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ⅷ-10 所属地区 四川·甘孜州·稻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甘孜州稻城县旅游文化局 申报日期 2006 “阿西”是藏语“好地方”之意。阿西土陶以当地一种特殊的泥土作原料,在捏、捶、敲、打成锅、罐、盆、壶、瓶后,用碎瓷做出花纹来点缀,最后架起松柴火烧成黑色即可。藏族人用土陶煮出来的汤味道特别鲜美,用土陶酿酒历久弥香,用土陶茶壶泡茶醇香之...
遗产编号 ⅷ-11 所属地区 四川·成都·彭州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成都市彭州市群众艺术馆 申报日期 2006 桂花土陶是指彭州市桂花镇的传统制陶工艺。根据文献记载,桂花土陶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彭县志》即说,在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3年),桂花镇的土陶生产已经形成规模。现存桂花镇瓦子村龙窑窑址,就是嘉靖年间当地人烧陶制陶的有力见证。 ...
“先后卖掉自家的两处宅基,20余年如一日,痴心抢救、发掘、研究濒临灭绝的伏里土陶艺术,使其飞出山沟,走向世界。”在枣庄采访时,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这样给记者介绍伏里土陶的唯一传人、枣庄山亭区西集镇原文化站站长甘志友,称他为“伏里土陶的守望者”。 六千年“耍货” 珍贵的艺术绝活 10月下旬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枣庄市文化局工作人员尹秀娇带记者去山亭区西集镇拜访甘志友。路上,尹秀娇介绍,伏...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编号: Ⅷ-6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现喀什市古则尔社区下属的阔子其亚尔比西居民区是世世代代从事土陶作业的地方。这里的...
皈家堡遗址出土的陶器 近日,一件件深藏在四川凉山盐源皈家堡的精美石器,经考古工作者之手破土而出,将盐源的文化密码追溯到4600多年前。 据考证,此次发现的西南地区年代最早的遗存,部分器具与川西遗物造型类似。专家认为,一条前丝绸之路曾经存在,川西古人通过它沿横断山脉南迁。 玉米地里挖出4600年前石器 去年春天,成都市考古所工作人员来到该县双河乡杨柳桥村,联合当地专家,共同发...
汉阳陵45件出土陶俑修复完成,将重现"铠甲勇士". 汉阳陵出土的陶俑,本来都穿着战袍、披着铠甲,但由于年代久远,当挖掘出来时战袍、铠甲都早已腐朽脱落。 近日,汉阳陵博物馆馆藏土化铠甲俑修复保护项目完成,45件经过修复重新穿上“铠甲”的陶俑将参观者见面。 从编制方案到完成修复用了三年多时间 近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汉阳陵博物馆馆藏土化...
河北临西县文保部门工作人员近日对辖区内的隋唐运河故道调查勘探时,在该县仓上村南发现了一处大型粮仓遗址,出土了柏木立柱、陶瓮、执壶、碗盏、粮食碳化物、古钱币等。专家认为,此处粮仓遗址建于唐代,毁于北宋后期。
8月13日,历时5年多的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出土陶瓷器修复工作基本完成。该墓地的发掘曾被评为2011年中国考古学论坛六大新发现及201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1年至2013年,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共发现140多座墓葬坑、7座车马坑,出土遗物3500多件(套),包括300多件破损严重的陶瓷器。 叶家山文物保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中...
出土的白色螺蚌壳,可确定是水煮过后的。王芳摄 湖南湘西州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泸溪县浦市镇发现了一处“高庙文化”遗存。进行现场发掘指导的湖南省考古研究学会理事、副研究员龙京沙介绍,这一重要发现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考古学支撑的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8000年前。 此次发现的“高庙文化”遗存地处浦市镇下湾沅水河床边一台地。历经10多天的发掘后,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土了一大批螺蚌壳、石器、骨器、陶片...
湖南湘西州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泸溪县浦市镇发现了一处“高庙文化”遗存。进行现场发掘指导的湖南省考古研究学会理事、副研究员龙京沙介绍,这一重要发现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考古学支撑的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8000年前。 出土的白色螺蚌壳,可确定是水煮过后的。王芳摄出土的白色螺蚌壳,可确定是水煮过后的。 此次发现的“高庙文化”遗存地处浦市镇下湾沅水河床边一台地。历经10多天的发掘后,考古工作人员发...
湖南湘西州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泸溪县浦市镇发现了一处“高庙文化”遗存。进行现场发掘指导的湖南省考古研究学会理事、副研究员龙京沙介绍,这一重要发现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考古学支撑的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8000年前。 此次发现的“高庙文化”遗存地处浦市镇下湾沅水河床边一台地。历经10多天的发掘后,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土了一大批螺蚌壳、石器、骨器、陶片等。其中,螺蚌壳均钙化发白;石器为打制与磨制,有...
在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镇,有一条獭溪河,一处汉晋砖窑遗迹在此被发现。7月31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此处遗迹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在益阳地区尚未发现过此类窑炉,在湖南地区也未见汉晋砖窑的正式发掘资料。 此处遗迹,是在益马高速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位于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镇文家渡村向阳组,古獭溪河东侧河岸的一级台地上。这处砖窑遗迹,是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不仅窑炉遗迹保存较好,而且还发...
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常庄村纪庄组19号汉墓共出土文物119件,其中包括8件陶器,34枚木牍等。随葬器物铭文和木牍上都没有明确的纪年。汉代考古发掘表明,汉墓的随葬品中陶器占大多数。这些陶器种类繁多,器形复杂多变,极具时代特征。因此,在墓葬本身缺乏明确纪年材料的情况下,通过陶器类型演变规律中该墓葬陶器所处位置,可推断该墓葬的相对年代。 对纪庄汉墓出土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首先必须明确这批陶器的文化与...
近日,英国学者的一项新研究通过对挖掘出的陶器碎片进行分析,证实了14世纪在欧洲爆发的黑死病(Black Death)对英格兰东部人口数量影响巨大。 20世纪后半叶,一些历史学家开始怀疑人们夸大了黑死病的破坏力。他们认为,鲜有证据能证实黑死病的影响,英国人口减少的现象出现得较晚,难以证明是这场瘟疫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英国林肯大学(University of Lincoln)历史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