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19日,温州博物馆推出《石湾是个美陶湾》展览。本次展览精选130件套明、清、民国及个别现代石湾陶优秀作品,虽然对于石湾窑的历史概貌、时代特色和陶艺成就远不能充分体现,但其源远流长与精美绝伦,也由此可见一斑。 石湾窑位于广东佛山市禅城区西南,是中国著名窑口之一,始兴于唐宋,繁盛于明清,光大于当代。明清鼎盛时期,产品畅销岭南,旁及东南亚诸国,素有“石湾瓦(陶),甲天下”的美誉。石湾陶粗犷豪放、雄...
石湾陶艺的历史,可以追溯源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五千多年的历史。 而现在的石湾,是举世闻名的陶都,谈起石湾窑和石湾的陶瓷业,重点和中心就是“石湾公仔”。作为艺术陶瓷、美术陶瓷,石湾公仔具有着超强的美术性艺术性和人文性。石湾窑的釉色种类也十分丰富,为后世称赞。
石湾窑的发展、繁荣阶段 元代承传宋制,石湾窑仍以生产日用品为主,釉色较单纯。从出土与传世器物看,釉色仅见青釉、黑釉、酱黄釉及窑变釉,窑变釉数量极少,可能是仿钧釉的萌芽阶段⑹。明清时期,石湾窑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表现在: 1. 窑灶的革新,为石湾窑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技术保证。 明代承袭宋元的龙窑,但在窑的结构、装窑和煅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改革。明正德年间(1506-1522年)...
石湾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是我国陶瓷史上著名的民窑,形成于唐宋时期,繁荣兴盛于明清,流传发展至今天。千百年来,薪火不熄,世代相传,自成体系。其产品以种类丰富、胎体敦重、釉层厚实、釉彩光润绚丽为特点。明清后因善仿钧釉及历代名窑产品而名扬天下,被称为“广钧”;因是陶胎,又被称为“泥钧”。石湾窑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尤其是明清后生产出大量以人物、动物等为造型的艺术陶塑,集历代陶瓷美术技艺之大成,以崭新...
一、石湾艺术陶塑的历史 陶瓷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粹。石湾艺术陶塑在我国陶艺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石湾陶艺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新石器时代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印纹陶片,显示了先人们的聪明才智。从汉墓出土的水田附船、陶屋、禽畜以及舞乐俑等陶塑可见石湾艺术陶瓷的雏形。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逐步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日用陶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海外,此时其艺术陶的制...
石湾公仔再次进京拍卖斩获新战绩。12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著名近现代艺术陶瓷专场拍卖会上,来自石湾的16件原作孤品全部成功拍出,总成交额高达309.6万元。其中刘泽棉的作品《背扇钟馗》拍出100万元、钟汝荣的作品《瑞和祥龙》拍出62万元。 据了解,这是石湾公仔今年第三次赴京拍卖。此次竞拍的16件原作孤品分别出自国家级大师刘泽棉、钟汝荣,学院教授魏华,美国著名华裔雕塑家吴信坤,“微塑王”霍培英以及中...
广东佛山的石湾镇素有“南国陶都”之誉,尤其是明清时生产出大量以人物、动物等为造型的“石湾公仔”,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湾窑代表中国陶塑最高水平 8月22日,主题为“民窑的魅力”的石湾陶艺学术报告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报告会由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和市文广新局主办,包括中国艺...
多数人认为石湾陶塑以造型闻名,实际上它最早以釉色闻名全国,早年石湾窑引起收藏家关注,却是因为仿钧釉,有文献提到,“钧窑以紫胜,广钧以蓝胜”。钧窑元末没落,“官钧”当时属于皇家专用品,民间难得一见,只有宜兴及石湾这两个南方的地方继承了北方钧窑的传统釉色,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成为老百姓都能使用的物品。 2011年9月,骄阳似火的一天,来自广州、顺德的收藏家走进广州嘉德艺术馆一饱眼福,参观由广州藏家刘...
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明,高14.5cm,口径11.9cm,足距9cm。 炉直口,平出沿,短颈,鼓腹,圈足,圈足下承以三足。炉外施窑变釉,釉色以月白色为主,炉内施白釉,圈足内施酱色釉。胎体厚重,做工精细。 广东石湾窑的陶瓷产品特点是胎体厚重,胎色灰暗,釉层厚而光润,以制作陈设用品见长。此器为石湾窑的典型器物。
石湾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明,高6.5cm,口径22cm,足距10cm。 花盆托敞口,弧壁,平底,底下承以三足。外口沿下饰凸起乳钉一周。全器施以乳浊釉,酱色底釉上有较多呈放射状的月白色釉。胎体厚重,其釉色及造型均模仿宋代钧窑鼓钉花盆托,但做工较为粗糙。 石湾窑位于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创烧于宋,兴盛于明、清两代。明代曾大量烧造黒釉、酱黄釉瓷器,并仿制南北名窑产品,其中以仿钧窑最为著名,被称为...
石湾窑仿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明,高4.5cm,口径21.5cm,足距9cm。 花盆托呈菱花式。六瓣菱花口,弧壁,平底,底下承以三足。外腹部随花瓣口形状形成凹凸线条。内、外施窑变釉,外底露胎无釉。 此花盆托造型模仿宋代钧窑菱花式花盆托,釉色追求宋代钧窑瓷器的窑变釉。
“景德瓷,石湾陶”,人们以此来概括中国陶瓷的精髓。其实在明代正德年间,石湾窑就烧制出了五彩斑斓的彩釉陶。清代,石湾制陶业进入历史最辉煌时期。 据文献记载,在伊朗的希拉福遗址、非洲的东海岸、美国西海岸当年华人聚居的村落,特别在东南亚诸国,都可以看到石湾窑陶器的存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阿曼苏丹国索哈地区,也出土过五代南海官窑彩绘瓷盆、北宋南海奇石窑酱黑釉四耳罐、明代石湾杂色釉骑狮人物像和黑釉三足...
中国石湾,其制陶史始于新石器晚期,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自清代中叶后,“石湾瓦脊公仔”畅销国内外。至今,东南亚的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均发现不少庙宇装有石湾的“琉璃花饰瓦”或“瓦脊公仔”;在中国广东省内,保存“石湾瓦脊公仔”还较完好的有佛山祖庙、广州陈家祠、悦城龙母庙等。
“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石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区域,石湾陶塑技艺主要分布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使石湾成为我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 溯源石湾陶塑技艺是在日用陶...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的石湾窑,以制陶业闻名于世。佛山石湾窑开始于宋,兴盛于明清。由于其善于仿制宋钧窑,人们习惯称之为“广钧";又由于石湾窑产品为广东各窑杰出的代表作,石湾窑又被称为“广窑"。 石湾窑产品多采用本地陶土,器物形体厚重,胎骨暗灰,也有少量胎色呈白色或红色,其釉厚而光润,釉色丰富多彩,有青、黑、红、黄、蓝、白、紫等。这些彩釉由于配方不同,浓淡不一,因而所呈色泽繁多,仅青釉就有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