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春秋 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前491年) 1955年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 通高37.7-35.6厘米 口径24.3-23.7厘米 座长24厘米 宽24.2厘米 器侈口,束颈,兽首耳垂珥,腹部圆鼓,低圈足,下连铸方座。器盖顶置五瓣花状捉手。器盖、器身与方座均饰蟠螭纹,器耳饰重环纹。(撰稿人:黄一)
商代青铜礼器“酉父癸簋” 朱明宇 摄 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21日展出商代青铜礼器“酉父癸簋”,该件文物于1929年在辽阳市出土。 礼器是中国古代王室、贵族举行祭祀、宴飨、征伐、丧葬等礼仪活动使用的器皿,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重器。 21日,中国先秦史学会相关负责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辽阳,参观了这件“酉父癸簋”礼器,并举行了辽阳先秦文化历史研讨...
西周 高11、口径15.8、足径13厘米 1958年罗伯昭先生 捐赠 圆口外侈,鼓腹,圈足,腹部有两兽耳,下垂珥。口沿及圈足各有一周纹带,纹带以兽面和目纹相隔,中间饰变形云雷纹。器内铸有铭文四字,释文为“叔作姒*”。(关双喜)
明 通高17.5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9.4厘米 青玉质,局部有褐色沁纹。侈口,束颈,鼓腹下垂,矮圈足,附盖。双兽吞耳,颈部阴琢夔龙纹,两侧各凸雕一兽面纹和两组戟形,腹部琢回纹地隐起兽面纹和卷云纹。 明代崇古尚古之风盛行,仿古玉器的造型和图案装饰多以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为蓝本,结合玉料自身的特点,精心琢制而成,如玉觚、玉爵、玉卣、玉壶、玉尊、玉鼎等。此件簋式炉原为清宫旧藏,为...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通高11.4厘米 口径16.1厘米 足径13.1厘米 器侈口,兽首耳下垂勾珥,鼓腹,圈足。口缘下以浮雕式兽首为中心,饰目纹、云纹,器腹部以连珠纹为界饰乳丁纹,图案由一个纹样单位向上下左右四方重复连续扩展构成。 器内底铸有铭文一字,释读为“竞”字。竞,《说文解字》云:“强语也,一曰逐也,从誩从二人。”今以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相验,竞字...
商 盛食器 高27.2厘米,口径31.7厘米,足径21.7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青铜铸成,圆口,沿外折,鼓腹下敛,弧形底,底下正中有一半环钮,为系铃之用。圈足甚高,足身有十字镂孔三个。器全身饰纹,口沿下由张口吐舌、卷尾夔龙组成纹带一周,二龙相对。其下为变形蝉纹。再下凸弦纹二周。此器造型特殊,高足周壁下层尚有突起的大兽面纹,空白处填以雷纹,在商代青铜器中,是一件较...
春秋 盛食器 1970年山东省历城县北草沟出土 高25.4厘米、口径20.1厘米 此簋底有铭文18字,是鲁伯大父为季姬所作媵器。鲁伯大父所作媵器,先后在山东出土过3件,形制相同。鲁国是公元前11世纪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曲阜。春秋时鲁国国势衰弱,但保留周的传统文化最多。春秋后期鲁国公室为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3家所分。战国时...
春秋 秦景公时期(公元前576-前537年) 盛食器 传1921年甘肃天水出土 高19.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 这件青铜簋双耳,有盖,圈足外撇。盖边缘及器口下饰勾连形蟠螭纹,腹部饰瓦纹;双耳有兽首装饰;圈足饰波带纹。盖内有铭文54字,器内有铭文51字,记述了秦国的祖先已建都12代,作器者要继承前辈事业,永保四方土地。另外器盖还有秦汉时期后刻的铭文各8字,...
西周 盛食器 通高22.5厘米,口径19.1厘米,足径20厘米 器及盖内壁各有106字铭文,记载了周懿王命令师酉继承祖先的官职,管理农业生产者及部分种族奴隶。
西周 盛食器 传清代陕西出土 高22.2、口径21.9、足径18厘米 1959年张少铭先生 捐赠 此器又名六年琱生簋。圆口,沿外折,腹微鼓,下有喇叭形高圈足。腹两侧有鸟形双耳。器身前后饰大扉棱两道,通体以云雷纹填地,饰变形兽面纹。簋通体黝黑,造型美观大方,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这是贵族琱生为其祖先制作的宗庙祭祀时使用的青铜器。器内铸有104字铭文,记述琱生在一次...
西周 盛食器 高31厘米 簋内铸有铭文82字,记述格伯用4匹好马与倗生交换土地30田,双方剖券为凭,并实地勘定田界,具结交换事宜。这篇铭文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土地交换情况。
西周 食器 口径23厘米 器内铸铭文58字,记述十三年正月壬寅日,周王征伐南夷,赏赐给无□4匹马,无□制作这件簋用来祭祀先祖。南夷是周朝时南方的少数民族。
西周 盛食器 鼒簋内有10字铭文,记载周王伐荆,鼒参加了这一战事,并用俘获所得铸造这件青铜簋。铭文中的荆就是楚,也称“荆楚”或“楚荆”。楚在西周时期是南方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对中央王朝时叛时服,周昭王曾亲率大军南征楚国,结果溺死于汉江。鼒簋是“昭王南征”的文物实证。
西周 盛食器盖 高7.4厘米,口径24.6厘米 器盖内铸铭文9行96字,记述比与攸卫牧之间发生田地纠纷,比向周厉王提出诉讼,周厉王派人裁决,比胜诉。此篇铭文是一宗较完整的诉讼案例,对研究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及诉讼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撰文:于成龙 )
西周 盛食器 高13.7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15.4厘米 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鼓腹,圜底,圈足较高。颈部、圈足饰带状饕餮纹。器内铸铭文4行23字,记述了周成王伐奄侯之事。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纣子武庚为商后,留守商都,借以管理商人,同时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对其加以监督,称为 “三监”。不久,周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姬诵继位。因成王年幼,遂由武王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