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高36.5厘米。器呈八葵瓣式,口沿下双长方框内青花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通体绘青花五彩纹饰。 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瓷品种之一,陈浏《陶雅》记有“五彩能力最大,纵横变化,层出而未有穷也”。万历五彩瓷造型新颖别致,纹饰缜密,绘制精湛,施彩艳丽,尽展万历瓷器“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务极华丽”的艺术风格。花觚是万历时期的典型器物之一,造型多样,有圆...
绿釉陶器属低温铅釉陶,它是汉代出现并广泛流传的一种施釉陶器,是汉代制陶工艺的一项杰出代表。早期汉代壶为釉陶壶,通常素面无纹或于肩部饰以水波纹、席纹等,及至中、晚期铅绿釉出现后多于肩部饰浮雕,纹饰通常有人物纹,瑞兽纹,狩猎纹、车马纹等,十分精美、传神。汉代绿釉为铅釉,故时间久了釉面会生成一层金属泌出,呈银白色,非常美丽。 这件陶壶通高56.9厘米,直径25.8厘米,长颈,口微侈,削肩,凸腹敛...
和田玉因温润细腻而备受喜爱 温润如玉,温润或油性是和田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和田玉由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质地优良。表现在:一是由于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二是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脂肪)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是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三是有适中的透明度,即“水头好...
铜镜起源于先秦时期,直到明清时期玻璃镜传入后才被取代。在约4000年历史长河中,铜镜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昨日,三峡博物馆举办馆藏铜镜展,展出该馆收藏的170余面铜镜,最早的是战国时期的。据介绍,这些铜镜只是三峡博物馆馆藏的一部分,实际上馆藏总数超过700件。此次铜镜展将持续到10月8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西汉 星星围着太阳 反映:古人眼中的天文星象 星云纹镜多出现在西汉时...
华夏收藏网讯 铜镜是古人整束衣冠、修饰仪容的生活用具,起始于商周,汉代盛行,唐宋流行,明清衰落。铜镜的出现迄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是属于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为此,收藏古代铜镜在收藏界也被藏家们视为是一个重点收藏项目。其中,在广东番禺的资深古董收藏家黎润明先生,在铜镜收藏方面便是属于颇有实力的一位藏家。 由于早期是从事经商生意,黎润明先生有足够的资金去玩古董艺术品,为此他涉...
元瑞兽钮荷叶盖罐遗盖 元代龙泉窑兽钮露胎刻花剔地荷叶盖罐的遗盖,高13厘米,外径32厘米,口径22厘米,鼓顶宽沿荷叶形。更为罕见的是盖钮造型—— 一只瑞兽,高6.5厘米,四肢蹬坐,昂首挺立,竖起大耳,龇牙咧嘴,怒目圆瞪,威武雄壮,极具震撼力。此件瓷器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露胎装饰工艺的应用,除上述瑞兽外,在盖面鼓起的部分采用减地刻花法,露胎浅浮雕三朵缠枝牡丹花,使得器物凸现露胎及造型新工艺展现在...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明代青花是我国陶瓷烧造史上不容忽略的重要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凭借其玲珑秀奇、段巧工细,堪称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深受后人赏识。总体而言,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
收藏家:谷敏家族(美籍华裔) 收藏渠道:拍卖会 年代:清 尺寸:5×4.5×6.5 cm 重量:152克 印文:尚书之印 作者:杨璇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其多件名作,款识多为“杨璇”。然据清代高兆作著《观石录》中记载,“杨璇作狐钮、项上微紫—神品”,“杨璇作钮者八九,韩(干)马、戴(嵩)牛、包(鼎)虎,出匣森森向人,磅礴尽致,出色绘事。”可见...
田黄石,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属于寿山石中的珍品种类。田黄石有着独特的纹路,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田黄石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经开始采集田黄石,至明清时期田黄石盛名于世,当时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以收藏田黄石为荣,竞...
昨日,成都市考古队在成体考古作业现场发现了一方残破的瑞兽石雕。虽然与去年发现的镇水神兽均是瑞兽造像,但据考古工作人员初步判断,此次出土的石兽至少比镇水神兽“石萌萌”年轻了1200多岁。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这尊石兽残片出土地点在靠近成都市体育馆主体建筑的作业现场北侧,长约一米,最宽处60厘米左右,高约50厘米。据考古工作人员称,出土的仅仅是石兽的一部分,而且已经残破,几乎看不出这尊...
今年5月,成都市考古队在对成都体育中心南侧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隋朝的人工湖“摩诃池”遗址。7月初,明代蜀王府内河段旁的城壕也再次重见天日。日前,考古人员在遗址中首次发现了大型的沉木群,还出土了一具高1米左右的石像,被疑与“天府瑞兽”有关。对此,考古人员表示,此次出土的石兽年代为明代,“天府瑞兽”是秦汉时期文物,两者并非同一时代。 在蜀王府遗址出土的这块石雕残存部分并不起眼,通过观...
石像(前)和雕花柱础石(后)。 成都体育中心南面的考古工地,自去年底开始挖掘时就惊喜不断。唐宋时期的卵石小径,摩诃池东南一角遗迹、唐代官府衙署重地、明代蜀王府城壕、龙纹官窑瓷器……当发掘工作进入尾声,7月15日,记者从成都市考古工作队获悉,这片区域又出土了部分石兽和木结构建筑遗迹。发现两个残缺石块王府镇宅瑞兽 15日,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东北角处看到两块直径约1米的石块。其中...
御宝轩现身青铜器瑞兽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青铜器是显示贵族身份的礼器。青铜器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中国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远,青铜器则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文化遗产的...
这枚铜镜直径14.6厘米,为青铜质,镜为八瓣菱花形,半球形圆钮,素缘,内区雕有振翅欲飞的双鹊和奔跑游戏的狮子、麒麟各一只,中间填以卷草和花枝;外区为卷草、花枝、蝴蝶间隔相配的纹饰。整体内容丰富多彩,灵动活泼。(现珍藏于大唐西市博物馆)
唐代瑞兽双鹊青铜镜 这枚铜镜直径14.6厘米,为青铜质,镜为八瓣菱花形,半球形圆钮,素缘,内区雕有振翅欲飞的双鹊和奔跑游戏的狮子、麒麟各一只,中间填以卷草和花枝;外区为卷草、花枝、蝴蝶间隔相配的纹饰。整体内容丰富多彩,灵动活泼。(现珍藏于大唐西市博物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