶段。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今年浙江省需要基本完成文物的信息采集登录,全面开展普查数据的审核。截至2015年12月9日,浙江省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注册并维护收藏单位账号648家,开始...
12月5日,为期两天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国际论坛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开幕。论坛以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变迁为背景,探讨全新的文化遗产整理与保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少数民族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杨伟时等领导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演讲并对话。 与技术变革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传承方式、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深刻影响着人...
“城墙、秦淮河、船家、牌坊、建筑、景观……这组黑白影像安静地呈现了当时南京在饱经历史风云变幻后的淳朴民风。当初的模样,你还能记得多少?”网友“@南京-吉吉”在微博中介绍,这组照片由澳大利亚著名摄影家海达&MIDdot;莫理循女士拍摄,据说她是应德国政府之邀拍摄,后因中国抗战及二战爆发,照片辗转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 明孝陵神道。本组图片均来自@南京-吉吉微博 大华电影院。 ...
2015年11月2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第二届青年考古学者论坛”在紫玉饭店召开。会议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涛老师主持。首先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任袁广阔教授致欢迎辞,他代表历史学院与考古学专业欢迎各位青年才俊前来参加会议,重点介绍了考古学科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学术成就,并就我院举办青年考古学者论坛的重要学术意义做了深入的阐释,同时希望大家加强合作与交流...
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学员们研究“马陵之战”地形。丁小宁 摄 国防大学200余名研究生院师生26日来到“兵学城”《孙子兵法》竹简博物馆参观见学。 在这里,师生参观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古籍竹简,学习了马陵之战等古代经典战例。 学员们表示,《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策略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仍具有...
为配合在瑞典远东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大都会:唐代洛阳”文物展览,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河南省文物局、瑞典远东博物馆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考古系合作,于2015年11月4日在乌普萨拉大学举办“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河南省文物局组织学术代表团应邀赴瑞典出席研讨会,并对瑞典远东博物馆等合作单位进行考察访问。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乌普萨拉大学考古系承办。该系专家学者30余人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