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山东团开放团组会上提到了近年大热的话题“把文物上交国家”,他呼吁设立国家文物保护奖励基金,给予上交者更多奖励。 作为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考古界代表,王巍的发言不离文物保护,他表示,当前不仅有意识的盗墓贼猖獗,还有在工程当中挖土发现文物据为己有的情况。 有观点认为,“盗墓和考古不都是把文物拿出来吗?只不过那个是归自己,这个归国家”。王...
2016年全省文化局长会议昨日召开。楚天都市报记者会上获悉,我省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在博物馆设立上,省文化厅以备案取代了审批,今年还将投入100万元用于奖励有特色、活动开展较好的非国有博物馆。 需在省文化厅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政策指导意见是:不少于4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不少于300件藏品、运行经费不少于50万、工作人员不少于6人。达不到这一规模要求的非国有博物馆,需在民政部门登记“...
“华阴老腔”荣登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记者今天从陕西华阴市获悉,华阴市拿出30万元奖励“华阴老腔”,并为“华阴老腔”颁发突出贡献奖。 此次重奖,体现了华阴市委市政府对老腔艺人的关心,一定程度上将充分改善老腔艺人们的生活,同时为今后举办传承培训班、培养新人、编排新剧目、筹建非遗博物馆等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次重奖“华阴老腔”...
近日,房山区文委向车厂村村民刘向东发放了荣誉证书及1000元奖金,作为对其举报盗墓的奖励。 上个月,刘向东向官方举报,房山区登记在册文物、车厂村的刘公墓被盗掘。这一明代古墓已有426年的历史。今天上午,房山区文委回复《法制晚报》记者称,没有文物丢失的情况发生。目前古墓尚未填好,村委会称将尽快恢复原状。 现场 坟冢被挖已经残缺 房山区知名古墓众多,此次发现盗情的车厂村,系金代皇陵所在地,而除盗...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国家文物局8月17日在其官网公布《文物违法行为举报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文物违法行为,并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将文物违法行为举报管理经费纳入行政办公经费,同时鼓励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设立举报奖励经费,对因举报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或免于重大损失的,给予举报人精神或物质奖励。
国家文物局17日在其官网公布《文物违法行为举报管理办法(试行)》(下文简称《办法》)。《办法》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文物违法行为,并鼓励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设立奖励经费,对因举报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或免于重大损失的,给予举报人精神或物质奖励。 该《办法》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文物违法行为。《办法》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保障举报人依法行使举报权利,保护举报人个人信息安全。要求举报人应保证举报信...
8月9日,富平县城关街道办吕村新庄组群众在修下水管道施工时发现石羊及墓碑等文物,即时上报街道办,街道办工委书记杜银虎在获悉情况后,连夜将情况告知富平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赵天柱,接报后赵天柱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赶往现场。 经初步查看,石羊及墓碑处于新庄组内十字路口的东北侧,被浅土层覆盖,鉴于石羊及墓碑处于野外,当时已是深夜,为了防止文物被盗或破坏,确保文物安全,城关街道办新庄村村委会协助文物旅游局派人看管...
按照计划,台州市博物馆将在明年开馆。为丰富馆藏,弥补现有藏品不足和种类缺乏,推进学术研究和陈列展览,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近日联合制定了《台州市博物馆藏品征集经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征集到的文物,将给予捐赠者不同程度奖励。本办法自5月起实施。 据了解,此次藏品征集的范围包括: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出土文物;各时代传世的较高艺术价值的工艺美术品以及生活用品;能...
光绪二十八年、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五零年的买地契约文书……宿州市一村民尹正峰没想到,一次翻修自家草屋过程中,竟意外从屋顶夹层中掉下几张光绪年间地契。昨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获悉,尹正峰已将4件土地买卖契约文书捐赠给了宿州博物馆,获500元奖励。 尹正峰,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夏桥村的村民,已年近50岁。他告诉记者,13年前,家里准备把草房子改建成瓦房,在房顶的芦苇里发现了一蓝塑料布包着的...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获悉,山东将鼓励发展带有“乡村记忆”的非国有博物馆,经考核合格,非国有博物馆可获资金奖励。 非国有博物馆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山东将提高非国有博物馆办馆质量,规范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结合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在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因地制宜建设包括...
近日,《陕西省群众保护文物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由省级政府颁布的群众保护文物奖励办法,《办法》对奖励做出了怎样的规定?具有哪些亮点?其颁布和实施,对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对此,陕西省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以及文物收藏单位、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解读。 随着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文物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群众...
任性老汉拒不上交文物引热议 陕西李老汉(左)和他挖到的汉代铁铧 汉代铁铧 中国文物网讯 近日,“任性”老汉拒不上交文物一事引发热议。几年前,陕西商洛代街村村民李老汉在自家地里挖出了一个铁疙瘩,后经文物专家鉴定,铁疙瘩为汉代铁铧。几年来,当地文保部门多次上门征集文物未果。 由李姓老汉,我们想起了一位李姓小伙。2014年10月份,陕西丹凤小伙李磊因上交战国青铜剑获奖5...
日前,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陕西省群众保护文物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这是我国首部省级群众保护文物奖励办法。 奖励分为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相应物质奖励的,根据保护文物行为情节和文物的等级、数量,分别给予100元至1000元、500元至1000元和陕西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
记者10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陕西省群众保护文物奖励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首部以省政府名义颁布的省级同类群众保护文物奖励办法。其中规定主动上交来源合法文物的,根据保护文物行为情节和文物的等级、数量,分别给予100元至1000元、500元至1000元和陕西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1至10倍的现金奖励,并由政府予以表彰。 奖励分为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由当地人民政府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