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磁州窑白地黑花“镇宅”铭狮纹枕,宋,高12cm,面横24.5cm,面纵17.6cm,底横19cm,底纵13.2cm。 枕呈八方体形,通体白地黑彩装饰。枕面绘一雄狮,昂首凝目,四肢紧绷,似要一跃而出。左侧以黑彩书写楷体“镇宅”二字。枕边缘以黑彩随枕形描绘八方边线,枕侧面绘缠枝花草。 此枕绘画用笔流畅,动物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寥寥数笔即让狮子威风凛凛、咄咄逼人的形象跃然枕面。 瓷枕以猛兽为纹,如...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9.4cm,口径3cm,足径9cm。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瘦长腹。通体绘有黑彩纹饰。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花瓣肥大,花叶纤细卷曲。画面虽然满密,但花、叶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 磁州窑中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最能体现出民窑那种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
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宋,高10.5cm,长28.3cm,宽19.8cm。 枕呈长方多边形,枕壁有八面,枕面和底部均出边。枕面与枕壁均有白地黑花装饰,枕面为篁竹一丛,枕壁为卷草纹。 在宋、金、元时期,瓷枕是磁州窑的主要器形之一。此枕采用简笔画法,笔触自然流畅,形象地表现出篁竹的挺拔与柔韧,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枕的底部戳印“张家造”款识。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进行遗址调查工作时,在磁...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宋,高12cm,枕面长32cm,宽23cm;底长31cm,宽21.5cm。 枕八方形,面、底出沿,枕壁棱角处有八条竹节状突起,背面有一通气孔,素底无釉。枕面白地上以黑彩描绘折枝牡丹一枝,并在花瓣、花叶上刻划出筋脉。枕面周边描绘黑彩边框。 此枕采用的竹节出筋装饰是宋代磁州窑的典型风格,枕面画面精细生动,为磁州窑的高档产品。 八方形枕是磁州窑常见的枕式,在窑址调查中发现有专...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宋,高10.4cm,长29.9cm,宽22.5cm。 枕呈腰圆形,枕面前低后高。白釉,枕面及枕侧以黑彩绘婴戏纹。枕面外周以双线勾勒如意形开光及双弦纹,开光与弦纹间饰四组卷枝纹。枕侧绘简单的花草纹。枕面主题纹饰画笔简练,描写两个婴孩玩耍,其中一孩儿头上落一只小鸟,孩儿惊愕不已,另一孩儿作兴奋状,欲上前捕捉小鸟。 在磁州窑器物当中,以婴戏为题材的很多,如池塘赶鸭、打陀螺、蹴...
枕,俗称"枕头",根据文物鉴定资料表明,最古老的枕是天然石块,以后为初步加工过的石块,并且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制作,如木、玉、铜、竹、瓷等。在中国古代,数量最多的当属瓷枕了。 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唐朝时开始大量生产,《唐书,五行志》载:"韦后姊七姨嫁将军冯太和,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这不仅反映出当时的婚俗,而且说明枕在古代既有生活用品的实用功能,又常常作...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负盛名的民间瓷窑,它那淳厚质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精湛独特的制作工艺,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彭城镇和磁县观台镇一带,两地宋代均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制瓷历史悠久,五代末北宋初期磁州窑制瓷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其烧造历史一直未曾中断,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宋、金时期...
文/图 黄卫文 瓷器鉴赏(十三)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负盛名的民间瓷窑,它那淳厚质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精湛独特的制作工艺,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彭城镇和磁县观台镇一带,两地宋代均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制瓷历史悠久,五代末北宋初期磁州窑制瓷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其烧造历史一直未曾中断,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宋、...
高33厘米 口径6.5厘米 北京东城安定门外元大都遗址出土 元代磁州窑以釉下彩绘为其特色,将中国绘画及书法艺术与中国瓷器完美地结合起来,笔意洒脱,不拘一格,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气息。四系扁壶是元代新创器形,古拙朴实,遒劲雄浑。
金(1115-1234) 高13.6厘米,长39.5厘米,宽1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长方形。枕面出檐,正面及各侧面都绘画黑彩纹饰:枕面开光内绘马旁一人拱手而立与一转首回身的妇人对语,另一长髯老者躲在山石后窥探。枕两端立面为开光荷花,内侧立面为开光牵牛花,画面整体运用了水墨画手法,其间房舍、山石、团云、树木远近点染,充满了生活气息。枕底有阳线双边楷书“王氏寿明”印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