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化部今年9月发布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这是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方面的首个五年规划。今年也恰好是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古籍保护计划”十周年。武汉有历史悠久的图书馆,有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修复人员,近日,武汉晚报记者走访了湖北省图书馆(简称“省图”)和武汉市图书馆(简称“市图”),有趣的是,目前武汉在职的古籍修复师们,是一支“娘子军”。其中,市图的贺琳还是古籍修复方面的省级和市级非...
纪录片开头,一扇厚重的铁门缓缓打开,阵阵书香扑面而来,大厅中央是几张长桌拼凑起的修复台,锤子、剪刀、镊子、棕毛刷……各种工具陈列其上。今年3月底,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拍摄团队走进扬大敬文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历时一个多月,将鲜为人知的古籍修复工作拍摄成《我在扬大修古籍》纪录片。纪录片中的主角告诉拍摄团队,多年来他带了约800位实习生,但最后没有一人成为古籍修复师。老师的话让大家震惊,也让他们觉得这样的...
刘建明正在指导徒弟装帧古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从国学热到戏曲进校园,从《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到各类文化综艺节目的跟进,深埋在血脉里的传统基因被各式各样的文化形式唤醒。 今年年初,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旨在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
全国2800多家图书馆收藏的超过5000万册的古籍,其中1/3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按现有的数百名古籍修复人员数量,大概需要1000年才能把馆藏古籍全部修复好。然而,古籍保护却是时不我待。 2月15日,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新上线的一条信息,让不少大学的古籍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兴奋不已。一种大幅面古籍书刊非接触式扫描仪在高校开始应用。这种扫描仪由两个高分辨率区域传感器并联使用,使得...
2016年12月20日,国图的古籍修复室内,李屹东正在对古籍进行修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隽辉/摄 在古籍修复师李屹东和潘菲的带领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七绕八绕才走到了隐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深处的古籍馆文献修复室。这是一个安静的空间,说话都不自觉地降低音量。窗外,是北京冬季的阳光,室内,是年轻的修复师和他们手中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籍。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有200余万册古籍,修...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右),福建省文化厅驻厅纪检组组长张佩煌(左)共同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揭牌。记者刘可耕摄 呈拜师贴、鞠躬、敬茶、献花……10月18日,伴着悠扬古乐声,6位女性古籍修复师,按传统礼仪向端坐于仿古椅的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导师邢跃华行拜师礼。 当天,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揭牌暨拜师仪式在福建省图书馆举行。国家...
8月11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传习所”揭牌,该传习所将承担四川全省古籍修复的重任。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有236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个古籍收藏单位成为国家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该馆现存古籍近75万册,而古籍修复师只有4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对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表示,四川传习所的成立能充分发挥国家级古籍修复专家在古籍修复领域的学术...
5月18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在河南省郑州市揭牌,这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首次以个人命名的传习所。 在郑州设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拓宽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人才培养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体系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碑刻传拓技术已有1000多年历史,但传拓作品都是平面碑文和墓志,遇有石窟或造像碑中的...
5月18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在郑州挂牌,来自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及河南文博单位的20多位古籍整理与保护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李仁清的传拓技艺不是他个人的,也不是河南的,是全世界的。仁清一直致力于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经调研,在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设立“国家级古籍...
4月23日下午,由浙江省图书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两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联合奉献的“流淌指尖的岁月——古籍修复知识展暨古籍印制体验活动”宁波站,在天一阁书画馆状元厅举行。 此次活动是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为纪念“世界读书日”推出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作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浙江省图书馆和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首次携手同时在杭、甬两地举行的古籍修复知识展暨古籍印制体验活动。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漂泊大雨...
3月30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传习所在成都揭牌,这也是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考核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民营修复机构传习所。 在日前公布的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中,“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是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之一,这预示着古籍修复事业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将传习所设在一家民营修复机构有何示范意义?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修复事业有何困难?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相关采...
近期,浙江省文化厅开展了第二批“省级古籍修复中心和修复站”的评审工作。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省古籍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审核同意,3月22日,瑞安博物馆被评选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古籍修复站。 瑞安博物馆馆藏古籍3万多册,以乡邦文献、珍籍善本、名家批校本尤为珍贵。如何更好保护管理好这笔宝贵财富,一直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参与第一次全国古籍普查完成阶段性任务到申报省级古籍修复站,从培养古籍人才到引进...
在浆水中一撩、一提、一掀,一张纸就神奇地显现在众人面前.昨日,来甬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纸张保护:东亚纸张保护方法与纸张制造传统”项目成果发布会的专家学者来到奉化棠云村,参观棠岙古法造纸技艺中心,为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手工造纸作坊和手工技艺啧啧称赞.棠岙纸制作技艺已列入奉化市非遗名录,古法造出来的竹纸被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国内众多图书馆和博物馆用来修复古籍. 奉化多竹,竹纸生产源远流长.元代奉化诗人...
历经兵荒马乱,劫后余生的《永乐大典》如何修复? 洞窟里沉睡千年,承载海量历史未解之谜的《敦煌遗书》又如何被当代人所解读? 纸张作为记载文明的重要载体,让我们的历史得以延续,使我们的文明得以生动。如何让纸张活得更好更久,这是全世界遭遇的共性难题。12月7日至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纸张保护:东亚纸张保护方法和纸张制造传统》研讨会在宁波举行,这是个历时7年的文化保护项目。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朝...
图为袁恒通的女婿在抄纸。 (记者 周建平 摄) 在浆水中一撩、一提、一掀,一张纸就神奇地显现在众人面前。昨日,来甬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纸张保护:东亚纸张保护方法与纸张制造传统”项目成果发布会的专家学者来到奉化棠云村,参观棠岙古法造纸技艺中心,为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手工造纸作坊和手工技艺啧啧称赞。棠岙纸制作技艺已列入奉化市非遗名录,古法造出来的竹纸被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国内众多图书馆和博物馆用来修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