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麻姑献寿麻姑献寿 在颐和园展厅,有一尊精美的清代掐丝珐琅麻姑献寿铜像。仙女麻姑亭亭而立,髻下长发飘逸,围有紫色脖巾,腰间丝带飘逸,金光灿灿。特别是那身衣裳,纹理奇特,并非帛锦,实为树叶缝制,让人返璞归真。麻姑身前伫立的仙鹤,引脖侧目,仿佛羞视。 全器工艺融铸鎏金、掐丝珐琅、镶嵌技法于一体,其质佳、形美、色艳之宫廷风格浓厚,乃礼仪祥瑞佳器。这尊铜像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掐丝珐琅工艺,也就是常说的景泰...
皇家御用之器——珐琅,掐丝珐琅之所以在几百年里成为宫廷专有的华贵艺术,一方面因为铜胎掐丝珐琅价值不菲,尤其是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全由纯铜制成,极少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丝珐琅与生俱来的钟鼎富贵之气,与文人阶层的隐逸风度形成极大反照,因此被历代帝王当作独一无二的皇权与财富的象征。 五闲堂此次征集得一件珐琅臻品——双耳掐丝珐琅开光麒麟梅瓶。此梅瓶不仅传承了珐琅特有的华贵和瑰...
市民正在观赏景泰蓝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 3月12日,“流金溢彩•国粹新颜”当代景泰蓝精品艺术展媒体见面会在贵阳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本次展出的60余件精选的景泰蓝作品于12日亮相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展出活动将举行至5月12日,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观赏。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在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又名景泰蓝...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厂”——造办处,下设几十个作坊,珐琅作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扬州、广州、九江、北京等地也制作具有地方风格的掐丝珐琅。 有清一代署有官方年款的掐丝珐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康熙朝掐丝珐琅基本有三种风格:其一是具有晚明风格的大器,如故宫博物院藏龙纹大盘、仿汉壶等,这部分器物过去一直定为明晚期。掐丝珐琅八不正瓶,在掐丝上仍具有明晚期的痕迹,...
“御用监”为明代制作珐琅器的官方机构。整个明代,仅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的器物署有官方年款。因明早期的洪武、永乐没有署款的标准器,故在年代鉴别上有一定的难度与模糊性,但在实物中确有一些珐琅器具有早于宣德而又不同于元代的特点风格,如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贯耳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簋式炉等。 宣德款掐丝珐琅的器形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铜器相似,有罐、碗、盘、盒、花觚、炉、双陆盘等;纹饰以勾莲花为主,并出...
(1)这是羊文物展中展出的商代晚期青铜羊首提梁卣(2月12日摄)。 当日,南京博物院为迎接农历羊年新春而举办的“大吉羊”院藏羊文物精品展对媒体进行预展。此次展览精选自商代以来各时期、各品类羊文物近百件(套),按器物、绘画等分类陈列,展示中国羊文物的精美,介绍趋吉纳福、平安祥瑞的传统羊文化。展览将于2月14日正式开幕。孙参摄 (2)这是羊文物展中展出的晚清银质绵羊摆件(上左)、清乾隆年间...
明早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卉三足鬲式炉 炉身造型作仿古设计,以鬲器样貌为形,体现沉浑厚重之感,古朴端正之貌,颇具历史气息。炉器样式自南宋晚期龙泉窑便已烧制,沿直明清不衰,炉身平沿,厚唇略作外翻,束颈,溜肩,鼓腹,器底设三足,样制规矩,体例规范。炉器唇口、矮足分以镀金装饰,金光闪耀,呈现富丽高雅之态。器表以掐丝珐琅施绘装饰,腹身中央以紫釉为地,上绘缠枝莲花造型,莲花呈正面姿态,花瓣茂盛绽开,娇羞微...
明中期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梅瓶 梅瓶平沿,小口外撇,短颈,丰肩,腹至足渐收,整器端庄秀雅,予人安宁沉郁之感。瓶身器表以黑色釉料为地,上施掐丝珐琅工艺,器身于口、颈、肩、足分绘镀金环线,将瓶身画面予以分隔调整,使于各部分绘不同题材图案。梅瓶腹部主体环周分绘秋葵,牡丹,莲花题材,秋葵分黄、粉两色生于同一枝干之上,周围草叶细长微卷,花瓣枝叶宛若随风飘摆,向一侧倾斜。莲花施色近白,花瓣层累繁密,似正从花...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春寿盖盒 盖盒通体呈圆扁形制,体分上下两部,中间以子母口相合,整体呈现庄重端正之态。盖盒器表施珐琅彩绘工艺,外壁以深浅蓝釉为地,上部盒盖隆起,中心主体以六面棱纹为地掐丝勾绘楷书“春”字图案,“春”字中心则又开光绘寿星图画,寿星手执祥物,端坐于苍松树下,面部以铜铸镏金浮雕形式嵌于其画之上,寿星面容满面皱纹,但笑逐颜开,精神矍铄,充满喜庆气氛。“春寿”图案周围描绘神龙八宝题材,彰...
明早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卉三足鬲式炉 炉身造型作仿古设计,以鬲器样貌为形,体现沉浑厚重之感,古朴端正之貌,颇具历史气息。炉器样式自南宋晚期龙泉窑便已烧制,沿直明清不衰,炉身平沿,厚唇略作外翻,束颈,溜肩,鼓腹,器底设三足,样制规矩,体例规范。炉器唇口、矮足分以镀金装饰,金光闪耀,呈现富丽高雅之态。器表以掐丝珐琅施绘装饰,腹身中央以紫釉为地,上绘缠枝莲花造型,莲花呈正面姿态,花瓣茂盛绽开,...
中国的掐丝珐琅器是在元代吸收借鉴了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珐琅制作工艺而发展起来的。 到了明代早期,掐丝珐琅器以其金碧辉煌、华丽富贵的外观效果,深得帝王的青睐。 明代早期的掐丝珐琅器以宣德朝的最为典型。 宣德朝的掐丝珐琅器在釉色上,多以浅蓝色珐琅釉作地,用深蓝、红、黄、紫、白、绿等色表现图案纹样。色调浓郁雅正,釉面光泽润和。 在纹样上,主题纹样亦为缠枝莲花纹。并且沿袭元代...
近年来,珐琅器的受宠也使得市场出现一些仿品,有些高仿品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除了用机器大批量制作的廉价景泰蓝外,也有部分人炒作回流的工艺品,把他们当古董卖。对于这些所谓“景泰蓝”,业内称之为“景泰滥”。除做工粗糙以外,假珐琅使用的釉料为塑胶树脂,这种材质不耐久,也不耐高温,容易腐蚀和磨损,不长时间便会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泽。 真珐琅表面呈水晶玻璃般的光泽和坚硬质感,而仿珐琅性质偏软,表面...
掐丝珐琅的市场收藏行情逐年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人们的收藏热情也被再次激发起来。掐丝珐琅凭借近年来拍场上的不俗成绩,受到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关注,正在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新 “宠儿”。 景泰蓝俗称 “铜胎掐丝珐琅器”,以明代宣德、景泰两朝为代表,最具投资收藏价值,而清代的珐琅器制作规模较大,在康乾时期有很多是仿造 “景泰年制”款的,制作精良、风格清秀,也极具收藏价值。景泰蓝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
熊氏珐琅第三代传人熊松涛,是国内唯一一个能为欧洲高级手表品牌定制表盘的珐琅大师,他正在潜心打造珐琅表盘。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近年来,市场收藏行情逐年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随着掐丝珐琅价格的进一步走高,人们的收藏热情也被再次激发起来。近日,记者在北京造访了熊氏珐琅第三代传人熊松涛和他的珐琅厂。熊松涛透露,珐琅工艺大师全球仅存不到10人,掐丝珐琅的市场行情逐年升温。据悉,由于珐琅...
掐丝珐琅兽面纹甗,清乾隆,通高17.4cm,口径8cm,足距2.6cm。清宫旧藏。 甗为上甑下鬲,双绳纹立耳。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地,盖顶有莲花座錾云龙纹钮,盖面饰兽面纹,甑口沿下饰宝蓝色釉掐丝变形兽面纹,外壁饰蕉叶纹内掐丝兽面纹。鬲的三袋足亦饰兽面纹,足及底为铜镀金,底正中镌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器造型仿古铜器甗而作,工艺精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