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个人一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命题表示质疑。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必定是先人的文化遗存,它涉及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记忆,而非效益。但作为“遗产”,它又深刻地具有某种经济学范畴的气息,这甚至可以被认定为人类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权利概念,以及某一种世界性强势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干涉性文化规范。因为我们顺着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思路,迟早会将一些文明群体的母语,也纳入文化遗产来对待。这其...
1、相对于即有的某一类当代性观点,即认为艺术的核心张力与价值在于其批判性,我更加愿意期待艺术,特别是陶瓷艺术的叙述性。在批判性中我们迟早会把艺术再次流于形式主义和浅薄。叙述性不是,它将能够把艺术的精神本体,通过情节,哪怕是结构与笔墨所体现的情节,充分呈现出来。 2、而可悲的是,陶瓷艺术在景德镇,就算仅仅考察绘画一门,也绝大部分不具有切实的叙述能力,人们在乎的是精神仿像的结构深度,在一种断裂...
景德镇陶瓷发展过程中,民窑青花成为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上的一朵奇葩,其图式、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这次要介绍的是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中花鸟题材的特点。 民窑青花花鸟画的艺术特征是多样的。在历史发展中下,民窑青花接受了文人画的题材、构图以及技法,为自己的发展与兴盛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民窑青花在借鉴文人画形式的过程中,一部分继续保留文人绘...
明永乐朝典型器有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乐朝青花瓷的典型器物。 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 厘米和口径15 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 厘米和20 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
明代外销瓷的生产主要在福建,广东也有着相当大的规模。但是,就整个制瓷业来说,代表明代水平的是全国制瓷业中心江西景德镇。 明代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从品种和质量来说,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明代釉上彩瓷...
在景德镇的名瓷中有一种叫做“开片”的产品,被称做裂纹釉或者纹片釉陶瓷装饰品种。其产品釉面比较特别,布满许多裂纹,纹路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长有短,纵横交织,极不规则却又在规则之中,不知情的人会以为是不小心失手跌碎或者是烧坏了的次品,而这种烧成中的所谓缺陷使形形色色的纹路线条在瓷器的表面形成了一种别有风味的装饰。风韵别致,高雅古朴,被称之为摆脱了矫揉造作,装饰浓艳的一种新形式美,受到人们一致好评。 ...
自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上亿元的价格后, 元青花瓷器更加受到欢迎,成为艺术品市场上受热捧的宠儿。为什么元青花瓷器这么珍贵?它真的有那么值钱吗?我们应该怎样收藏元青花呢? 青花瓷是釉下彩绘瓷,是世界上最著名和瓷器史上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 元朝时期,米纳依彩绘陶器使用含钴的氧化物绘制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到了我国内地,为景德镇制瓷艺人掌握,烧出了纯深蓝色的霁蓝釉和闻名世界的精美的...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经走向成熟的时期,制瓷原料已由传统的瓷石“一元配方”改变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并在青花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胎体上用钴料描绘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1200℃左右一次烧成。元青花瓷的存世珍贵,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纹饰风格,更是受到了世人的收藏兴趣。 器形与胎质:短颈圆口,上腹外鼓至底微内敛,器身颈部附贴塑狮首、象首各一对。此瓶采用分段制作,胎内壁颈部有...
在中国的陶瓷史上,自北宋出现御窑专为皇室烧瓷以来,或御窑或民窑,基本上清清楚楚(明、清晚期亦有官搭民烧的)。但清代晚期,却一改既往的作法与惯例,御窑厂的画师们署名为民窑瓷器彩绘,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新的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为之一新,风行半个多世纪,粗细兼备,大小均有,品类齐全,销量很大,全国盛行。 事过一百多年,20世纪80年代,国内各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各式瓷器,统称为“大路货”,...
晚清时期,以程门等画家直接参与画瓷,把文人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技法和审美情趣带进了瓷上彩绘之中,使晚清的瓷画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艺术特色。 从众多的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到,浅绛彩瓷画题材涵盖了山水、人物、花卉、鱼虫、清供等各种绘画内容。人物画以体现文人趣味的高士图、米芾拜石图、太白醉酒图、红叶题诗图等较为常见,描绘历代才子佳人、颂扬人品的作品也有不少,同时浅绛彩瓷画亦摹仿文人画的诗书款印,有的...
在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业的“黑暗时期”以后,成化景德镇官窑瓷业进入了明代瓷业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永宣传统产品得到恢复,创烧产品、仿古制品也陆续涌现,尤其是斗彩的成功烧造,更为成化制瓷业增添了时代艺术特色,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这种局面未能保持到弘治时期,朝代的更迭使瓷器的烧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御厂窑事很快地由“盛”转而为“衰”,这种转变集中反映于两个方面:一是烧造数量的剧减;...
晚明至清乾隆(16-18 )世纪是景德镇窑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景德镇外销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在这近300年间,遗留下大量的窑业遗存和传世陶瓷,中外文献中业屡有记载,这些资料为我们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历史,研究l6一18世纪中国与欧洲、东南亚诸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提供了翔实的证据。 一、景德镇明代后期至乾隆的窑业遗存及其分期 综观景德镇的古代窑址,从五代至明末,窑址由少增...
景德镇近年的重要陶瓷技术创新,莫过于是“釉上珍珠彩”。这一装饰方法填补了景德镇陶瓷釉上装饰的一项空白。珍珠彩既有西方水彩画的视觉效果,又有中国画的笔墨意蕴。 珍珠彩不是珍珠釉 珍珠彩不是珍珠釉,两者有根本的不同。珍珠釉于1986年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的色釉研制人员首创,是高温颜色釉中的新品种,主要原料是高白釉和高白泥的混合物,采用色基元素硒、铅等和金属化合物钙、铁等进行变色和...
江西省景德镇艺术瓷厂内,1991年出生的吴望涛在拉坯。中国网图片库颜闽航/摄 江西省景德镇艺术瓷厂内,1992年出生的占金波在利坯。中国网图片库 颜闽航/摄 江西省景德镇,一名师傅在打灰。中国网图片库 颜闽航/摄 江西省景德镇工人周师傅在装窑。中国网图片库颜闽航/摄 江西景德镇素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誉。近年来,一些书画艺术家和爱好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景德镇,尝试着利用...
6月28日,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李磊颖在现场创作。 2014年6月28日,北京天坛艺术馆与景德镇陶瓷学院联合举办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作品展在北京开展,持续至7月10日,展出景德镇陶瓷学院47位正、副教授创作的162件陶瓷艺术经典作品。同时,还举行了北京天坛艺术馆成立及景德镇陶瓷学院北京教学实习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并有15位教授在现场进行创作演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