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日至7日,国家文物局在山西太原举办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培训班”。来自教育部、国资委、国家宗教局、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后勤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民革中央委员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中央各有关部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部门的100余名相关负责人员参加此次培训班。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开班仪式并为全体学员讲课。他以“文物保护单位制度是遗...
太原市抗战文物收藏家高六模,收藏有1万多件抗战文物。4月24日,高六模告诉记者,省文物局已批准他筹办个人抗战博物馆。 受父亲影响,高六模从小对抗战历史就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世纪90年代,依靠经商构建的经济实力,高六模开始收藏抗战文物。他主要从民间征集,生活在各地的抗战老兵是他重要的征集对象。在收藏抗战文物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抗战老兵,老兵们当年为抵御外辱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和抗战经历,令他感...
山西省太原市考古研究所10日发布最新考古发掘报告,在太原晋祠村发现一座后晋时期的古墓葬,这是迄今为止,具有4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太原发现的唯一一座后晋墓葬。 该墓葬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村,西边是悬瓮山,南面毗邻晋祠,北3公里处是春秋至五代时期的晋阳古城遗址。墓葬为单砖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和墓室组成。 墓室为仿木结构砖雕彩绘,周壁砌有6根红色柱子,柱顶两侧绘有黑彩阑额,上接一斗...
4月9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文物局正式启动“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内涵研究与传播能力建设”项目,我市将以“讲太原故事扬晋韵唐风”为主题,为166处文物景观征集解说词。 目前,在我市215处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尚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太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14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66处没有解说词。活动从即日起至5月...
出土的镇远桥上车辙清晰可见。 视觉中国图 山西太原地铁2号线北大街站施工中发掘出土了一座石拱桥,据史料断定其名为“镇远桥”。3月2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微博称,目前镇远桥已被搬迁保护,确保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 镇远桥已被搬迁保护 镇远桥是在去年秋被发掘出来的,由于位置正处于地铁基坑和拟建解放路北大街跨线桥高架桩基处,是否在原址进行保护,给有关部门带来了难题。从2月8日起,镇远桥开...
山西省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基地2月1日落户太原市五一广场东侧,此举旨在彰显山西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的“工匠精神”,可谓是奇珍异士“各显神通”。 山西省非遗文创基地由非遗展示区、创意蜂巢文创公寓、非遗晋味老街坊、群众文化小剧场和画廊五大区域组成,由山西省十大文化产业集团之一的山西工艺美术集团和山西省文化馆共同出资打造。 山西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山西工美集团董事长李荣钢介绍说,该基地旨...
2月3日,由山西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宜昌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6家文物机构联合举办的“争锋——晋楚文明特展”在太原山西博物院开展。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展示晋楚两国文明,展出的660余件珍贵文物涵盖了晋楚争锋的各时期。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介绍,两周时期,以晋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和以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明,在竞争中各自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先秦时代“多元一...
700余件晋商老字号茶品吸引众多民众前来观看。郭飞颖摄 “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享有声誉的晋商精神历来被人所推崇。而晋商故里山西晋中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其地位更是不言而喻。万里茶道晋商遗珍展于1月9日在太原首展,700余件晋商老字号茶品吸引众多民众前来观看。 本次展出的茶品包装可谓多种多样,有瓷器、陶器、紫砂器、玉器、木器、竹器、铜器、银器、柳条、浦叶、漆器、皮...
12月16日,云冈石窟艺术馆在山东青岛城市传媒广场揭幕。借助最新的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最大的第3洞窟“走”出千年石窟。 据了解,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原比例三维打印复制项目历时2年完成,复制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高10米。艺术馆内正面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两侧菩萨高约6米。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多图像三维重建相结合...
12月19日,山西首届“丝路遗珍”暨第二届社区居民收藏文化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展,展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遗存的各种票据单据、海捞瓷器、老茶具、茶杯、茶壶、铜镜、书法绘画近200件展品,旨在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引领市民重温历史、了解丝路相关的知识,感受社会、历史的变迁。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往来的重要通道,这条道路在中国境内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门关直通...
2017年11月4日,探访山西太原镇远桥。镇远桥始建于明代,位于太原府城镇远门外的护城河。今年秋季,这座被尘封70多年的明代古桥在太原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北大街站的施工区域内被挖出,考古部门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该遗迹位于北大街-解放北路交叉口西北,明清太原府城镇远门(大北门)瓮城城外。据乾隆《太原府志》卷十“津梁”记载:“镇远桥在北门镇远门外”。因此,这座因地铁施工而重见天...
10月25日至26日,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第七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科学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山西大学以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安徽等七省文物考古界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主要围绕黄淮七省在中国文明起源及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及黄淮七省两周考古新发现、新认识展开交流讨论。 开幕式由山西...
24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太原市文物保护和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目前,我市文物“家底”丰厚,文保能力还需加强。 我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1处...
山西艺术名家在孟家井村创作瓷绘。胡健摄 10月17日,山西省首届瓷上花鸟画艺术创作活动在创烧于宋代的太原孟家井古窑址举行,在为期4天的创作活动中,共有来自山西省内60余位画家在此创作,为孟家井陶瓷文化村的建设“打头阵”。 根据史料记载,孟家井窑创烧于宋代,元、明为其鼎盛期,至清代产量减少,民国仍在烧制。据《永乐大典》记载,“瓷窑在榆次北六十里孟家井。按《晋阳志》云,窑五十座。” ...
吕成贵和顾全罗在自己的照片前,回忆一起保护长城的经历。武俊杰摄 年过六旬的顾全罗没有想到会以“长城守卫军”的身份出现在长城保护计划的活动中。10月14日,顾全罗和吕成贵两位现实中的“长城守卫军”与游戏中的Coser在山西太原碰面,为保护长城助力。 当日,《王者荣耀》中的“长城守卫军”Coser出现在太原王者荣耀城市海选赛现场,这些Coser身着游戏中的服装,一一登台亮相。作为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