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河南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三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平顶山学院陶瓷研究所名列其中。据了解,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评选旨在提升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论水平,进一步推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陶瓷研究所对促进陶瓷专业建设和中原地区艺术陶瓷发展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近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粮油知名品牌金龙鱼协办的“2015中国非遗美食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在法国巴黎举行,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在开幕式上宣布:中国美食将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美食“征服”联合国官员 “2015中国非遗美食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活动为期四天,举办了中华美食精品宴、八大菜系厨艺表演、中国美食品鉴会、中国烹饪申遗图片展等一系列交流活动。琳琅满...
日前,由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组织实施的苗族蜡染刺绣技能培训班在该区核桃村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开班。培训班聘请省、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对当地50余名有一定刺绣基础的苗族妇女进行蜡染刺绣技能培训,培训结合理论知识讲解、现场示范指导等,为期10天。 该培训旨在进一步带动当地的手工刺绣蜡染产业发展,以更好地传承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安顺蜡染代表性传承人杨兰(左一)昨日在给学...
3月23日,新疆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托万克托格拉吾斯塘村,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孩子们展示面人的制作技艺。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通过实物、现场制作和表演等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自治区面人、剪纸、沙画、布偶、捏泥人、油泥塑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了解,这批展示项目将在一周内深入该县社区、乡村、学校共16个流动点,进行非遗文化展示,弘扬非遗文化。
3月23日,上海建桥学院决定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这在上海民办高校中尚属首家。 非物质遗产保护是21世纪以来世界性文化命题,相关研究被认为是一门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跨学科属性非常明显。自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非遗保护已被纳入国家文化政策顶层设计,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非遗保护...
丁家大傩舞 2007年和2009年,璧山的“大傩舞”、“薅秧歌”及“璧山吹打”先后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几年之后,这三样市级非遗项目的命运却大不相同——“薅秧歌”发展越来越好;“大傩舞”因有争议曾被紧急叫停;“璧山吹打”后继乏人。 重新包装:“薅秧歌”亮相北京奥运舞台 璧山薅秧歌起源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一边假作薅秧,一边拉家常、聊闲话,甚至打情骂俏的表演...
守望岁月的珍藏,体味历史的馈赠。昨天,记者从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获悉,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策划方案已经敲定。根据方案,有关部门将通过实物、展板、文字资料等,以45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重点,再现梧州的历史风貌、淳朴民风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的成果。 据了解,陈列馆项目位于梧州市文化大厦三楼,总投资约100万元,布展面积约65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集文化旅游、...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身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崇尚火观念。由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中,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
上党堆锦,俗称长治堆花,是山西省长治市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工艺美术行业中唯一保留的一个地域性民间本土手工艺品种。堆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动物活灵活现、花草逼真诱人。用丝绸、锦缎诠释传统意义上的绘画,给这一民间工艺增添了神秘色彩。上党堆锦也被称为“立体国画”。 隋唐时期,潞绸已闻名北方,潞绸做工极为精细、染色工艺相当精美。潞绸的鼎盛带动了一批潞商的兴起,当时大部分农户开始 “专事机杼,不问...
在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内,迎面走来了一位体型魁梧的汉子,他叫郭晓东,是一位建材商人。他的另一重身份,则是一项古老的民间技艺——“云堆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由于历史原因,云堆技艺长期来并未进入大众视野。近年来,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发掘下,这项阔别多年的神秘民间艺术得以重现。2014年12月,云堆技艺入选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堆技艺原是盛行于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地的一...
3月13日,靖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来自“靖州苗族歌鼟”、“雕花蜜饯”、“苗侗芦笙音乐”、“侗族琵琶”等20余项非遗名录的36名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座谈。 会上,靖州县文广新局局长、县非遗中心主任谢遵成对近年来非遗工作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发言,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他对广大传承人多年来对非遗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表示衷心感谢。随后,各级非遗代...
3月18日,福田区政协副主席章海蓉、朱东波率队到中国丝绸文化博物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在中华旗袍馆,当讲解员介绍旗袍从诞生到今天已经伴随中华女性走过百年历史,政协委员在感叹文化与时尚的变迁时,更直言旗袍显示了东方文化的内涵。
17日,从《康保二人台史话》出版发行座谈会上获悉,该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康保二人台有了专门研究性书籍。 据悉,“康保二人台”产生清朝。150多年前晋、冀、鲁、陕等地的大批灾民因生活所迫,北移坝上草原,他们把内地的道情、社火、民歌、打坐腔等艺术带到这里,与当地的蒙古长调、好来宝、爬山调等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集化妆、说唱、舞蹈、表演为一体的走唱类艺术形式。经过100...
3月16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初步计划于9月11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非遗节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政府、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主题为“传承文脉,创造未来”。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