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摘要】哈民忙哈遗址是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处保存完整、出土遗物丰富、文化内涵鲜明的史前聚落址。在分析哈民忙哈遗址生业方式时,主要对遗址进行科学的植物浮选与植物种属鉴定,同时利用动物遗存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哈民忙哈先民的经济结构中,以黍为代表的农作物占据主导,采集和渔猎是当时人类生存资源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哈民忙哈;植物遗存;动物遗存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度项目“辽西地...
2015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在江苏扬州召开。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扬州博物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全国多家考古文博机构、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从事宋辽金元明清等方面考古研究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教授主持。扬州市文物局冬冰局长代表承办单位...
2009 年岁末,“曹操墓”发现的消息一经公布,便热议如潮,一时间聚讼纷繁,争论的焦点在于“曹操墓”的真伪。借助网络媒体,公众纷纷参与其中,这场争议涉及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普通大众。事实上,考古学绝非自闭于“ 象牙塔”中的学术研究,考古发现、田野发掘过程乃至学术解读,无一不被纳入社会、经济及伦理背景之中, 从未绝缘于公众视野。所以,诸如“曹操墓风波”这类由考古而引发的公众性事件早已有之。20世纪3...
在考古学视野下,人类的进步首先表现为物质文化的不断创新。如丹麦学者汤姆逊所揭示的石器、铜器、铁器的三阶段生产工具进步律,便是对人类物质文化不断创新的规律性总结。事实上,人类的这种工具进步律在细节上表现得更为复杂,而且,伴随着工具而进步的还有艺术和陶器的发明,建筑、村落乃至都市的创造,宗教、文字的诞生等文化成就。考古学证明,大约300万年前左右,地球上本来是没有任何“物质文化”的,所有的物质文化都是...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经过数十年的挖掘后,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终于找到了《圣经》里著名的淫城“所多玛”(Sodom)。考古学家在约旦的塔哈曼(Tall el-Hammam)地区找到一处青铜时代的古城遗址,跟圣经里描述的遭上帝以天火毁灭的淫城“所多玛”吻合。 该遗迹座落在约旦河东部,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至公元前1540年之间。据认为,该城是突然被抛弃的。考古学家柯林斯(Steven Colli...
【摘要】本文将综合自然地理分区和考古学文化研究相结合,分别考察了青藏高原东南部3个地理单元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进而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并根据遗存反映的信息推测当地的生业方式及其发展状况,最后认为相似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是由相似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同时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比较研究;自然地理分区 《中原文物》2015年04期
【摘要】20世纪中叶,考古学逐渐发展成一门以人为本的人文学科。美国考古学家戈登·威利在维鲁河谷首先采用的聚落形态研究,标志了考古学范式的重大变革。维鲁河谷项目通过对不同时期建筑和遗迹变迁的分析、史前遗址的断代和功能类型的划分、聚落形态变迁的研究等,推导出维鲁河谷史前时期社会复杂化的历时过程。这一开创性研究,被誉为考古学史上最重要的方法论突破,自汤姆森三期论创立以来最重要的发明。聚落形态成为考古学文...
历时10多年,香港与内地考古学界合作研究浙江良渚文化玉器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代表性成果之一的研究专著《良渚玉工——良渚玉器工艺源流论集》中显示,良渚文明被誉为中华早期文明“半壁江山”的代表,良渚社会中神权、王权和军权的权威,在琮、钺、瑁、镦等玉器上有集中、充分展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日专门在北京举行《良渚玉工》学术成果发布会暨良渚文化玉器与中国古代玉器工艺学术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杭侃,1965年生,江苏南通人。著名考古学家。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后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师从宿白先生学习唐宋考古,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供职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现任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中华文明传真 辽金元卷》、《中华文明传真 两宋卷》、《永远的三峡》、《舍利、舍利容器、天地宫》等,发表有数十篇论文和调查报告...
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90岁了。 日前,记者采访了张忠培、郑欣淼、单霁翔——他们是故宫博物院不同时期的“掌门人”,见证并参与了故宫的改革发展与建设创新。他们与几代故宫人一起,拂去覆盖瑰宝的尘埃,让这座昔日的皇家宫院展新貌、添魅力,真正成为人民的文化殿堂。 考古学家张忠培:学术才是故宫的根基 记者见到张忠培时,他正伏案修改《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今年81岁的张忠培是著名的考古学家,1987年,...
德国官方称考古学家在 2015 年 9 月 17 日于该国西部法兰克福一建筑工地施工期间发现了 200 具拿破仑一世时期士兵遗骸。据初步估计,这些都是 1813 年从俄国战场上战败返程的拿破仑军队士兵。图片来源:法新社/丹尼尔·罗兰。 1813 年 10 月,15,000 人卷入了法兰克福附近区域的战事中。这些士兵很可能死于战伤或患上了当时在其整个军队中肆虐的斑疹伤寒,但这尚未经科学验证。图...
为深入推动小米起源、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小米产业的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于9月17日至18日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召开。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企业代表及敖汉旗相关单位负责人等240余人参加了...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科学,艺术,自然,和历史的呈现工具。VR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让科学家和研究员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来绘制和呈现项目。考古学家David Finsterwalder在德国南部埃尔旺根的考古挖掘方面进行虚拟现实试验。 这个虚拟现实项目是Finsterwalder一项个人的实验。考古学家希望运用收集到的扫描和摄影测量数据。他最初尝试应用WebGL和游戏引擎,之后转向开发手机设备的增强现实。创...
9月15日,陕西省考古学会在省考古研究院召开年度第一次常务理事工作会议。会议由副会长王小蒙主持,出席会议的有省考古学会会长王炜林,副会长陈洪海、尚民杰及15名常务理事。 本次常务理事会是省考古学会重新登记成立后首次召开的常务理事工作会议。会议听取了秘书长孙周勇关于省考古学会成立登记及近期情况的工作报告,确定了省考古学会秘书处等办事机构人员组成。 根据《陕西省考古学会章程》,会议审议通过了增补许...
美国考古学家在西雅图雷德蒙镇中心广场附近地区挖掘出超过4000多种用石头制作的工具,经过鉴定,专家认为这些石头工具的制作年代是在1万年以前。 这些工具极有可能属于是西雅图地区最早的居民。据《西雅图时报》报道,此次负责挖掘工作的考古学家Robert Kopperl称这个遗址极有可能是普吉特低地地区拥有石制工具的最古老考古遗址之一。同时这也是华盛顿州西部地区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此外,通过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