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墙》展是由中美四大艺术馆共同合作,由著名国际策展人哈佛大学博士高明潞先生策划的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展览策划前后历时4年多,是策展人高名潞先生几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有关中国当代观念艺术的展览。其中徐冰的作品“鬼打墙”因其规模之大和所含的文化意义而备受关注。 艺术家:徐冰 作品名称:鬼打墙 媒介:装置 作品内容:在1990年,艺术家徐冰和他的工作队伍花了24天在北京郊区用墨拓印了长城...
地书拍卖现场 适逢端午佳节,华灯初上,泓盛2012春季拍卖会当代艺术/油画雕塑夜拍现场人气鼎盛,座无虚席,聚集了国内及海外的众多藏家、艺术同业以及各类媒体的关注。在当代艺术专场中倾力推出的徐冰《地书》项目,尤为夺人眼球。这是徐冰继“天书”、“英文方块字”之后对于语言研究的另一个高峰。在经过长达十年的研创过程后,徐冰的地书项目目前已包括了出版书籍、版...
适逢端午佳节,华灯初上,泓盛2012春季拍卖会当代艺术/油画雕塑夜拍现场人气鼎盛,座无虚席,聚集了国内及海外的众多藏家、艺术同业以及各类媒体的关注。在当代艺术专场中倾力推出的徐冰《地书》项目,尤为夺人眼球。这是徐冰继“天书”、“英文方块字”之后对于语言研究的另一个高峰。在经过长达十年的研创过程后,徐冰的地书项目目前已包括了出版书籍、版画、字库软件、动画、装置、工作室场景再现、概念店等,以各种不同的...
今年春拍众拍行都施展了不同的征集策略,但却不约而同地推层出新,有“江南油画第一拍”的上海泓盛今年不仅在长三角火了一把,并且在全国多地的巡展中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徐冰的《地书》。 早在今年的“艺术北京”中,徐冰的《地书》作品就出现在上海泓盛拍卖的展馆,并且挤满了观看的人群,其中不乏画廊主人和艺术品经纪人,而他们好奇的眼神也为这件作品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之后被告知,这件作品将于...
二十多年前,艺术家徐冰花了四年时间做了一本《天书》,那是一本没有人能读懂的书:他亲手刻制了4000多个似是而非、根本不存在的“假汉字”,然后用活字印刷术制作成书。 现在,徐冰又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了一本《地书》,全书没有一个文字,全部由各类标识和符号来完成。无论你国籍、年龄、文化、教育背景如何,只要你已被卷入当代生活,就完全可以读懂它。 “普天同文”...
记者 张润芝 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天书》至今仍然给人们深刻的印象:那些看似汉字的笔画组合,其实每个都不是汉字,作品好像可以阅读,但是无法进入。 今年,徐冰将自己的另一个作品《地书》出版成为一本书。《天书》都是再创造,《地书》却是只搜集没有创造,全部是符号、网络表情组合而成的。《天书》是看似可以读其实无法阅读的,《地书》则是看似混乱却真的在讲故事的,100多页的书里却没有一个传统文字——徐冰用...
日前,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的个展“地书”在上海举行,展示其小说《地书》的创作理念和过程。这本刚刚出版的《地书》,号称“任何人都读得懂”,而该书从内容到封面,没有一个文字,而是用各种标志和符号,讲述一个都市上班族一天24小时的符号化生活。有意思的是,这一看上去很时尚的作品,灵感却来源于中国象形文字。“最当代的艺术,真正的灵感来源有可能是我们古老传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徐冰说。 作为著名的当代艺术...
文:康巴兹 图片提供:诚品画廊 20多年前,徐冰开始创作《天书》。那是一本任何人都不可能读懂的“书”,因为里面的文字都是他自造的,就连他自己也未必认识;20多年后,徐冰又完成了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他取名叫《地书》。从《天书》到《地书》,徐冰带我们完成了一段“天上人间”的奇妙旅程。然而在他看来,这两本书都有一个理想,即“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徐冰近几年通过讲座发表的一系列言论至少牵扯到以下四个问题:一、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家、华人艺术家在海外的成功;二、中国当代艺术有没有批评;三、什么是“当代艺术”;四、什么是“传统”。在我看来,徐冰回答这四个问题的口气极为自信,堪称傲慢。 作者:廖上飞 徐冰近几年通过讲座发表的一系列言论至少牵扯到以下四个问题:一、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家、华人艺术家在海外的成功;二、中国当代艺术有没有批评;三、什么是...
徐冰,1955年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邀请,作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现任中央美院副院长。 没有一个字的小说你见过吗?现在有人写出来了,他就是徐冰。把符号学的元素...
它不是绘本,也不是漫画,但100多页的书里却没有一个传统文字,甚至连版权页也没有一个字,但是,无论身处哪种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是有当代生活经验的人,就可以读懂这本书。这本名为《地书》的无字之书,是当代艺术家徐冰继《天书》和《新英文书法》玩味文字游戏后,历时7年创作的“新象形文字”作品。近期,徐冰正携《地书》在上海展览,同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版的《地书》也将与读者见面。 早在...
《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展》展场外景 《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展》展场内景 2012年4月16日,作为2012年第四十一届伦敦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系列活动中唯一的艺术展,《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展》在伦敦市中心的拉-盖拉里亚艺术中心(La Galleria Pall Mall)的展厅里举行了隆重的开幕...
去年看了徐冰20几万字的访谈后,顺手摘录和梳理了一下。徐冰、方力钧(微博)等人的文字给我的感受是:不耍花腔、不吊书袋、文字通俗但把问题谈的很清楚、准确。而且,这些人的精彩之处在于对“基本问题”的准确、清晰把握。这几年的最大感受是:大家热衷于讨论“高级问题”,但显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基本知识”的欠缺,很多话语的前提都有问题或者不成立。 以下文字,是从徐冰各类谈话中摘录出来的: 用你的创造性和智...
作品图片 作品图片 作品图片 文_张丽丽 图_夏高强 从纽约回来,徐冰就搬到这间工作室,算起来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工作室分上下两层,正如工作室门牌号上的特别标志:B25-26。工作室的楼下是休息区,楼上是创作空间。徐冰大部分时间就穿梭于楼上与楼下之间。 采访当天,徐冰十分忙碌,他在为即将举办的展览做着准备工作。徐冰与助手交谈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再搭配他身上的一袭黑衣,恰如其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