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战国云雷纹兽首铜鼎(见图),1978年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口径长轴14厘米,短轴12厘米,通高13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该器口呈椭圆形,方沿平折、曲口、束颈、垂腹、圜底,口沿上有对称附耳,底有三蹄足。在双耳之间的前沿上,有一兽首昂首耸立,高出器表,与兽首对面的口沿外,有狭条状兽尾与之对应。其兽首双耳高耸,双目圆睁,就连嘴唇胡须,也刻画细微,生动逼真,活像一只憨态可掬的野兔,着实令人喜爱。耳饰三角形...
近日,记者从泾川县文物部门获悉,泾川新出土一批元代“水泉禅寺”文物。其中一件铜鼎保存基本完好,铸造于元代辛卯年(1291),这是泾川县自2013年出土宋代龙兴寺陶棺及舍利等重要文物后,又一次重要文物发现。 这组铜器是城关镇共池村农户史某在旧宅重建时于两个塌陷窑洞间隔区发现的。其中铜鼎保存基本完好,品相较佳,高60厘米,外口径48.5厘米,两耳间距54.5厘米。鼎口上沿的铭文显示,该鼎铸造...
甘肃省泾川县日前出土一件保存完好的元代铜鼎,铜鼎纹饰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文化符号。 泾川县博物馆馆长魏海峰介绍,近日泾川城关镇共池村村民史福林在重建旧宅时发现了这件铜鼎,“该铜鼎保存基本完好,品相较佳,是一次重要文物发现。根据鼎口上沿的铭文记载,其造于元代辛卯年(公元1291年),系泾川水泉禅寺法堂内用品。” “公元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曾用八思巴文敕赐水泉禅寺,要求佛教徒、道教徒等信众和谐...
出土的铜鼎 4月25日,记者从平凉市泾川县获悉,泾川县文物部门根据基层文保员提供的信息,通过广泛调查摸排及上门教育动员,于日前在城关镇共池村农户史某家收回了一组元代铜器。 据悉,这组铜器是史某在旧宅重建时于地坑内的两个塌陷窑洞间隔区发现的。文保员得知后,向泾川县文物部门提供了相关信息。4月20日,平凉市与泾川县考古工作者将这组元代铜器收回,并对这组出土文物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考古...
4月24日,工作人员展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青铜鼎(国家一级文物)。 今天,随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外箱,武曌金简、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青铜鼎、汝官窑天青釉瓷瓶三件国宝在长沙展露真容。4月28日-8月14日,“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将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时光临的还有300余件河南国宝。 本次展览由湖南省博物馆联袂河南博物院...
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 近日,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战国铁足铜鼎——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将得到科学保护修复。 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该鼎为中山王墓中同时出土的9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鼎身刻有铭文469字,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外的一个国家,公元前296年被赵国吞并。作为国宝级文...
来自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的消息,经过两年多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该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伊川县发现大量春秋时期墓葬及一座汉代古城。 据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人介绍,史书记载“公元前638年陆浑戎迁入伊川”,该市文物部门对和陆浑戎有关的线索非常重视。2013年夏,当他们听说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盗墓活动猖獗时,立即意识到有人在“打探”陆浑戎的消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了抢救性发掘。 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共发现...
此前从墓里出土的玉剑 东南角椁板下发现铜鼎 12月8日,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的清理工作仍在进行。继前几日提取了大量漆器、玉器后,考古人员又在主椁室东南角发现西汉时期的铜鼎,数量多达9个。有专家认为,按照商周礼制,九鼎代表最高权力。这9个铜鼎的出土,再次将墓主身份指向当过27天皇帝的刘贺。 记者了解到,南昌西汉大墓主棺初步定于12月10日开棺,实验室考古工作目前已经启动了,国内首个考古低...
以往古董商将青铜器一般分为:兵器、礼器、乐器和杂器四大类。但我们常见的是鼎和爵杯。所谓爵杯是古代饮酒器皿,也是祭祀用的礼器,而鼎则是夏商周三代传国之宝器,也是礼器。鼎可用作煮、盛食物为炊器,也可作为烹人之刑器,还可用炼丹、煮茶、熬药之用。 鼎有大小不同,形状有二类,圆形三足双耳鼎,长方形四足二耳鼎,以往古玩家称圆形鼎为“西瓜鼎”,称长方鼎为“马槽鼎”,叫得很形象。古代人鼎的用途很多,铸造多,...
“王子午”铜鼎。 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展”和“恐龙蛋·诞恐龙”展览,23日在浙江自然博物馆开幕。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以中原出土的动物造型器物为主,辅以现代动物标本,相映成趣。 动物映像展览,有从河南博物院的众多收藏中遴选出与动物有关的132件(组)古代青铜、陶瓷、玉石、珐琅、象牙、丝织和砖瓦等文物,其中“王子午”铜鼎、兽面纹铜瓿、龙虎纹镂空...
记者4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该省旬阳县一村民在宅基地挖庄基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铜鼎、铜钫等物,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推断为汉代土坑墓。 据了解,当地文物部门接报称甘溪镇一村民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文物是村民在宅基地挖庄基过程中所发现,施工方拨打了文物部门电话提供了线索。考古人员到达现场时已出土铜鼎、铜钫各2件,铜勺1件,“半两”铜币2枚。铜器均已残损,“半两”铜币锈蚀较...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安徽省各地废旧物资回收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很多市县文物、档案部门从杂铜、废纸中拣选出不少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0年1月,宣城县文化局从县废品回收公司仓库拣选出一组青铜器,后由宣城市博物馆收藏。现就其中的两件青铜鼎及相关问题,谈点初步认识。 夔龙纹鼎 方唇,侈口,折沿,弧腹,圜底,三兽蹄足,两端粗中间细,口沿上直立双耳,耳外侧饰两道凹弦纹,口...
战国云雷纹兽首铜鼎 战国云雷纹兽首铜鼎(见图),1978年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口径长轴14厘米,短轴12厘米,通高13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该器口呈椭圆形,方沿平折、曲口、束颈、垂腹、圜底,口沿上有对称附耳,底有三蹄足。在双耳之间的前沿上,有一兽首昂首耸立,高出器表,与兽首对面的口沿外,有狭条状兽尾与之对应。其兽首双耳高耸,双目圆睁,就连嘴唇胡须,也刻画细微,生动逼真,活像一只憨态可掬的野...
在现代,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烹饪锅具功能多样,且用起来方便快捷。但如果回溯到三千年前的西周,你知道那时的人们是用什么来烹饪食材吗?答案有青铜鼎、鬲、簋、盂等。但不同于现代烹饪食器的大众化,那时的这些青铜食器唯有贵族才能“消费”。 青铜鼎,既是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也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合肥的“地下博物馆”便深藏着一个代号为S341的西周青铜鼎,它造型质朴简单,却不失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