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颍州晚报日前报道了“根据《阜阳市历史风貌保护专项规划2015—2030》,阜城15处文物古迹将受到城市紫线保护”一事,有读者咨询这15处文物古迹的相关情况。就此,颍州晚报记者采访了市文物管理局负责人。 市文物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这15处紫线保护的文物古迹分别是:奎星楼、文峰塔、颍州古城墙、资福寺地藏殿、城隍庙、潘氏公馆、颍州卫、义仓、会老堂、金种子酿酒古窖池群、刘公祠、东岳庙相让台、阜阳大...
记者日前从市文物管理局了解到,《阜阳市历史风貌保护专项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与会专家对规划编制需要注意的问题、编制需要增加的内容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规划,文峰塔等十余处文保单位将有城市紫线保护。 据了解,《规划》所称的“文物古迹”,包括阜阳三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以及近现代优秀建筑,分为四类,即文物保护单位、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近现代优...
日前,太和县博物馆接受一批社会捐赠文物,共计24件器物。 据了解,该24件器物来自太和县籍人士张铸三,他将自己近年来在家乡农田或施工工地捡到的器物全部捐献给太和县博物馆,其中包括新石器时期的砍砸器、石錛,汉代陶罐,唐代青釉碗,宋代瓷碗和清代砚台、铜钱等,这些器物对研究太和县史前聚落人和汉、唐、宋、清等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及经济形态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据悉,2015年以来,太...
记者日前从市文广新体局获悉,太和县公布的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显示,中共太和县委第一届县委旧址、新郪遗址两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我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109处。 据了解,中共太和县委第一届县委旧址位于老城区老街,原为杨虎城第十军驻地和皖北特委活动旧址。新郪遗址则位于安徽太和县赵庙镇东北3公里处的城坑子村,当地人称前城孜。新郪遗址是阜阳最为久远的古城之一,...
近日,阜阳市文物局接报,颍泉区北京西路古泉新村安置工地发现一座墓葬。该市文物局迅速组织人员赶往现场,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该墓葬呈倒扣船形青砖结构,墓两侧墓砖呈弧形垒砌,顶部尖状。墓开口距地面约7.8米,长约2.78米,宽约1.73米,墓门处宽约0.93米,墓室深约1.07米。经过细致清理发掘,出土了陶罐、瓷器残片等标本并对墓主人的头骨、牙齿、胫骨等进行了提取收集。根据...
近日,市文物管理局在对阜阳城隍庙院内广场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一块带有 “道光十七年重修城隍庙街道並神…… ”字样碑刻 ,碑刻虽残, 但字迹清晰可辨。据市文物专家判断,这块碑刻的出土,为验证城隍庙历史变迁及周边街区变迁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3月11日,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家族性古墓葬群。太和县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3月22日,颍州晚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这次考古发掘共发现古墓葬5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3座。目前,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施工已经暂停,出土文物将免费展出。 3月14日,颍州晚报记者看到,现场发掘的古墓葬共3座,其中单棺墓1座,夫妻合葬墓2座,东西方向排列。 据介绍,...
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 墓内出土物品 3月11日,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古墓。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现场的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古墓3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1座。 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其中1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五品顶戴。 3座...
大水缸、枸柳筐、挂满玉米棒子的粮仓……当看到这些带有浓郁乡土风情的老物件时,会让人恍然以为来到了过去时代的某个小村庄,其实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粮仓博物馆里见到的场景。 驱车沿阜城主干道人民路一路往西,行至安徽祥源文化旅游城门前,便到了中国粮仓博物馆。据了解,中国粮仓博物馆由祥源控股集团斥资建设,是该集团继去年6月份打造中国祁红博物馆之后,为社会呈现的又一主题博物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名片...
近日,阜阳市文物局对一些社会流散文物进行征集收购,这批珍贵文物主要有方形陶盒、陶罐、陶俑、陶壶、陶灶、陶鼎、陶盘、陶缸等10余件,大多属于汉代时期,部分文物保存较为完好,尤其是陶俑虽略有破碎,但表情栩栩如生,造型生动,有站姿、跪姿,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该批文物对丰富阜阳市文物藏品种类,研究社会风俗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去年10月28日,记者报道了颍上县润河镇六庄寺村有处远近闻名的古民居,已88岁高龄的古民居主人徐华堂老人,希望文物部门能将老宅院纳入保护范围,给后人留下这处文化遗产。前不久,颍上县文广新局推荐“六庄寺古宅”为县级第五批文保单位的报告获颍上县政府批复,批复同意“六庄寺古宅”为颍上县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颍上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可表示,为更好地保护这处古宅,他已与省古建筑专家联系,请专家来实地论证...
近期,阜阳市文物局及时对一些个人收藏的社会流散文物进行了征集收购,这批珍贵文物主要有方形陶盒、陶罐、陶俑、陶壶、陶灶、陶鼎,陶盘,陶缸等十余件,大多属于汉代时期器型,部分文物保存较为完好,尤其是陶俑虽有略有破碎,但表情栩栩如生、造型生动,有站姿、跪姿,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对丰富该市文物藏品种类,研究社会风俗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1977年出土的阜阳汉简内容非常丰富,有《苍颉篇》《诗经》《万物》《周易》等多种古籍。经过近四十年的整理工作以及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学、中医学等专业领域的学者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与居延汉简等相比,阜阳汉简的研究还显得相对薄弱,有待于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阜阳汉简;研究;综述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汉简《诗经》出土于阜阳双古堆汉墓,学术界认定墓主为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时间为文帝中期。文章全面考察出土器物和器物铭文,对比分析汉代相关制度与文献记载,发现旧说与出土的半两钱等器物及大量铭文不合,出土器物与铭文证明墓主为第三代汝阴侯夏侯赐,汉简《诗经》抄写于景帝前期。 【关键词:】汉简《诗经》; 汝阴侯; 纪年铭文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第3期
近日,群众丁学辉、吴晓东在土中捡到一个青花小碗,主动上交国家,使出土文物得到及时妥善的保护。经初步鉴定,该青花碗为清代中期青花盖碗,碗体保存较为完好。此一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安徽阜阳市这一时期瓷器有关工艺制造、瓷器窑口、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实物证据。 1月 4日,阜阳市文物局对上交文物的群众丁学辉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文物部门肯定了他们保护国家文物的良好道德风范。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阜阳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