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由深圳美术馆、北京画院主办的“翠壑流云——刘旭山水画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刘旭主攻山水,尤擅青绿染法,从整体面貌上看,刘旭作品仍系现代山水,只是在设色上以现代绘画理念强化丰富性。 中国山水画设色传统丰衍,有青绿叠晕赋彩诸法,或有金碧山水者,或见青绿山水者。明?唐志契说,宋代金碧山水“宣和年间已有之。”但他认为,“金碧者,石青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绘事微言》)然...
范宽《溪山行旅图》 现实生活里的风水,多涉建筑的经营位置,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人为主角。山水画中的风水涉及画面的空间布局,也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但貌似以人为配角。从风水的角度看古代山水,画中物象皆为符号,本文只说其中的龙脉一题。 西方现代符号学传到中国,中国古老的风水之学也传到西方。风水,西语译作Fengshui,取汉语发音,以免意译失真。但对其意稍加阐释,英译便作art of pl...
中国画是非常注重意境表现的,而意境表现并不是眼见的实录,而是“授之于眼,游之于心”的心灵感悟的化境,不同的意境创造取决于画家的审美、气质、品格、学养、经历、性情与独特的笔墨表现语言。 唐人画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绝不可笔到意不到。行笔要高度控制,控制到每一点,所谓“积点成线”,这才能有意识地支使线条反映出细致、微妙的内容。 ...
龙志军,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国画师从着名画家张贤、张林荣先生。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中国画研究会展览部副主任。桂林七人国画馆副馆长。作品在《华夏美术》、《画界》、《中国画论坛》、《国画经典》、《书画报》等多家专业美术杂志发表及评述。其作品多次在在全国及省、市级展览中入选并获奖。 龙志军先生深知中国山水画之博大精深,艺趣无尽之道,以...
5月2日, “江山清晖——纪念谭建丞先生诞辰120周年谭建丞山水画册页特展”在湖州市博物馆二楼临展厅正式开展。展览通过展示谭建丞先生百余幅山水画册页,全面展现其高超的艺术造诣。 谭建丞(1898—1995)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画领域中艺擅“四绝”的一位大家。他的艺术充满了儒雅的江南气度,更有精思敏悟的文人才华与世少其俦的传统功力所铸成的“金石味”和“文人气”。他的作品以功力深厚、雄浑苍老、大气...
15日上午,“造化心源•当代山水画系列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约 300件作品以多元的美学立意来诠释当代山水画的历史文脉及承传发展,喜欢山水画的朋友,快去瞧瞧吧。 据悉,本次展览在“造化心源”主题下,分为“坐望云起·全国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天地栖境·方向水墨作品展”、“游心方外·艺术家眼中的山水”以及“院风新锐·当代青年山水画提名展”四个板块,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大专业艺术机构的优秀艺术家的...
战乱纷争的魏晋南北朝,在道家“天人合一”、儒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等思想影响下,不安的人们将视线从人与事转移到山与水,寄情其中,寻求安抚与慰藉。山与水犹如一剂良药,治愈了惶恐的人们,也促成了依附人物画存在的山水画独立成科。自此,文人画师们将情思与山水交融,付诸笔端,在勾皴点染、干湿浓淡、开合散聚中追求意境与气韵,于艺术主张与情感表达中探索风格传变,创作出不朽的山水画作。作为临摹学习的画稿、情感...
李中华。原名:李善福,男,汉族,1971生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现定居于,江苏苏州。自幼酷爱绘画,潜心研究山水画二十多年,已经创出自己的风格,成为江南一带乡土画家的杰出代表之一;现为湖南长沙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中华,专业素质全面,既擅长山水也精于书法,花鸟、人物等。为人淡薄,不重名利,他在艺术上主张,(三真)即景真、情真、笔墨真。他的山水画,生活气息浓厚,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给人以...
学画山水当从画树入手,这是历代山水画家的基本共识。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有“画须先工树木”之语,龚贤《课徒画稿》有“画山水先学画树”之说,《芥子园画传》有“画山水必先画树”之论。 《梦幻居画学简明》引前人语曰:“山有家法,树无家法。凡写山水必先写树。树成之后,诸家山石俱可任意配搭。”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一般情况下,树是可以独立成画的,而山石则较少单纯构成完整的画面。并且,以中国画的常见构...
在中国艺术界,特别是中国山水画领域,身为中国画学会秘书长的邓维东不仅大力推动中国山水画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同时也身体力行,以其精美的山水画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探索中国山水画的新高度。他不是走马观花的猎奇者,也不是浮光掠影的浅尝者,邓维东始终将艺术视为自己的生命,用勤劳的汗水,超前的意识,博大的胸怀,大胆创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他胸怀着一个艺术家的远大的目标,承载着一个新时代艺术家的责任感和使命...
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复兴,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是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卷。而不是据传为宋代“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因为《千里江山图》的成画时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千里江山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幅杰作。 《千里江山图》作为一幅青绿山水巨制,其有据可查出现于世的时间是明末清初。关于这件作品,在它横空出世之前,无任何文献记载。就“希孟”这一画家而言,...
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 文|楚寻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泣下。” 中国人对山水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寄托,丰茂温暖抑或枯寒沧桑都是境随心转的心灵映射。 “高山仰止”是品德崇高的象征,雄伟博大的自然山水之本体精神古往今来都为文人墨客所倾怀。 一、“写意”精神下的中国山水画文脉传承 老庄与禅宗哲学思想是中国山水...
10月28日,“大好山河——陈岩山水画全国巡展•湖州站”在湖州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书画》杂志社、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局、湖州市文联、湖州市政协书画联谊会联合主办。仪式中陈岩先生捐赠作品《丁酉年秋日》给湖州市博物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陈岩先生近年来创作的46幅山水精品,其创作气势磅礴,纵横山水,设色丰富奇特,构图隽永,得到启功、白雪石、黄苗子、黄永玉等大师的肯定...
弘仁的《节寿图轴》山水画,是一幅画在绢上的比较早的作品。画家51岁的时候画的,风格面貌已经成熟,松树干上有皴擦,石头做了渲染,画得很生动。特别是水,画得有一层一层流动的感觉。当代的一些山水画,常常画山就有水,但是不能明确“水”在画面中所起到的作用。所以水容易画得很概念,留空白就代表水,如果瀑布就从源头一直画到下端,好像瀑布很短、很矮,一眼能够全部看到,这都是不妥当的。其实对于自然山水中的溪流、瀑布...
提及“扬州八怪”的作品,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花鸟画的成就斐然,其实“八怪”的绘画题材多样,山水、人物、花鸟等几乎是无所不包。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林树中主编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陈传席主编的《海外珍藏中国名画》等著记载:在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私人藏家的手中,3000余幅传世的“扬州八怪”的作品中,山水画作有数百幅之多。从传世的山水画的数量上来看,相对于花鸟画和人物画确实要少很多。这应与八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