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7年年底,南水北调北京段已贯通。奥运会前市民能喝上来自河北的应急水。”昨天,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在参加第九组讨论时,向其他政协委员介绍了北京市使用南水北调水的有关情况。 据悉,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2007年底已全线贯通。“南水北调北京段在今年4月就可以达到供水条件。”焦志忠表示,最迟奥运会前,南水北调的“外乡水&...
河北省邯郸市文物部门对境内的长城进行整理,共发现各支长城遗迹6个段区,墙体遗存总长2000余米。有关部门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对这些古代长城予以保护。 据文物部门介绍,邯郸境内的长城由邢台西部黄榆关、支锅口方向而来进入武安境,最北端位于武安西部活水乡艾蒿坪村西的摩天岭主峰上。 现存各支长城遗迹共6个段区,墙体遗存总长2000余米。涉县长城多以山为险,形成屏障,人工建筑遗存遗迹较少,现存遗迹3处,...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文物工作者联合对邯郸市磁县孟庄南、孟庄2处遗址及3座东汉时期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漆盘、漆盒、铜镜等大量珍贵文物。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文物工作者在孟庄南遗址发现灰坑6个、灰沟1条、窑址1座及东汉时期砖室墓3座。灰坑为近圆形斜壁圜底状浅坑,灰沟为不规则形冲沟,窑址为残土坑式窑。3座墓葬皆为有狭长斜坡式墓道、短甬道、前后双室券顶...
12月10日,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和文物保护专家一百七十余人相聚河北石家庄,围绕文物保护和修缮的若干问题进行研讨。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近年来中国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发展迅速,但目前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和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困扰着文物保护维修工作的发展。 童明康说,文物保护工程是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建设颇...
历经6年多时间,位于河北省高碑店市的开善寺修缮保护主体工程近日完工,并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 开善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我国仅存的八大辽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开善寺俗称“大佛寺”,保留着鲜明的辽代建筑风格,是研究辽代建筑的珍贵实例。其中大雄宝殿面阔五间25.8米,进深三间14.5米,高12.08米,室内仅用四柱支撑,其构思之精妙令人称奇。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1年,...
近日,明代大名府古城恢复工程被正式列入河北省大名县城建规划。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这座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将恢复明清时代的“真面貌”。 公元1401年,漳、卫两河齐发大水,宋代北京大名府城圮于这场洪水。明指挥使吴宓在艾家口镇北部重建了一座城,即现存的大名府古城。这座古城东西南北各有一道城门,城门上方修有两层城楼,城四角有角楼,城上有炮台,城周围有护城河。城内现存城门...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一处工地内近日发现9座古墓,专家称这是战国晚期的古墓群。 宣化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勘探时,发现了9座古墓。11月6日,文保所工作人员开始进行发掘,这9座古墓大多为竖穴土坑,少部分古墓有墓道,其中一座古墓为合葬墓。 据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初步分析,这一墓群并非家族墓群,入葬时间先后可能相差几十年。在这些古墓里,文保所工作人员发现了刀币、布币、贝、青铜锯条和青铜印章,这些均为战国...
近日,记者从崇礼县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张承高速公路崇礼段施工现场,施工队发现一处我省罕见的古代遗址。 据介绍,该遗址位于崇礼县三间房村东南500米处,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共发掘探方60个,发现辽金时期房址10余座,房址可见门道、灶、炕以及当时房屋长期居住形式的活动面。 在发掘出的60个灰坑中,包括早期窑废弃后充当垃圾所用坑,还有用于存放粮食的穹藏坑。同时,还发现早期寺庙一座,从寺庙遗址出土...
近日,距今4000多年的商周时期的古村落文化遗址在涉县首次发现,这也是目前邯郸市发现的较大和比较完整的商周时期村落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古代村落和城镇变迁,破解古人类生存之谜具有重大的意义。 该遗址位于涉县西戌镇西戌村,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400多亩,北靠大小虎头山,西临淀水河,东临平涉线,地势开阔而平坦。 据河北省文物普查队有关专家认定,该遗址的文化层一直延伸至汉代以后,目前已发现一定数量的陶片...
近日,为配合即将全面展开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邢台市平乡县文物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摸底调查。在位于平乡县城丰州镇王固村西三公里处的漳河古道王固岗桥下发现了2通清代碑刻。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已运至安全地带妥善保管。 碑刻一:为乾隆三十二年重修王固岗桥碑记,主要记载了平乡人民齐心协力治理漳河水患的事迹,以及漳河古柳倒垂,碧影连天的美丽景色。由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知平乡县事加一级出右...
近日,河北邯郸县准备对近年来陆续发现的“古石龙”进行开发性保护,拟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龙文化景区。自1988年河北邯郸县三陵乡姜窑村村民发现第一条石龙以来,姜窑村已陆续开掘出一大九小共十条石龙,其中最长的一条经勘测长度竟达369米。 烧砖工人上山取土时偶然发现了巨型石龙 河北省邯郸县姜窑村西有一块岗坡地名叫卧龙岗。上世纪80年代,姜窑村砖厂的工人在挖土十几米深后发现了...
图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沽源县梳妆楼遗址 10月14日,几位游客在参观梳妆楼遗址内的元代古墓 图为梳妆楼内用整棵大树做成的棺材 位于河北省沽源县的梳妆楼遗址内有一座古墓。经考证,墓主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阔里吉思。这座楼冢合一的元朝贵族墓葬,除了对研究元代历史有着重要价值外,其独特的建筑结构也比较罕见。
近日,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对赵苑观邸建设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古墓和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战国时期古遗址,出土筒瓦、板瓦、碗、盘、罐、豆等器物。发掘墓葬37座,有汉、宋墓各1座,其余为隋唐时期,出土瓷器、陶器等多件。赵苑观邸位于战汉时期邯郸城的西北部,这次配合基建的考古发掘工作,不仅出土了一批文物,并为研究邯郸故城提供和积累了珍贵的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由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会同磁县文物部门,共同承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磁县北朝墓群中段考古发掘工作,即滏阳营遗址及墓葬、湾漳营遗址及墓葬、东窑头墓群、槐树屯遗址及墓葬等4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历时一年,发掘工作全部结束。这次发掘获取了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存、奴隶社会先商时期遗存、封建社会北朝时期遗存及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等一大批重要考古资料,并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在这...
为配合保阜(保定-阜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对公路所涉区域做前期调查时,在该省唐县境内发现一段战国时期中山国修建的一段长城遗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官员说,中山国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和石家庄市之间的太行山区域,是“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之外的一个千乘之国。 中山国长城地处太行山东麓,北起涞源县,南到顺平县,沿唐河东岸,蜿蜒曲折,全长约90公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