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十一”黄金周开始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恐龙展――“龙行天下・四川自贡侏罗纪恐龙(海南)展”红红火火,海南日报记者今天从省博物馆获悉,开展20天来,该展览已经吸引了22多万人次参观,成为在省博物馆里开展的众多展览中最吸引观众的一大展览。 省博物馆馆长丘刚高兴地介绍说:“国庆长假8天期间,光恐龙展就吸引了超过18万多人次参观...
10月20日,科考人员在新近发掘的500米长的化石长廊清理保护恐龙化石。 这是已修复组装完成的鸭嘴龙化石骨架(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增祥 摄 这是已修复组装完成的体长约21米、高约10米的鸭嘴龙化石骨架(10月20日摄)。 10月20日,科考技术人员在修复恐龙化石。 新华社记者 吴增祥 摄 这是科考技术人员已修复好的恐龙腿骨化石(10月20...
骨折的肩胛骨特写 近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罕见的肉食恐龙肩胛骨骨折化石,这是我国兽脚类古病理学的首次详细记录。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年学者邢立达、泸州医学院的董辉讲师与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副馆长、舒纯康副主任等学者在本月出版的《地质通报》十月号上撰文描述了该件标本。 彭光照副馆长介绍,发现肩胛骨骨折的是自贡出土的永川龙,这是一种体长7至9米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凭着庞大的体型成为该动物...
10月5日,浙江省东阳市文物办、博物馆接群众报告,在马宅镇杨岩村平岭岗发现恐龙化石。东阳市文化局及文物办、博物馆工作人员先后多次赴现场实地察看,初步确认为恐龙化石。 10月11日,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专家吕君昌、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专家应邀到达化石现场。经鉴定,确认为甲龙类骨骼化石,距今约9千多万年。从目前发现的骨骼判断,至少有两个同一属科不同个体的材料。其中一个长约七八米左右...
近日,在山东诸城市的恐龙涧,随着盖层岩石的渐渐打开,一条长500米、深26米的恐龙化石长廊惊现在人们面前。 经国内外数十位知名恐龙专家考察证实,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化石储量最丰富的恐龙化石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专家组近日对该化石群进行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诸城恐龙化石群规模之大无与伦比,是令人震撼的自然地理奇观。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不仅会将人类对于恐龙的研究提高...
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自然》: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史上关键性的空白 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是鸟类起源研究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世界顶尖科技周刊——英国《自然》杂志9月25日在其网站刊登了这一重大发现,称“本次发现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史上关键性的空白̶...
天府峨眉龙有多强悍?素食恐龙凶狠吗?皮肤化石是什么样子的?……在8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这些一亿七千万年前的宝物将静立其中,我们该怎么看,该看些啥?定于“十一”期间进行的“龙行天下・四川自贡侏罗纪恐龙(海南)展”展品已运抵海南省博物馆,展览将于10月1日至31日向市民全程免费开放。21日本报记者在省博物馆陈列...
9月17日,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专家前往神木县栏杆堡镇邱井沟村实地考察时,在野外不到4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100多个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大批恐龙脚印遗迹化石。 专家们初步判断,这些脚印均保存在中生代浅黄色砂岩中,其形成年代至少在1.5亿年前。从脚印的保存情况看,至少有两三种不同的恐龙,初步分析鉴定,这些鞋底状的脚印是草食性的小型蜥脚类恐龙造迹;而三趾型足...
您知道吗?一亿七千万年以前的侏罗纪时期,植被丰富茂盛、气候温暖潮湿的河南就已经是恐龙的乐园,成群的恐龙在这里遍地撒欢、嬉戏、繁衍。前天,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对外公布,我省首次在侏罗纪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徐氏张北足迹”,说明早在一亿七千万年以前,河南就有恐龙出没。 我省还发现了“巨型汝阳龙”,成为迄今不仅是亚洲最庞大、而且是世界最粗壮、最重的恐龙,替...
日前,刘家峡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在永靖县奠基开建,意味着亿万年前生活在甘肃大地上的地球最大陆生动物,亿万年后又有了自己的“家”。 恐龙博物馆位于恐龙脚印发现地的山坡下,三面临山一面临河,周围的崇山峻岭皆崛起于白垩纪时期地质结构,其由于地形崛起挤压形成的岩石成50度到70度的斜角,显得十分壮观和奇特。该馆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甘肃和世界恐龙科学研究的基地。
昨天,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接龙仪式,正式迎接3具恐龙化石。本报记者范继文 摄 长27米的阿纳川街龙“虎视眈眈”。范继文 摄 中国双脊龙趴在阿纳川街龙旁。范继文 摄 中国科技馆新馆昨天举行接龙仪式,正式迎接3具恐龙化石。今天,10名装架专家将开始对化石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将出现双脊龙“袭击”禄丰龙的场景。 昨天,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与恐...
这些疑似恐龙蛋的化石有纹理,层次明显,层之间有钙化物,有生物钙化的可能。都昌方面准备送交中科院专家鉴别是否为恐龙蛋化石。 8月7日,记者从都昌县有关部门了解到,一名奇石爱好和研究者在该县北山乡一水库附近发现近30块椭圆形石头,疑似“恐龙蛋化石群”。都昌县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已经采集标本,并拟将相关资料送往中科院鉴别真伪。 记者随后前往北山乡社山脚下的水库附近看到,在方圆10...
7月29日,记者在南阳76岁的市民高波群家中,看到了他珍藏的9张古代乐谱。其中5张为汉代宫廷乐谱,上面手工抄写了13首乐曲;4张为明代宫廷乐谱,抄写了11首唐定王王府乐曲。专家说,这些东西“价值不低于恐龙蛋”。 神秘古乐谱现身 7月29日,在南阳市光武东路高波群老先生的家里,记者看到,古乐谱存放在一个红漆剥落的老式盒子内,白色的麻纸上,毛笔竖着书写的词和曲。乐谱共9张,...
30日,记者从高安市了解到,7月中旬,在该市祥符镇莲花村委会豪花村民小组,一村民在自家建房地开挖水塘时发现了7枚蛋化石,经市文物部门挖掘和省文物专家鉴定,证实皆为恐龙蛋化石。 当时恐龙蛋被红石岩层包裹着,距离地表约3米。其表面“蛋壳”保存完好,甚至还可以看到蛋壳表面的毛细血管。经测量,7枚恐龙蛋均为椭圆形,长度8~15厘米不等。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大庆今天表示,截至目前,他们对在甘肃境内发现的恐龙化石已命名了8个恐龙属种,近期又将发表和命名4个恐龙属种。据称,这些恐龙的命名大多以化石发现地或附近的地名为名。 2002年以来,恐龙研究人员在甘肃永靖县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已经研究命名的有:世界上已知具有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新属新种恐龙——巨齿兰州龙;世界上已知“最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