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借助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残缺的文物被修复如初,“起死回生”……近年来,科技发展为文物保护利用注入新活力。专家认为,文物保护利用需加强科技支撑,技术手段介入也要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相适应。 时值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建院40周年,16日,京晋冀鲁豫五省市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就文物保护利用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如今,新技术手段已贯穿文物基础研究、修复保护、展示利用等各阶段。”北京...
11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支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的“合生共振”——文化+科技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于群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文化与科技的同频共振来展现创新、开放、共享的文化生态的美好愿景。于群在致辞中表示,首届中国国际...
如同百川入海,不同文化在上海融合,让这里成为精彩汇聚的舞台。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文旅展区,“文化+科技”的结合吸引许多观众流连驻足。 谷歌展台前,许多参观者正在排队打“手影”。这是谷歌公司带来的“以AI唤画十二生肖“的游戏,参与者只需要在镜头前用手影比划出大概的形状,AI技术就能将投射在荧幕上的手影变成十二生肖的剪纸动画。哪怕你的手影打的不好,AI也能通过模糊运算,“...
中国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 “中国石窟寺保护科技创新联盟”4日成立,将联合国内相关机构和企业,强化学术研究和交流,共同为攻克石窟寺保护难题提供相应的人才及技术支持。据悉,“中国石窟寺保护创新联盟”的成立,也将使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沿线的更多国家和地区,中国石窟研究者将用文化遗产的语言共同讲述“...
11月1日,由故宫博物院、中国紫禁城学会、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化科技融合创新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讨论如何在办公领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场景化”“生活化”“通用化”的表现,全面释放中华文化的魅力,使其与数字化办公领域的结合迸发出新的火花。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先后致辞。金山办公软件CEO葛珂、清华大学美术学...
江口沉银考古水面探测现场。 资料图片 科技不仅可以帮助人类认识现在、探寻未来,还能帮助人类了解自己的过去。通过新手段和新方法,科技不断助力考古,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遗址区开展“CT”扫描,绘制“3D藏宝图” 从6月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这不仅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首...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半年多的发掘,安徽肥东刘小郢遗址野外发掘工作顺利完成。目前遗址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发现了房址、墓葬、灰坑等重要遗迹80处,出土了石器、陶器、铜器等小件器物130件。 为适应田野考古发掘数字化的发展需要,刘小郢遗址首次使用“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对发掘的遗物和遗迹进行实时填写、实时上传、实时审核,大大提高了工地资料采集的及时性和便利性。而且对于遗迹和出土...
10月19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纪文化对话专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多位专家对文物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表示乐观。 如何用科技手段保护文物?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认为,将文物数字化是最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他说,对文物的结构、成分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建立数据库,即便最终实体文物消失了,也能永久保存该文物的信息。 “数字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给文物保护带来了希望。”王旭东说,在文物保护过程...
“只有全方位融合,才会把故宫这样珍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播好、传承好。”19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在北京如是说。 10月18日,以“文化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在北京开幕。在19日举行的一场分论坛上,冯乃恩为听众们讲述了近年来故宫在数字化、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等方面的努力与成果。 资料图:图为通过3D打印技术打造的故宫微缩模型。 中新社记者 ...
“顶层设计做好了,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明确重点工程、项目等,将文件精神落地、落细。”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9日在该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他所说的文件是刚发布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刘玉珠介绍,《意见》是1949年以来第一份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并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中央政策文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今年7月印发的《关...
本次展览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江苏理工学院和太原美术馆主办。太原美术馆提供 “千年壁画百年沧桑一一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展10日在太原美术馆开展,80余件流失海外至今未归的古代壁画以新面貌初次“回家”。 此次展出的80余件壁画作品都是中国流失在海外至今未回归的国宝精品,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运用传统壁画技艺和现代新型材料及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制作手法...
9月20日,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启幕前夕,由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联合承办的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论坛在敦煌莫高窟开幕。作为第三届文博会专项论坛之一,“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论坛”以丝绸之路古迹遗址保护为主题,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来自联盟成员单位和省级文物主管单位的嘉宾和代表也出席了本次论坛。...
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论坛在敦煌莫高窟开幕 中国甘肃网9月20日讯(本网记者 李秀清 通讯员 王芳芳 余生吉 胡慧君 熊业腾) 9月20日,在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前夕,作为第三届文博会专项论坛之一的“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论坛”在敦煌莫高窟开幕。该论坛以“丝绸之路古迹遗址保护”为主题,共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来自联盟成员单位和省级文物主管单位的...
9月18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陈光杰调研员、科技部办公厅洪峡处长等一行六人到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文物保护领域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调研,并与省文保院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省文保院院长赵强就“科技基地”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汇报。 在听取汇报和视察后,科技部领导对省文保院在文物保护国际合作领域做出的努力和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省文保院“科技基地”在文物保护国际科技合作领域既有先进科技的引进...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提升文化遗产科技保护能力,陕西省文物局将在9月7日至10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8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技合作论坛暨展览”,届时将围绕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新技术和新媒体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应用展开讨论和经验分享。 论坛将以“科技文博,融合创新”为主题,紧紧围绕文物保护修复与科技创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展陈设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