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十三陵思陵一对石烛台(蜡扦)被盗。记者8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这对石烛台于2016年6月24日19时由十三陵思陵一名护陵员发现被盗,设置在思陵的视频监控已在被盗前失效停用,安防设施全面瘫痪。 经国家文物局核实,十三陵的13个陵园中,除长陵、定陵、昭陵3个开放陵园分别设有管理处外,其余10个陵园日常安全保卫由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保卫科负责,聘用周边38名村民作为护陵员,分别驻守在陵...
媒体此前报道称,文保志愿者发现,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中的一对烛台“失踪”,对此有护陵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石五供中的烛台被拿去修缮。但多名网友发微博称,陵园中缺失的那对烛台并非是被拿去修缮。其中,微博名为“颐和吴老”的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称,十三陵思陵石五供中失踪近一年的两个烛台,并未拿去修补而是丢失。 昨晚,北京市昌平区官方政务微博“北京昌平”发布消息称,昌平区政府3月20日得知明十三陵...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近日有文物保护爱好者反映,明十三陵中,崇祯皇帝的陵墓——思陵,发生了文物失踪事件,疑似被盗。据反映,失踪的文物是一对儿蜡扦,也就是烛台,可能已经失踪了半年多。层层安保之下,文物如何被盗? 思陵石五供原样 被盗后的石五供 在微博以及贴吧,有文保爱好者反...
明十三陵定陵发掘已经60周年,这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寝。目前,明十三陵除定陵、长陵、昭陵已经对外开放,仍有10座未开放陵寝。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为保护未开放陵寝,目前每个陵都已经实现人防加技防的智慧化保护措施,除了护陵员24小时职守外,所有陵寝都已实现360度无死角视频监控和红外感应的防盗掘系统,“只要铁镐一动土,系统就能发出报警。” 昨天,纪念定陵发掘...
22日上午,由中国明史学会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定陵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昌平明十三陵开幕。与会的180余位专家将围绕明代帝陵文化、以京畿地区为中心的明代北方防务及明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民族等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和交流。 据记者了解,2016年是明十三陵定陵发掘60周年,明十三陵定陵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帝...
今年是明十三陵定陵发掘60周年。纪念定陵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在明十三陵拉开帷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陵将全面升级安保措施,在更新所有陵寝监控、红外探测、防盗掘等设施,增加重点监控区域的基础上,将筹建大监控中心,汇总所有监控信息,便于实时全面监测。 明定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按计划大规模发掘的皇陵。...
清明小长假期间,姓“朱”的游客出示身份证件可免费游览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四大景点,一次能省165元门票钱。 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明假期,十三陵长陵景区将举办明朝皇家祭祀祈福大典,再现万历八年清明节神宗奉两宫太皇太后谒祭长陵的场面。“万历皇帝”将身着青色四团龙圆领窄袖袍,头戴乌纱翼善冠,从长陵祾恩门东门进入,虔诚地带领文武百官完成读祝、上香、跪拜、奠帛等礼仪。每天两场,时间为上午...
明十三陵定陵地宫3000余件出土文物重回地下。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今天介绍,此次搬家工作3月27日正式启动,11月18日基本完成,用了近8个月,3000多件文物包括器物、丝织品等,“1956年它们出土之后,就一直存放在地上的老库房里,这次重回地下,可以在宽敞舒适的环境里永久保存。” 今天上午,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定陵一处不起眼的小门,走入地下二层,迈过3道铁门,来到了存放织品文物的房间,每个位...
由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组织修缮的明十三陵长陵祾恩门工程,自2013 年4 月1 日开工,于2013 年10 月28 日竣工。该工程修缮的主要项目是揭屋面瓦,更换部分糟朽的檐椽、飞椽和望板。在更换椽望工序时,发现两处木构件榫卯做法与现代做法不同:一是桁条上的榫卯(桁条,即檩条,带斗的大式建筑称桁条,不带斗的小式建筑称檩条),二是椽椀做法。 一、祾恩门上桁条的榫卯不同于现代做法 图1 祾恩门上的正...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
金丝翼善冠,出自定陵万历帝头侧圆盒内。冠重826克,高24厘米,全系金制。 金盖金托玉碗,出自万历帝棺内西端北侧,白玉制成。 50多年前,明神宗朱翊钧的地下玄宫开启后,曾出土了3000余件随葬品,包括金器、银器、玉器和丝织物等。在今年年底前,这些珍贵文物将搬入十三陵特区新建的地下文物库房保管。 “面积比原来的翻了近3倍。”十三陵特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件藏品还将被收入特制的囊匣...
今年年底,十三陵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时隔50多年将从地面上的“小平房”重回地下,搬入十三陵斥资3000多万修建的新地下文物库。 定陵地下宫殿是第一座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古帝王陵寝,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打开的陵寝。从1956年起,定陵发掘出土了明神宗皇帝、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余件,由于条件所限,这些稀世珍宝就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几排小平房里,历尽寒暑。 “普通房子里面不恒温恒湿,对文物...
工人们正在修缮古建筑。 今年年底,十三陵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时隔50多年将从地面上的“小平房”重回地下,搬入十三陵斥资3000多万修建的新地下文物库。 定陵地下宫殿是第一座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古帝王陵寝,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打开的陵寝。从1956年起,定陵发掘出土了明神宗皇帝、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余件,由于条件所限,这些稀世珍宝就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几排小平房里,历尽...
明十三陵长陵祾恩门。26日上午,不少游客前往长陵游玩。 千龙网记者 杨理光 摄 千龙网北京8月26日讯(实习记者 张会)为适应文物保护和文物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对定陵出土文物的保护,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新建十三陵库房,预计年底对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进行搬迁。 据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王颖介绍,十三陵原有库房面积不足200平方米,而新建库房面积是原有库房的4倍。“新建文物库房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